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倪丽娟 《浙商》2005,(6):52-53
在400万浙商“跳出浙江”创业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外创业并积累了一定财富的浙商开始积极回乡,“发展浙江”。  相似文献   

2.
《浙商》2005,(7):34-35
在浙商论坛2005年峰会之上受到隆重表彰的还有9名“回乡投资模范浙商”,他们是由全国20多个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浙江各级工商联联合推荐,并经浙商论坛组委会最后评定的。本此评选,希望引导更多在外创业有成的浙商回乡发展。  相似文献   

3.
朱健 《浙商》2012,(6):60-61
“相较其他省份,上海和浙江的经济互动最强。‘十二五’期间,在沪浙商回乡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不成问题。”张国标说。  相似文献   

4.
朱健 《浙商》2012,(6):47-49
作为“民资外溢大省”的浙江,一直都在期待亿万浙商资本的浩荡归来。 在今年1月30日浙江省民营经济大会期间举行的浙商回归工程项目签约仪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浙商纷纷表示愿意回乡投资,回报桑梓。当日下午,浙江部分民营企业在浙江省领导的见证下签署了33个投资项目,  相似文献   

5.
杨建平  姜平 《浙商》2007,(4):52-52
2007年1月末,已经离春节不远,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正是在这个时节,有一缕情结始终牵挂在我们心头:“那些远离家乡在浙江打工的兄弟姐妹回乡之路是否走得顺心、安心?”  相似文献   

6.
马克强 《浙商》2005,(7):48-48
作为“浙商论坛2005年峰会”重要内容之一的“浙商回乡投资与总部经济论坛”.于6月5日下午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的人大厅举行。杭州市副市长金胜山、浙江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等企业家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金祥荣、著名学者高小勇等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如何打造浙商“总部经济”这一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其中不乏观点碰撞的精彩场面。  相似文献   

7.
胥晓莺 《浙商》2012,(3):92-93
十年来,北京浙江企业商会积极投资北京并回报家乡浙江。据不完全统计,商会会员企业在京投资总额达到了3000亿元,回乡投资1000亿元。  相似文献   

8.
赵玉贵 《致富天地》2009,(10):19-19
“回乡种菌创业,不但可以闯出一条致富路,还可以带动父老乡亲增收,别提有多好了。”在福建务工8年的云南省马龙县马过河镇麻衣村民小组农民杨培根,说起自己返乡种菌的创业历程时感慨无限:“在外面挣了票子,换了脑子,回乡创业则拓宽了致富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司徒微微 《浙商》2010,(20):130-130
浙江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除了吸引外商的投资之外,也引起了省外浙商们的关注。这次,省外浙商带着百亿多的资金来回乡再创业了。  相似文献   

10.
新年的钟声还没有远去,“浙商创富中国行”的步伐就已经跨出了浙江。《浙商》杂志社和《钱江晚报》共同发起的“浙商创富中国行”系列活动,由浙商和记者共同组成考察团,追寻天下浙商的创业脚步,搭建浙商发展的财富平台,从浙商和记者的视角,去看在外浙商创业发展的酸甜苦辣,去了解各地的投资环境、政策资源,去寻求浙商最为关心的潜在商机。同时也为在外浙商带去家乡的一些政策,为他们回乡投资提供最新的信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名牌的尴尬     
梁生 《上海商业》2004,(9):56-56
我家雇请了一位来自浙江绍兴农村的钟点工,她告诉我一件春节回乡的趣事:她的老公也在上海建筑工程队打工,花了几百元钱在南京路买了一套华伦天奴西装,带回农村穿着,十分耀眼。她说,回乡过年的男工多数穿西装,但穿名牌西装的不多,她还加上一句:现在穿名牌实在不稀奇,几百元钱就够了!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记者 《华商》2010,(4):38-41
有着“世外桃源”美誉的常德,正以加速度对接湘商回乡创业的步伐,以抢食此次经洽会商机。  相似文献   

13.
“镇上有工厂,山上有牧场,产业规模化,致富奔小康。”这是当地群众对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珀塘村田昌桂回乡创业,带动群众致富的由衷赞誉。  相似文献   

14.
茶陵蝶变     
薛瑞众  贺为民 《华商》2012,(5):22-31
茶陵人会读书,历史上出现过两名状元,每年高考升学率居全省前列,但毕业回乡的大学生却寥寥无几,即使有那么几个也是不得已回来的,几年以后又各找“门路”逃离“围城”。甚至一些外地投资商从长沙出发还没有走到茶陵县城,就因受不了路途的“坎坷”而“打道回府”。  相似文献   

15.
《华商》2012,(12):12-12
吸引企业家回乡创业,这似乎是即将过去的2012年里,各地政府招商引资最热门的重头戏。“回流”潮在一片加大开放力度的呼声中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16.
传宗接代     
太平镇的“唐记”理发店突然关门停业了。店主唐老头旧病复发,命在旦夕。“唐记”是理发世家。唐师傅待人和气,手艺极佳,当地好几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如著名的画家许展大师、留美博士郗寿铭等少儿时代都由唐师傅理过发。这些名流回乡省亲,总忘不了光临“唐记”小坐片刻...  相似文献   

17.
或许是历史的原因,在黄酒盛行的浙江一直以来就没有一个叫得响的白酒品牌。时至今日,精明富有的浙江人终于按捺不住了。在2004年4月,浙江西子酒业浮出水面。它的大旗就是“浙江第一白酒”。在浙江白酒市场上,“浙江第一白酒”的旗号颇为引人注目。从目前来看。浙江西子酒业及推出的“杭”酒等系列产品具有很强的;中击力。我们对此表示关注,关注的不仅仅是“浙江白酒”本身,  相似文献   

18.
《致富天地》2006,(11):12-12
改革开放以来,成千上万的农民离开家园,走南闯北,迈进城市,步入企业,务工经商,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打工大潮。近年来,在这支转移就业队伍中,又涌现出一批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带信息回乡创业的弄潮儿,他们中不少人已成为带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推动一方经济发展的优秀企业家。最近,有177名在回乡创业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创业之星”,受到云南省农业厅等六部门的表彰,  相似文献   

19.
余静波 《浙商》2006,(3):42-42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浙江银行赚钱的原因,我觉得可以这样描述:浙江银行普遍呈现较好经营业绩的主要原因,可以归功于“沃土加精耕”。“沃土”就是指浙江有着良好的经济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精耕”就是指浙江银行业自身具有较高水准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锐意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倪轶容 《浙商》2012,(5):84-85
有感于家乡人民的期望,陈和贵再一次坚定了回乡投资的念头。他对儿子说:“我年纪大了,再不回去投资,就没有机会了,而且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