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公民纳税意识长期以来是较低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确立,政府作为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必须借助税收手段筹资,“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的实现必然需要开展税收合理性教育以提高公民纳税意识。  相似文献   

2.
公民意识教育与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勇 《经济研究导刊》2008,(16):178-18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所有国家,政府不过是人民教养程度的另外一种表现而已。这揭示了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素质与政治建设的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这表明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深化民主政治理念作为执政党的重要任务,这是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增强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公民意识,当前已经成为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经济论坛》2005,(20):I0003
今年以来,秦皇岛市海港区交通局党委组织全局党员认真参加了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活动以“党员真受教育、群众真感满意”为目的,在为民服务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让群众真正受益,使先进性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既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也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还处于较低的层面,存在着公民参与意识薄弱、参与能力低,参与的从属性和被动性明显;公民参与缺乏制度化和组织化保障、公民危机应急能力培训缺失等问题。因此,必须更新观念、完善城市危机法律制度和危机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5.
捷克自1992年实施“90年代政府支持教育战略”以来,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面向全社会普及环境教育,培养公民的环境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捷克普及环境教育,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1政府部门齐抓共管环境部。自实施“政府支持环境教育战略”以来,捷克环境部就肩负起统筹全国的环境教学、环境教育和提高公民环境意识的普及环境教育工作。捷克环境部每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公开招标,征集环境教育项目。1997年,捷克环境部从国家预算中拨出近2000万克朗作为环境教育项目资金。教育部。捷克教育部在普及环境教育方面所承担的主要工作有制…  相似文献   

6.
一、西方公民文化的源头 “公民”一词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发达活跃的公共政治生活,它在古希腊城邦政治中形成,其意为“属于城邦的人”。“城邦”就是一个由公民组成的公民社会团体,公民则是城邦的主人,享有参加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的权利,有担任官职等政治权利,这种直接民主制使公民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利益与城邦利益的一致,所有公民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共同决策城邦的重大事务,公民都踊跃地投身于政治和社会生活,推动了城邦的繁荣与和谐。由此可见,古希腊城邦生活无疑是公民文化滋生的天然土壤。古希腊的公民文化可以总结为维护公共政治的精神、民主精神、自由平等精神、公民本位的自身价值精神。这些都为近代法治提供了历史资源,从而成为近代法治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7.
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水平关系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师范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加强公民意识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实践教育体系建设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培养提高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铸就良好的师德师风,使他们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8.
陈幼华 《经济师》2008,(2):242-24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受传统文化和历史行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公民意识缺失的情况比较严重,成为当前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增强农民的公民意识,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内容,也是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引领公民意识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群体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思想和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群体心理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高校应在健康群体心理建设中实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营造群体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遵循群体心理特点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教育主要是对公民法律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义务意识方面的教育。对大学生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是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回归,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以公民意识教育为主线改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同时要有民主法制的社会环境作保障,大学生有不断的公民价值体验积累,才能循序渐进地养成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1.
生态道德,即生态伦理,早在20世纪60年代,莱奥波尔德、诺顿等人的诸多文献中就多次提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世界人口迅猛增加,使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恶化呈加速之势,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加强公民生态道德建设势在必行,它应成为21世纪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课题。建立公民生态道德的必要性生态道德,是“世界伦理”(亦称“全球伦理”或“普世伦理”)的基本内容之一。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  相似文献   

12.
在公共行政领域,作为代理人的政府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的自利性、监督机制不完善、政府官员的公利意识单薄等原因导致了其行为的失范,损害了公民委托人的根本利益。政府内部监控是解决政府代理行为失范的必要手段,可以通过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和倡导“激励兼容”机制进行弥补,而解决政府代理行为失范的最终手段则是公民参与,使公民参与更好发挥作用的方式包括加强电子政务和公共舆论的监督。  相似文献   

13.
张勤  张丽 《江南论坛》2012,(7):20-21
公民社会是指“公民在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自愿结社、自由讨论公共问题和自主从事社会政治活动而自发形成的民间公共领域。”公民社会因素在中国的孕育和成长得力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实践,其成长的“助推器”也随着客观环境的优化而增多,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即是网络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它要求全体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同时,较高的公民法律意识也是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任务和可靠保证.然而,从我国法学教育和群众普法情况来看,公民法律意识远远达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甚至于在某些方面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曾经明确提出了“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个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目标.因此,有必要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方面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笔者认为,培养和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应当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普及法律知识入手,在公民平等意识、诚信意识、自由意识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对公民法律意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面地进行培养,才可以更加接近实际,才能真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2年香港国民教育风波戏剧性地收场,掩卷沉思,国民教育与公民教育有何不同,国民教育应不应该包括公民教育,香港回归之前香港在英属殖民地统治下,香港的教育体系沿袭英国体系,在香港有英国国民教育和公民教育,大英"臣民"、"子民",在政治上是去中国化教育,没有中国意识,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意识,由于港英政府的误导,香港缺乏公民教育的社会环境,香港公民教育没有在学校引起重视,香港回归后专门设立了公民教育的相关机构,香港的公民教育发展起来,香港公民教育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坚持公民教育的生活化和国际化。通过香港公民教育的发展,再反观大陆的公民教育,我们发现大陆在公民教育方面已落后于香港,必须充分地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公民形象是公民品德、操守的外在反映,是公民全部言行构成的公众评价,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综合国力的重要窗口。公共精神对公民公共主体意识形成的要约,公民在公共活动中体现的教养,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以及在公共活动中践行的礼仪规范都将成为公民形象塑造的要素。  相似文献   

17.
公民的环保意识通过对公民环保行为的支配而在预防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前,我国公民环保意识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较少。以往的研究大都承认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和收入对公民环保意识的影响,只有极少数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上述因素与公民的环保意识并不相关。研究者们对于环保意识的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并基于各自的理解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这是导致研究结论出现分歧的可能原因。有关公民环保意识影响因素的以往研究大多停留于对调查数据的表面描述,今后的研究更应着眼于在实证研究基础之上就如何提高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民意识是公民涉及一切公民行为时的稳定心理特征。在社会治理中公民意识有助于形成社会治理的良好局面,有助于降低社会治理的成本,有助于解决社会居住矛盾。而培育社会认同感与归属感,发挥社会公共精英的作用,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培育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公民缺乏纳税意识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浩东 《经济师》2002,(5):206-207
传统赋税文化和公民税法知识的缺乏 ,加之个别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和税务人员执法的不公正 ,直接影响了纳税人对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认识和纳税热情。提高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文章认为 ,只有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税法知识宣传 ,加强对国家干部的廉政教育 ,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 ,才能切实改变我国公民纳税意识淡漠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通过深入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为主线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新社会组织中绝大多数党员的理想信念比较坚定,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党员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比较强,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强烈,这是这些党员思想状况的主流特征。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带来了人们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教育的乏力,少数党员党性意识淡薄,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双带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