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考察了影响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和居住意愿的因素。分析发现,健康状况越差、日常生活能力(ADL)越差和配偶去世的农村老年人越可能与子女一起居住;他们主观意愿上更想与子女一起居住,显示这些老年人对家庭养老有更高的需求;经济收入高低和是否有养老金对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和居住意愿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主要是可以得到子女的贴身照料或情感慰藉,而不是获得经济上的支持。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和对老年人经济上的赡养支持并不能替代他们在生活照料和情感上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一项老年人口福利调查数据,以生命历程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多元logistic模型对农村老年人居住地类型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作为生命历程中的一项重要生命事件,农村老年人外出务工经历对其离开农村居住的偏好有积极影响;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居住地偏好存在差异,即低龄组老年人对到城市或城镇城郊居住的偏好更强;作为关联的生命因素,农村老年人子女的外出务工经历也产生重要影响。子女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村老年人更偏好于迁出农村居住,对城镇城郊的偏好最为强烈;此外,农村老年人个人能动性也对其居住地类型偏好产生显著影响。可见,城市、城镇城郊以及农村对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具有不同的社会含义,而农村老年人偏好于留居农村还是迁居进城,是整个生命历程中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保护好具有各地特色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防止大拆大建、千村一面,保留农村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使新型城镇和新农村风貌交相辉映。应认真抓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应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优化城镇发展布局,完善新城镇规划体系,对新城镇进行科学分类和定位,认真总结国内外一些城市好的规划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我国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为42.35%,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约16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有2.3亿农村户籍的人口虽已在城镇居住和生活,但尚未落户城镇。按"十三五"规划要求,到2020年年底,将有1亿已经在城镇定居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落户城镇。但这同时也表明,现已进城的农业人口中,多数人到2020年年底还不能在城镇落户,何况今后还会有农村人口陆续进入城镇。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  相似文献   

5.
<正>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一体化,在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条件下,赋予农村居民更多的财产权,研究农村村宅与城镇住宅同房同权是十分重要的。一、农村村宅与城镇住宅权能差异农村村宅是指持有合法宅基地证或经合法审批,由农村村民继承祖业或自行出资建设的居住房屋,主要包括自然村落中的村宅和农民集中居住区中未发房产证的农村居民住宅。城镇住宅是指持有  相似文献   

6.
要闻专递     
温家宝农民土地财产权任何人无权剥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1年12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温家宝总理在会议上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农村建设应保持农村的特点,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7.
户口管理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行政管理制度。我国现行的户口管理制度是50年代开始建立并在60年代和7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的特点是依城乡把全国人口分为农业人口(农民)和非农业人口(市民)。两类户口具有完全不同的福利背景:非农业户口主要居住城镇,其就业、生活一般都由国家负责安排。农业户口只能住在农村,就业和生活一般不由国家负责安排,除考入国家正规大中专学校以及少量招工、招干、参军提干等之外,一般情况下不能转为非农业户口,不能进城镇落户。  相似文献   

8.
农村城镇化高起点推进 山东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规律,把城镇建设作为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和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因此,无论是市,还是县,或者是乡、村,上上下下对城镇的规划和建设都十分重视。他们本着立足当前、放眼未来、高点起步、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抓城镇规划建设。去年全省涌现出19个城镇建设先进县、150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现今全国有农民工2.3亿人,其中进入城市就业的约1.5亿人.按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计算,预计到2020年将有近3亿的农民工及其家庭转移到城镇.大量农民离农离乡进入城镇二三产业,其就业、生活居住观念及选择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一些现行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制度与农村人口梯度转移趋势已不相适应.其中,科学合理地解决农民工在农村的宅基地权益和城市居住权益保障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围绕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宅基地权益保障问题,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组成联合课题组深入江苏、安徽、山东三省进行了实地调研.同时,对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重庆、陕西等七省(市)进行了函调.本文试图通过对调研情况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以空间相互作用为着眼点,结合"居住场势"评价,对重庆市长寿区农村居民点体系进行重构,以期为科学开展农村居民点规划和综合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运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农村居民点与最近城镇之间的作用引力,从外部环境和经济发展两方面选取指标建立"居住场势"指标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的发展实力。研究结果:(1)长寿区223个农村居民点的引力值介于0.21—52.32,运用Natural breaks方法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16个就地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和207个非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2)以207个非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的"居住场势"值进行聚类分析,依此构建县域"中心村—基层村—迁并村"3级农村居民点体系,研究结果符合长寿区农村居民点的发展规律。研究结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较好地揭示了城镇—农村居民点这一层次结构中各要素间的联系,是从空间结构优化这一角度拓宽了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的一种实施形式.当前,扎实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挂钩周转指标的下达形式 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要点就是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将农村建设用地置换到城镇规划建设区,将农民分散居住土地低效利用模式转变为城镇集中居住的土地高效运转状态.  相似文献   

