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外的养老服务模式经历了一个从机构化到去机构化进而走向居家养老的发展历程.本文对英美日三国的居家养老模式加以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议与启示: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建立更专业充实的志愿者队伍,丰富和完善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2.
荆文凤 《经济师》2011,(4):220-221
黑龙江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已经发展成为比较有潜力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符合我国传统养老文化和该省实际情况,居家养老能够实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互补。居家养老能够降低社会化养老成本,居家养老服务要在实现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服务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袁淑婷 《大陆桥视野》2022,(1):69-70+73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迅速发展阶段,大量老龄人口的出现对我国的养老政策提出了巨大挑战,传统养老院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开始蓬勃发展。近年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实践,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还十分不成熟。本文通过文献分析与实地访谈展开研究,重点关注M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探索目前养老政策下的社区居家养老在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促进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政策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吕正辉 《当代经济》2017,(36):118-119
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服务市场巨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将成为市场主流选择.物业企业应充分利用在信任、信息、场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利用政策东风、发展互联网+、构建科学供应体系和打造人才高地等策略,开拓居家养老服务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医疗服务是政府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国外政府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起步较旱,尤其在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方面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发展水平比较低,政府在医疗制度、财政投入、法律政策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建设科学而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无疑是解决当下我国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主要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资金提供不充裕、养老服务项目不齐全、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要建构适合中国国情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主体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丽宏 《经济师》2011,(5):59-60
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福利服务模式。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能够强化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提升养老社会化水平,并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宏观的社会养老模式受到严峻的挑战,新型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保定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访谈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认识不足、发展不平衡、资金短缺、服务人员素质偏低、服务项目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互联网智能服务环境的双重叠加影响下,如何通过智慧模式来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为社会保障以及公共管理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基于中国知网(CNKI)在1999—2021年收录与该类课题有关的文献数据资料,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于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研究的各类文献展开对应内容层次的挖掘、数据体系的处理、课题深度的探讨等,通过可视化的知识图谱来进一步细化与联系各个课题之间主题关联词的本质关系,揭示二十余年以来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进展、研究热点等,旨在为未来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相关课题研究提供研究思路、研究路径、研究方法等维度的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机构养老弊端的显现,以及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相继出台,如何更好地发展居家养老已成为解决当前养老问题的热点。以最早步入老龄化城市之一的南京市为例,通过对鼓楼区、秦淮区和建邺区政府工作人员和老年人的走访调查,探索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实施现状和需求现状,并根据分析结果为当前南京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老龄化和信息化的挑战已经成为大众的普遍共识,"网络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以一个传统型的老龄社区为样本,以养老服务的社区治理视角,对其自生的社区社会组织所提供的"网络化"实践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经验,对我国社会治理与服务模式转型升级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居家养老模式越来越成为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它融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分析了居家养老模式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若干完善农村居家养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时代新的养老需求出现,智慧居家养老服务随之迅速推广,这为解决我国严峻的养老问题带来了希望。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在养老模式、养老理念和养老技术上具有创新性。社会工作作为养老领域的中坚力量,对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工作视角下,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介入智慧养老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专业方法,从老年人的需求、社会资源以及养老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虽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老人都愿意居家养老,然而不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却无法支撑其资金发展。作为新兴的养老方式,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学术研究,期望为我国的养老问题开辟新的视野。我国的养老问题有其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从经济学角度来审视居家养老服务资金发展的内在逻辑,总结学者们对居家养老服务资金发展的观点,会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下的养老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型居家养老,即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引入专业化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香港作为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行列的地区之一,较早提出和实践了新型居家养老服务,并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供给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基于此,分析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供给面临的问题:政府购买力低,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筹资渠道狭窄,信息技术利用率有待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发展缓慢,专业水平较低。并提出相关的优化路径,以期不断完善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化供给。  相似文献   

17.
宋娟 《经济师》2014,(5):21-23,26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高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上海的城市养老问题日益严峻。基于目前"9073"基本养老服务格局的界定,近90%的老年人将依托居家养老模式实现养老,但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由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需求多元等因素的影响,已无法满足当前上海城市养老的现实需求,城市养老服务格局的完善势在必行。文章认为,上海城市养老服务格局的完善应引入国际"社区照顾"理念,以"强化居家养老"为突破,推进社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促使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向"家庭居住、社区照护、社会参与"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转变,实现"家庭—社区—社会—政府"间的联动协作,以巩固和完善"9073"养老服务格局,全面提高养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促进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管理体制、财政分配、服务方式、法制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发展应当完善政府管理体系、扩展养老资金渠道、丰富养老服务方式、建立健全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而养老服务工作仍处于建设期,与老龄化进程、社会养老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不相适应,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现今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要的养老模式,但是由于老年人口基数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居家养老模式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近年来智慧养老——秉承互联网开放、便捷、分享的理念,让"互联网+"大数据与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相融合一同打造养老服务备受瞩目.基于此,课题组对武汉市智慧养老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调研、考察等方式对武汉市智慧养老进行了数据收集,并就武汉市智慧养老建设和探索中存有的难题,如智慧养老服务的普及率较低,宣传不够,缺乏适老化设计,缺乏高端综合性人才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政府应加强宣传,制定相关政策推进智慧养老的普及工作,加强产品的适老化设计和老年人信息技术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早在2000年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极其严峻。仅靠养老机构提供服务已不能满足需求,居家养老成为目前养老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物业企业由于其工作的便利性适宜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物业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能够改善物业企业和业主之间的关系,能够降低养老成本,体现物业企业的社会价值,推进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物业企业参与居家养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