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浙江省义乌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在浙江省粮食局管理监督处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工作流程建设与安全储粮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仓储工作流程的探索和建设2006年,浙江省组织开展"星级粮库"创建活动时,义乌市中心粮库正在建设中,2008年,中心粮库已经完成了计划17幢7.65万吨中的14幢6.3万吨的建设,硬件上已具备参加"星级粮库"的评定,浙江省粮食局到义乌考察后,进行了充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行业文化不仅是行业精神、行业作风、行业宗旨,也是构筑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的发展任何时候都需要文化的支持。目前,粮食行业正处于向现代化粮食产业冲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要紧跟新时代的步伐,运用现代网络、信息等手段,以积极有效的方式,不断创新现代粮食行业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挖掘和培育出具有特色的粮食行业新型文化,塑造粮食行业的文化之魂,使新型行业文化在员工心中生根发芽,成为积极主动投身企业建设的推动力,成为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驱动力,实现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绘就了文化改革发展的蓝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粮食行业文化、粮食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履行好粮食部门职能的重要抓手,是促进粮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食粮。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就应当更加自觉主动地认真总结、深刻思考、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大力弘扬和不断发展粮食行业、粮食企业文化,为振兴粮食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下面,仅就如何加强粮食行业文化建设作一探究。一、充分认识粮食行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粮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粮食文化建设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作为"四无粮仓"发源地,形成了以"创业、创新、节俭、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四无粮仓"精神。为推进粮食文化建设和粮食流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四无粮仓"精神经过六十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激励全国广大粮食干部职工的行业精神。为更好地向社会大力宣传弘扬传统粮食文化,余杭区粮食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绘就了文化改革发展的蓝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粮食行业文化、粮食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履行好粮食部门职能的重要抓手,是促进粮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四川巴中国家粮食储备库面对粮食行业人才匮乏,企业员工学历程度低,技能等级低,年龄结构偏大,年轻人才少的人才结构状况,革除制约瓶颈、创新建设方略,坚定不移走"人才兴企,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在人才教育培养、引进、储备、使用、输送机制体制上,走出了一条"粮库造就人才,人才创造粮库"的强企之路,推动了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一、构建"三大体系",完善培养工作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国家粮库建设与粮食流通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源功 《农业经济》2001,(10):40-42
国家粮库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是世界第一粮食大国,又是世界第一粮食消费大国,人口众多的国情、粮食安全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粮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50年代的粮库建设主要是为了备荒;60、70年代的粮库建设主要是为了备战;80、90年代的粮库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1998年至2001年三次大规模的粮库建设主要是为了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包括粮食的生产安全和流通安全。因此,研究国家粮库建设与粮食流通的关系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意义。 一、国家粮库建设与粮食…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粮食的安全生产和储存,关系国计民生,是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应用于粮食存储之中,推进"互联网+"粮食特色的信息化建设,加快智能化粮库科技投入,大力推广绿色科技储粮,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屏障。"云数智"引领"智慧粮仓"建设我国粮食库存主要分为政府储备、政策性库存以及企业商品库存。  相似文献   

9.
粮食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与粮食领域结合的一项重要创新,江苏在全国率先建成一批以粮食物联网为核心的"数字粮库"样板,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粮食物联网感知体系,有效地提升了粮食行业信息化水平。文章介绍了粮食物联网的产生背景以及"数字粮库"的基本定义与主要构件,阐述了江苏省"数字粮库"建设的主要思路;在此基础上对"数字粮库"系统的总体架构与主要功能进行了介绍,最后列举了江苏省在推动粮库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图片报道     
近日,江苏省浦口区粮食局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粮库,进企业"活动。以陡岗粮食中心储备库为重点,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勤廉文化推进会。以浦口王荷波纪念馆勤廉教育为主线,结合行业实际,精心培育具有粮食工作特色的勤廉文化。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设施和空间,对企业廉政文化景观进行重新设  相似文献   

11.
《齐鲁粮食》2007,(11):19-21
山东潍坊擂鼓山国家粮食储备库位于潍坊市潍城区外商投资开发区.是潍坊地区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粮食储备库,库区占地103亩,建筑面积13886平方米,仓库总容量5万吨,实际存粮3.3万吨,总投资2200万元。近年来,我们以精细化管理为载体,强化企业文化在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在实践中打造独具特色的粮库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人粮库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和企业形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方国有粮食企业(主要指粮食主产区县及以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包括地处乡镇的粮管所、粮库等,下同)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不仅事关我国整个粮食经济的持续健康运行,而且事关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任务更加紧迫。“粮食精神”作为一种行业精神,同样是粮食行业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是引领行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它既是整个粮食行业文化的核心,又是不同粮食企业文化的精髓。因而。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粮食精神”,不断推动粮食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粮食企业文化是整个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企业文化建设内容贯穿收购、加工、储存、销售等粮食流通全过程,涵盖了企业活动的一切领域和层面.青海省大通粮食储备库建库以来,坚持企业文化建设,带动企业发展,使企业物质、精神文明不断迈上新台阶,其发展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和思考.一、注重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相似文献   

15.
粮食仓储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然而,长期以来,国有粮食系统内部并没将粮食仓储业当成一个独立企业,许多粮库仅是个报帐单位。随着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建立,有一批粮库成为国储库或中央直属库或专储粮代储库或地方储备库后,才逐步成为独立核算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1.靖江市粮食局:建设现代粮食产业园2.常州市粮食局:运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数字粮库3.沭阳县粮食局:推行集团化改革实现经营管理双丰收4.无锡市粮食局:建设感知粮食实施智能管理5.太仓市粮食局:发展"粮食银行"服务城乡一体化6.宝应县粮食局:国有粮食企业战略重组  相似文献   

17.
正粮食行业作为我国的一大传统行业,目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滞后。近年来粮食部门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是促进粮食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开展了"国家粮食平台建设"、"省级粮食管理平台建设"和"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等信息化项目,以提高粮食宏观调控精准性、粮食行政管理效率、服务粮食行业和社会大众,掀起了"互联网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智能化粮库系统已成为大中型粮库建设中实施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实现粮库仓储科学管理,满足日益增加的粮库信息化需求,湖北叶威(集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粮油储藏粮情测控系统》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发布的《粮油仓储信息化建设指南(试行)》《大力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粮食行业标准,开发出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经济》2012,(7):60-61
2011年,经南京市政府批准,市委商务工委、市商务局为加大粮食改革力度,做大做强南京粮食产业,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南京粮食安全,将所属原南京铁心桥国家粮食储备库、南京市集合村粮库、南京市下关粮库、南京现代粮食物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以及派生出的公司制企业实施联合,率先在省辖市中组建了首家粮食集团——南京粮食集团,并于当年10月20日正式举行集团成立揭牌仪式。南粮集团成立以来,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十二五”粮食行业人才发展实施意见》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将南京打造成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的发展要求,先后多次召开了专门会议,对现有人才情况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0.
马鞍山市粮食局按照粮食物流“四散化”要求,利用现有的粮食仓储、加工、运输设施等资源,用现代物流技术整合粮食储运体系。一是推进粮食物流通道建设,引导粮食购销及重点加工企业发展粮食散装、散卸、散储、散运系统,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二是推进粮食物流公共信包平台建设。将市级粮食网站逐步建成一个连接全市粮库、粮食市场、粮食加工企业和国家、省粮食物流信息的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