12.
王小东  蒋德勤 《山西农经》2022,(7):137-139+143
农村生活垃圾破坏生活居住环境,造成农村的水体、土壤、空气等污染,不仅危害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还浪费了大量可循环的资源。因此,加大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力度,改善适合农村居民居住的环境,是目前重要而紧迫的基层治理问题。文章以H镇为例,对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治理现状展开调查,建立实证模型并进行变量统计与模型估计分析,结合模型数据分析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现状及生活垃圾治理现状。从生活垃圾环保宣传、治理机制、资金投入以及生活垃圾分类等多个方面制定出对策,旨在解决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彻底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地区环境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13.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农村退出、落户城镇,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的定量研究方法,探索并分析影响农业转移人口用土地置换城镇户籍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对土地置换城镇户籍持观望态度的比例较高,个人特征因素(年龄、婚姻、性别、文化程度)、经济因素(参加劳动培训、签订劳动合同、居住处)、社会生活因素(朋友数量)和土地处置因素(承包地的处置方式)对农业转移人口用土地置换城镇户籍的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丹阳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不断优化人口、产业和城镇布局,促进土地和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近几年,丹阳市大力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通过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显著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有效地促进了拆迁工作,为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总体看来,丹阳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探索了许多好的方式,但是也有许多有待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建设新型农民社区——对昆山市开展村庄整理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1985年以来,江苏省昆山市先后动迁农户8394户,撤消行政村5个,减少自然村20个,建立了15个新型农民社区,村庄整理总面积达6100亩。今后,政府有望通过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引导进城愿望强烈的农户自动退宅还田,让他们以较低的门槛进城落户,然后通过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其他农户逐步退宅进城镇,争取用1年~15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农村的村庄整理。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有10万农户进城镇居住,全市至少可新增土地24000亩。  相似文献   

16.
黄薇 《中国土地》2012,(9):8-11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浙江省嘉善县面临巨大的耕地保护压力,同时作为快速崛起的经济强县,他们又需要足够的土地资源支持产业发展。面对保发展、保耕地的两难局面,嘉善县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达到了多层效果:一是扩展土地空间,用置换出的农村建设用地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的保障;二是保护耕地,通过宅基地整理复垦提高土地集中连片的程度;三是改善农民居住环境,通过农村宅基地置换将分散的农户集中居住,统一享受城镇的社会保障,可谓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7.
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两个就业群体.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劳动力开始出现下岗失业等现象,他们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吗?实证研究发现,行业间城乡劳动力的关系是有差异的,他们之间或是互补,或是替代.其中农林牧渔,批发和零售业,信息、计算机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即农村劳动力的进入会使得这些行业城镇劳动力的就业量下降.为使得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进程持续、和谐地推进,需要相关的政策扶持在这一进程中利益受损的城镇劳动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对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横店街和咸宁市崇阳县青山镇农村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其生活境遇对其家庭养老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虽然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但他们中的多数人仍然具有家庭养老偏好。生活境遇对其家庭养老偏好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反映个体客观状态与特征的年龄和个人年收入水平、反映经济支持境遇的生活开支的主要来源、反映生活照料境遇的是否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以及反映情感慰藉境遇的心情烦恼时家人的反应,都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偏好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年龄越大、个人年收入水平越低的农村老年人,越可能有家庭养老偏好;生活开支的主要来源为子女供养、与子女居住在一起和心情烦恼时能得到家人关心与安慰的农村老年人,更可能有家庭养老偏好。因此,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并不完全是一种"经济理性",而是一种嵌入生活境遇中的"情境理性"。  相似文献   

19.
正原则上来说,通过城镇化来解决"三农问题"是对的,但如果具体到把农民都转移到城镇去,使他们成为城镇居民才能享受公共服务,这个思路就得再讨论了。中国是有13.7亿人口的大国,目前农村户籍人口仍占六成,常住人口占比超四成,总的来看,居住在农村的人口规模依然庞大。当前经济发展状况下,城市不可能像以前一样,继续容纳大规模的劳动力,因此要把公共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城镇化,说到底是农村人口的 城镇化。为此,白沟镇党委、政府充分运 用"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 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的政策优势,把城镇 改革与村街改革结合,城市建设与村街 改革结合,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结合。 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1)大 力吸引符合条件的农民和外地经商务工 人员在白沟落户。规定:凡在白沟镇有固 定居住场所、有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者, 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均可根 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并在子女入 学、就业等方面享有与原城镇居民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