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也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车联网作为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对实现未来更加发达的智能交通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车联网的相关概念,现阶段车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车联网的整体架构,指出了车联网发展的几个关键技术及各自的实际应用,并对车联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种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正在努力解决和完善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车联网的安全问题。本文针对车联网安全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并从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安全分析,旨在使读者对车联网安全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杨冰花 《宁波经济》2003,(6):36-37,18
商业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在城市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它的格局形态、功能定位、环境质量等所体现的商业文化,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文章针对宁波市区商业中心建设的状况,讨论如何建设适合宁波市规模及发展前景的商业中心。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本单位的交通环境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从专业技术和专业建设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课题建设的背景及研究意义。根据校园交通环境设计了一个校园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进行相应的设计,并给出了系统的硬件架构。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强大等优点,为本校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是非车联网     
枫林 《新财经》2014,(3):85-87
似乎没人质疑车联网的光明前景。自从2009年车联网概念引入中国市场以来,4年过去,车联网气势更胜,成为2013年最火的关键词之一。时至今日,谈到智能汽车,就不得不提车联网,其已然成为智能交通发展的主要动力。汽车巨头通用公司早前曾表示:“车联网技术将重新定义汽车DNA。”  相似文献   

6.
产业组织理论是从竞争与垄断的角度研究同一产业内部各企业间的资源配置问题.本文运用哈佛学派首创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对上海商业产业组织进行分析,考察了目前上海商业的竞争状态,对其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进行客观描述.通过和西方发达国家产业集中度指标的比较分析,对于中国入世以后上海商业产业组织的演进进行了客观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随着车联网蓝海的显现,众多企业纷纷下海,并对领域内的核心技术与商业模式进行研发和探索。不久前,首个国家级车联网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北京通州区台湖镇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记者了解到,该产业基地由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管委会和北京千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将从商用车入手,以车辆动态监控和运营服务为核心,聚集一批车联网产业领域的研究机构、职能机构和上下游核心企业。  相似文献   

8.
北京远特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打造车联网系统,力图给城市交通领域的管理和服务带来变革,提速智能交通应用,提高公共车辆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促进节能减排,大幅提高提高安全事故的救援及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尹云平  吴颂英 《魅力中国》2010,(21):131-132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起步晚、发展快,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公路建设领域成为当前腐败高危区。新的背景下,各级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充分认识到.在当前实施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时,既要认真搞好监督检查.更要从改革入手,建章立制,加大治理商业贿赂的工作力度,建立有效的防控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为实现工程优质、干部廉洁和资金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0.
入世后上海商业产业组织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组织理论是从竞争与垄断的角度研究同一产业内部各企业间的资源配置问题。本文运用哈佛学派首创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对上海商业产业组织进行分析,考察了目前上海商业的竞争状态,对其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进行客观描述。通过和西方发达国家产业集中度指标的比较分析,对于中国入世以后上海商业产业组织的演进进行了客观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程元栋  陈巧莲 《改革与战略》2012,28(3):64-66,178
目前"物联网"正从一个概念逐步进入"落地"阶段,但是,纵观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令人半喜半忧。物联网行业应用需求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政府各部门对发展物联网产业态度积极,这是物联网发展的"喜";"忧"的一面主要表现为在物联网发展初期,存在诸多发展瓶颈因素。文章主要从我国物联网发展中的瓶颈和相应的应对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必须突破我国物联网发展瓶颈,推动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重点布局的核心领域。基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构建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分析构成要素、主要特征、运行机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优化路径。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加快推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经济结构调整意义重大。借鉴灰关联熵流模型,对互联网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此期间的大多数年份,互联网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是关联有序的,只在少数年份二者的演化关联陷入混沌状态。我国政府应该持续深化“互联网+”扩散程度,积极推进其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落地途径。针对当前制造业企业参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程度低的问题,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政府、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企业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对制造业企业参与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为的渐进稳定性进行分析,运用MATLAB软件仿真重要的决策变量对制造业企业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选择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策略的概率与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附加收益、不接入时的机会损失正相关,与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风险损失负相关。最后,提出促进制造业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政策的诞生、演进、转型、创新和发展受政府职能转变、国际规则对接、时代发展变化、企业需求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这些因素也在发生变化,要求产业政策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升级。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政策制定正在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全球现象,国际产业竞争正在从产品竞争升级到产业链群之间的竞争,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国家干预”,产业链成为世界各国战略竞争主战场。我国在推动产业政策转型创新的同时,需要更加关注实施产业链政策,增强产业政策制定的“链式思维”和系统思维,尽快制定更具系统性和更有针对性的产业链政策方案,“强基、韧链、优企、提效”,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安全稳定、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以价值链为视角,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深度剖析绿色价值链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在赋能绿色价值链形成的过程中经历内部价值链优化、外部价值链优化、绿色价值创造三个阶段,价值链绿色演化过程遵循“绿色资源获取、绿色能力形成、利用能力创造绩效”的逻辑主线。丰富了绿色发展情景下企业内外部资源编排机制的研究,弥补了工业互联网影响企业绿色发展的理论缺口,对工业互联网促进绿色发展的实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支撑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向的重要使能。作为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小微企业在“上平台、用平台”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也依然面临需求端“不想用,不能用”和供给端“不愿给、不能给”的严峻挑战,严重制约工业互联网平台价值效益的发挥。建议分别从供给和需求两侧的具体挑战着手,“挖需求、赋能力”,系统、精准提升我国小微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整体能效。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基于知识吸收、产业集群以及创新理论,对产业集群内企业知识吸收能力、集群学习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河北省孟村弯头管件产业集群企业和磁县煤化工产业集群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群企业知识吸收能力能够促进创新绩效的提高且不同维度的吸收能力影响着企业的集群学习。在实践方面,为提高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给政府和集群内企业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统计年鉴1997年、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以及2012年7个年度的投入产出表,利用直接消耗系数、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附加值率对我国互联网产业进行了产业关联动态分析。经分析得出,互联网产业是中间需求型产业,且与金融业以及互联网产业本身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要保证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必须要处理好互联网产业与其关联产业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资源承载力的主体功能区与产业生态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与生态问题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由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转型期,主体功能区与资源承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石,产业生态经济是解决资源稀缺问题以及经济与环境冲突的根本途径。将传统的线性生产方式转变为网络型可循环产业组织,传统的产业集聚转变为产业生态化集聚战略,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