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现代社会,传播主流新闻、代表主流意识、影响主流人群,最终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是众多主流媒体所追求的目标。要让电视新闻实现更有效传播,就必须兼顾新闻真实性和艺术性,既电视新闻坚持用事实说话,在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闻的美学价值,增加艺术性提高其艺术感染力。让新闻真实好看。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现实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生而在网络几近同步产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短时间内生命力极其强大但并不长久的热门词语,归属网络语言。流行快,传播广、意义飘、使用活是其袁象特征。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社会现象,由大众集体认同,约定俗成,形象化、格式化和简单化是其得以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合力共同推进的结果。其中,新闻传播是重要因素之一。如今新闻传播既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业,又是一项举足轻重的产业。它的产生、变化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广阔舞台,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与探讨,必将有利于拓展我们对新闻传播和社会发展研究的思考空间。传播媒介可以创造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气候,一旦充分使用媒介,经济和社会发展就会加速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4.
吴丹 《大陆桥视野》2016,(12):306-306
电视新闻在普及国家政策及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很多电视新闻编辑在工作上还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导致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不高。要使电视新闻有较强的生命力,必须从新闻内容、形式等方面下功夫,紧跟观众需求和时代步伐。随着传播环境的网络化变迁和传媒市场竞争的空前激烈、电视与网络媒体剧烈竞争将节目的创新推到了电视发展的首要位置。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新闻节目要保持惯有的收视主导地位,保持强大的传播功能,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突破思维定势,才能推陈出新,获得改变,才能在激烈的收视大战中搏得一席之地,获得健康的良性发展。作为在电视新闻制作传播中居于最重要一环的新闻编辑,能否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在新闻的编辑制作中做到创新手法、创新角度,制作出更具个性化,具有竞争力的节目,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从新中国建国以来云南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历程看.在党的领导下,新闻传播为云南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从当前云南面临的发展任务而言,新闻传播事业的能力与适应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面向未来,云南的新闻传播事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必将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日渐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各种经济组织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千方百计地争效益、创名牌。伴之而来的是大量经济新闻、信息及广告见诸报刊、电台、电视台。总的来说,这是步入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历史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亦是人类由简单低级信息传播形式向复杂高级信息传播形...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新闻与传播是两个边界不太清晰的概念.通过对比新闻与传播的实现途径、受众人群、传播机会、自身价值,并提取其差异化元素,廓清对这两个概念的模糊认识.对于如何保证新闻的客观公正,确定有效受众人群,实现传播效能的最大化,进行了初步论述.基于对新闻与传播社会与商业属性的比较判断,提出了选择新闻与传播载体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8.
人文关怀是新闻传播创新和人性化竞争的方式,是媒体树立社会形象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代表着新闻的传播趋势。基于新闻传播实践剖析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失衡与偏向,强调传播人文关怀须有新的突破,提出在新闻传播中渗透人文关怀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2012年,国家决定重点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现代传播体系,顺应这一历史契机,电视新闻开始新一轮深度整合,强化竞争与合作,创新传播技术手段,提升国际化水平成为电视新闻发展的重要趋势。一、传播理念:“新闻本位、人文关怀”的思维确立与“社会守望”的职责坚守灾难事件报道:“311”的日本大地震的报道,电视媒体一方面突出“新闻本位”意识,注重新闻专业主义、打造公信力,突出竞争意识;同时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彰显新闻媒介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微博作为一种新型新闻媒体异军突起,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区域之广已经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与受众认可。特别是在2011年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拉登已死"的宣讲时,全球各家微博争相报道转载相关新闻,其速度与规模甚至有赶超各大广播电视电台与门户网站之势。微博新闻的传播模式是否可取,微博新闻的将来是否明朗,微博新闻的传播之所以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笼络受众的心,是取决于新闻自身的发展模式的进步还是由于迎合了受众的心理趋势,这种新型媒体传播形势对于新闻传播工作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我们将如何把握受众的心理进而对新闻的发布形式进行调整,都将成为新闻研究中最具应用价值和积极意义的一环。  相似文献   

11.
王全领 《经济论坛》2000,(24):29-29
一、从新闻传播事业到新闻传播产业 长期以来我们的新闻传播媒介都是作为国家的事业单位,靠财政拨款维持运转,而它们的存在目的似乎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经过了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新闻传播媒介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以及自身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新闻广告业的迅速崛起使新闻传播媒介不再是在经济上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纯粹的舆论工具,而是能够同时大量创收的经济实体。另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全社会对信息、文化知识、娱乐等方面产生巨大的需求,新闻传播媒介作为社会精神食粮的主要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借助网络媒体进行网络传播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公共关系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企业仅仅通过以往的模式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已经不再完全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发展要求,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本土企业并没有重视网络对企业公共关系产生的强大影响,网络传播环境中的企业公共关系发展还不够成熟,并且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清晰的认识。网络传播环境中的企业公共关系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唐硕依 《财富时代》2023,(11):100-102
<正>在全球经济高度竞争的时代,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变革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传播作为一个关键的媒介平台,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变革和创新的重要引导者。本文对新闻传播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析,主要包括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对区域经济变革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三个方面的论述。其中涵盖了新闻传播对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品牌塑造、政策效果传递、技术创新发展、跨境合作、社会文化发展以及企业社会形象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项先进技术也不断的渗入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当中,新闻的传播也逐渐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二维码就在此时应运而生,形成了新型的信息技术载体,并在人类社会的信息流转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将针对二维码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整理出有效的使用措施.  相似文献   

15.
舆论是人类社会必然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古往今来,它在维护人类社会秩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舆论虽不象法律一样具有强制力量,但从人类社会的概念上讲它又是一种更强大、更有广泛性的力量。以至于社会发展至今,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能感到舆论力量的存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成为国家监督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规范人们的思想和引导舆论方向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强调重视新闻的舆论监督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在正确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的方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媒体这一新的传播方式应运而出,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自媒体以其良好的互动性与即时性深受广大民众青睐,已成为当下重要的新闻传播形式之一。本文主要讲述了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以期探索出更加适应高速发展的新闻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7.
编辑工作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传播这一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编辑工作又是新闻传达至读者的最后一个关卡.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在把关上担负的责任更为重大.因此,要精心组织稿件、精雕细琢稿件,使稿件通过编辑之手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纵观会展业百年历史,发现会展的本质在于信息传播,传播方式的变革是会展传播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变迁的深刻动因,现代社会的文化景观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会展强大的传播功能。而世博会作为会展中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因此,研究世博会不但可以发现会展业的发展轨迹,还可以反映出人类传播的发展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进步和公众对新闻媒体关注度的不断提升,新闻工作也越来越成为百姓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当前新闻媒体在民生、民情、民意等公共服务类传播中存在的传播效果问题入手,提出了优化社会各项管理制度,增强新闻监督的公众性;转变典型传播理念,加大受众接纳力度;传播聚焦民生工程,深化公众关心参与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樊迎 《大陆桥视野》2016,(14):10-10
文化传播是文物博物馆的历史使命,其在文化传播和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参观文物博物馆后,能够感受到文化的渲染,并产生一定的精神影响。与此同时,文物博物馆也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通过文物展示教育社会大众,其在社会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本文对文物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与教育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