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托广佛都市圈庞大的经济规模和自身相对优越的区位与环境优势,南海桂城选择了与周边地区错位竞争的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以建设广佛休闲商务区(广佛RBD)为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以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加速城市化为主要抓手,努力实施"四个打造",即打造最佳人居城市、打造中心城区商业核心、打造都市工业圈、打造现代物流产业。在建设广佛RBD发展思路的指引下,南海桂城主动接受广佛的辐射,大力促进中心城区都市型产业向高级化、规模化发展。本期选登南海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胡国雄同志文章《建设广佛RBD走科学发展的特色之路》,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2.
在广佛都市圈建设的大背景下,本文在分析两市旅游合作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了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市旅游服务业合作发展的目标、原则、模式,并给出了合作与发展的对策措施,希望对广佛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以及广佛都市圈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桂城地处南海区东部,是南海区政府所在地、佛山中心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南海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桂城经济发达,文化昌荣,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是广佛地区最具活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之一。根据南海区东西部板块发展战略,桂城城市发展定位为“广佛RBD(休闲商务区)”,这是结合桂城实际,把握时代脉搏,开拓发展新空间的重要战略,“广佛RBD”也迅速成为了桂城响亮的区域品牌和城市标识。  相似文献   

4.
推进广佛都市圈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法国学者戈特曼提出都市圈(带)概念以来,都市圈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广州与佛山历史上同为一家,近年来两市经济社会联系日趋势紧密,都市圈雏形已经形成。本文阐述了广佛都市圈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广佛都市圈的发展现状和建设条件,重点探讨了推进广佛都市圈建设的对策建议,可供广州、佛山两市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佛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升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它将大大强化广州作为珠三角的中心和龙头的地位,扩大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力。由于广佛都市圈既是珠三角、广东地区的地理中心及产业链条中心、行政管理中心,也是未来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体制框架的中心。因此,广佛都市圈总体发展定位应为广东的核心都市圈,以香港为中心的大珠三角都市圈中的枢纽型都市圈,以港澳穗深等大都市组成的、以大珠三角都市圈为龙头的泛珠三角经济区域的中心都市圈之一,以广州为中心、佛山为副中心的双城式都市圈。而在区域产业发展定位上,应把第三产业发展作为广佛都市圈(特别是广州)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6.
《现代乡镇》2008,(7):45-45
目前,南海大沥主要由广佛公路、广茂铁路、广佛高速、广三高速和广州西环高速几条主干道与周边的广州和佛山联接,但问题是,大沥与广州的联系主要依靠广佛公路,而广佛公路还承担着大量的通过性交通,交通量已接近极限。并且,大沥沿东西方向的过境交通、出入交通以及地域内交通都集中在广佛公路上,交通状况非常混杂。  相似文献   

7.
广佛同城化进程中社会保险政策对接是广佛同城化这一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分析了广佛同城化中社保政策对接存在的问题。一是社会保险政策设计不完善;二是政策改革与行政环境不一致;三是社会保险运作系统对接困难。文中指出广佛社会保险对接的深层次制约因素是政策差异、区域利益协调问题、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文章最后提出构建广佛同城化进程中社保政策对接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8.
构筑广佛旅游文化圈建设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初时任广州市长的林树森提出建设广佛都市圈的设想,并得到佛山方面的积极响应以来,广佛都市圈的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两地政府也正在为交流与合作作出努力,两地的产业协调发展已经提上了日程.旅游业是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佛两市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在广佛都市圈的框架下,建立和发展统一协调的广佛旅游文化圈就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广佛地铁     
《中国西部》2008,(1):13-13
2007年12月6日,在广东省佛山市魁奇路站点地下20米深处,广佛轨道交通工程首台盾构机“粤龙一号”开机开发向北掘进,标志着中国首条城际地铁广佛地铁正式开挖,并预计到2010年10月30日接通广州地铁西朗站,2012年全线贯通。按照规划设计,广佛地铁发车时间最短间隔仅2分钟,设计时速80公里,运行时速为36公里,全程大约需要49分钟。  相似文献   

10.
广州、佛山两市产业融合并非空穴来风,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为了推动广佛两市产业地进一步协调发展,必须放弃传统的行政主导发展原则。基于此,本文提出几点更加市场化的发展原则。最后文章指出广佛两市产业融合的巨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广州与佛山两市地脉相连、人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同根同源,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和血脉联系.孙中山先生是我国正式提出广佛同城化第一人.他提出在"大广州"背景下的广佛同城化理念对现代广佛两市深化合作下的广佛同城化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本义旨在通过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广佛同城化理念与广佛两地的历史渊源,为现代广佛同城化建设提供一些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江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正式提出“依托中心城区,利用沿江优势,接受广佛辐射,建设加工业、商贸流通、休闲娱乐、适宜人居的现代化综合性滨江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为了配合这一战略,滨江大道这个被誉为“新世纪江门第一工程”于2005年开工,滨江大道一级公路全长25.6公里,双向6车道,连接佛开高速公路和国道325线,是作为江门中心城区通向广州、佛山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一条重要主干线,直接与广佛经济圈相接,  相似文献   

13.
从佛山市传统制造业发展现状出发,利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佛山市传统制造业发展优势及劣势,并结合广佛同城背景,利用协整分析法研究广佛两地人才、资金及创新方面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佛山市传统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建立广佛经济圈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佛区域合作中,金融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实现资本在广佛经济圈的自由流动和资金的有效融通,是广佛区域经济合作链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王枫云 《改革与开放》2011,(20):118-119
广佛都市圈作为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推进其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全面加快广佛同城化进程、进而提升珠三角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文章对推进广佛都市圈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构调整原则和保障制度体系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现代乡镇》2008,(5):46-47
2008年1月,南海三山(国际)物流港区管委会向媒体通报了该港区的发展规划和最近的建设情况,三山已不满足于只做一个港口,而是要打造为广佛之间的一个新城区域,在继续发展港口物流业的同时,还将发展休闲商务创意产业和商贸业,进一步提升南海在广佛都市圈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2009年3月19日,康有为的故乡南海,无数目光再次聚焦这片时时迸发改革激情的沃土。这一天,随着“广佛同城框架协议“的签署,一个GDP总量比肩新加坡的“广佛经济圈“浮出水面。3个月前,一份由香港智经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大胆预测,依托“广佛“、“港深“、“珠澳“三大发展极,  相似文献   

18.
当前,广州的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其经济的溢出将带动广州周边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广佛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处在广佛经济圈核心位置的里水,如何全面接受广州产业转移带来的经济辐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当地政府重点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现代乡镇》2008,(7):4-9
南海区大沥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承广州、西接佛山中心城区,素有"广佛黄金走廊"之称,是广佛经济圈的中心区。随着广佛经济圈的日趋成形,作为佛山东接  相似文献   

20.
广佛同城的发展条件和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伟霞 《特区经济》2009,(10):54-56
广佛同城作为珠三角一体化的最佳试点和突破口,已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备。广佛地域相连,文化同根;交通一体,硬件对接;产业互补,经济相融;共识深厚,政通人和。然而,广佛同城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障碍,并不能一蹴而就。只有搞好利益协调,认真解决好内部整合、利益分配、适度竞争、城市管理、跨区协调等关键问题,实现政府和市场的"握手",才能形成"1+1>2"的共振效应,真正同城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