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资源和环境矛盾突出,建设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研究现状和实践情况,研究表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普遍忽视了产业发展问题;国外生态城市产业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已严重滞后于实践,急需针对中国现有城市和新城开发的产业选择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分类指导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2.
环境审计能从监督层面有效将工程项目等建设所产生的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此在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环境审计的作用日益突出。我国环境审计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理论与实践尚有差距。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环境审计在理论和实践成果上的不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未来环境审计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发展的新追求,完善生态城市理论,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是非常迫切的任务。文章从生态城市涵义入手,对生态城市涵义提出新的理解与认识,对生态城市的构成与运行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五位一体"的生态城市系统模型,并做出了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4.
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安全视域下的城市空间格局研究成为城市学与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及生态学与城市研究的融合,城市生态空间格局研究内容趋于丰富。在概要回顾城市生态空间格局研究的概念理论的基础上,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并从城市生态安全理论和空间格局评价、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规划及优化两方面进行了评述,总结出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城市有重建新城和改造现有城市两条路径。审视了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从理论背景、实践案例、局限性等方面分别梳理了重建型生态城市和改造型生态城市两种建设模式及其建设经验。进而探讨我国借鉴国外生态城市经验时遇到的问题,包括国情差异造成国外经验应用的局限性和生态城市部分目标不被接受等,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分析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的一般性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6.
以生态城市视角为切入点,对生态城市理论核心要素进行整合并形成研究框架。以江苏省淮安市清河新区生态城市模式创新实践为典型案例,为我国创新型城市理论建设的生态维度探索,以及生态城市模式创新的政策实践提供借鉴。研究认为:生态城市创新模式是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文化-历史集聚、社会-功能完善、时-空合理布局所形成的三层次生态城市理论框架及其对自然与环境健康、经济可持续、社会和谐等目标维度的整合提供了生态城市模式创新的重要分析工具,基于此,清河新区生态城市模式创新形成了自身独特性,具有典型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生态城市视角为切入点,对生态城市理论核心要素进行整合并形成研究框架。以江苏省淮安市清河新区生态城市模式创新实践为典型案例,为我国创新型城市理论建设的生态维度探索,以及生态城市模式创新的政策实践提供借鉴。研究认为:生态城市创新模式是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文化-历史集聚、社会-功能完善、时-空合理布局所形成的三层次生态城市理论框架及其对自然与环境健康、经济可持续、社会和谐等目标维度的整合提供了生态城市模式创新的重要分析工具,基于此,清河新区生态城市模式创新形成了自身独特性,具有典型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流域生态经济是以河流为纽带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经济,是生态经济理论在流域范围的特定研究和区域落实。通过发展流域生态经济,实现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生,一直是政府、社会、学界关注的重大议题。论文归纳和分析了流域生态经济的提出缘由、内涵机理、模型开发、实践探索、存在问题等,提出了我国流域生态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实践前瞻。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金融生态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对国内外金融生态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述评,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未来一段时期内金融生态的研究内容及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要注重将金融生态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相结合,重点研究金融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借鉴国外在金融危机预警机制构建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并加以运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生态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社会环境意识的增强,有关生态城市,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在我国也在积极开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如何从城市规划理论建构的角度将现代生态规划的理论成果导人已有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去,促进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朝着生态化的方向转变,是个有待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社会环境意识的增强,有关生态城市,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在我国也在积极开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如何从城市规划理论建构的角度将现代生态规划的理论成果导人已有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去,促进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朝着生态化的方向转变,是个有待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创新生态系统已逐渐成为创新理论与实践的重点关注领域和热点话题,但鲜见对国内外创新生态系统的对比研究。借助科学计量方法,对国内外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研究主题进行系统分析,探析国内外研究主题及知识基础异同点。结果发现:国外对于开放式创新、服务创新涉及较多,而国内较侧重于协同创新,创新创业成为中外共同关注主题。此外,中外同时关注创业、知识生态构建,相较于国外注重对商业、平台、服务生态的研究,国内较倾向于信息、产业、技术生态构建。进一步,对相关创新范式及生态系统类型词进行系统梳理,明晰相关概念间关系,构建主题分布框架,揭示未来研究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建设领域的体现,为中国新时代城市发展指出了方向。“公园城市”理念是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经验,针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山水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在近代吸收花园城市等国外城市理论而发展,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院士提出“山水城市”理念。梳理山水城市的历史流变,认为公园城市与山水城市存在内在关联性,是山水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14.
生态城市已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五位一体”的生态城市系统理论基础上,构建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有关理论,建立生态城市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一步完善了生态城市理论。同时,以山西省11个地级城市生态城市建设为例,选取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山西省各市下一步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倡导基于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生态消费行为成为改变生态现状的重要途径。行为干预策略因其能够直接、快速、有效地促进生态消费行为得到了国外学者的高度关注。然而,我国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影响生态消费行为的干预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并在指出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供我国的学术研究与管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系统的角度、结合时空纬度剖析了生态城市的内涵,总结生态城市理论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两大主流理论:还原论与整体论。归纳了田园城市论、芝加哥古典人类生态学论及山水城市论为代表的还原论和有机疏散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代表的整体论的思想精髓及其代表人物和对生态城市发展实践的贡献。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在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中的重点、已经取得的成就、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和建设中常见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生态现代化、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其次从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制度保障五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模式;最后对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行了简要评价,并提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探索适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视角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面临的经济、民生及生态困境,得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对阜新的转型经验进行研究将对中国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方向选择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与生态技术的结合使数字生态城成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是人类历史进程的必然选择。通过将共青数字生态城与国内十大生态城市在城市规模、规划阶段、指标体系和开发模式方面进行比较,得出共青数字生态城生态基底优越,在芬兰技术引领下倡导空间生态规划和数字技术与生态技术的完美融合,并首创数字生态规划技术规程,是探索未来智慧城市的先行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冉敏 《经济研究导刊》2013,(34):219-221
围绕三个方面,对十几年来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研究的重要成果做系统综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变迁的背景分析;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基本理论的研究;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学科研究方向和实践模式分析的角度,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研究的未来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