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阳 《上海经济》2010,(9):24-25
中国品牌在哪里?日前,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北京正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副题《很多西方人说不出任何中国品牌》。文章开头这样说道:日本有索尼,墨西哥有科罗娜,德国有宝马,韩国有三星,中国有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假如,用一个词定义中国的产品,它应该是什么? 众所周知的是,法国制造的产品意味着"浪漫",日本的产品意味着"精致",德国意味着"严瑾",意大利"热烈",英国"高贵"……你不得不承认,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制造的产品还相差得太多。 "中国制造"是否将永远和"低价"画等号?没有人愿意回答"是的"。在制造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时,"中国制造"本身也逐渐形成了并不光鲜的世界概念。抛开诸多可能的政治因素不谈,仅从自身发展角度考虑,对"中国制造"的"成见"形成也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3.
日本在工业化时代成功地追赶上欧美,在20世纪80年代被誉为"世界工厂",那么,工业化时代"日本制造"的主要特点和经验是什么呢? 高度重视生产现场 技术革新包括"产品革新"和"工程革新","产品革新"主要解决制造什么的问题,"工程革新"主要解决如何制造的问题。最近,日本学者指出,美国擅长的是"产品革新";而日本擅长的是"工程革新"。换句话说,美国人长于在"制造什么"方面的革新;而日本人长于在"如何制造"方面的革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产业转型的日韩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力 《改革与战略》2008,24(5):160-163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制造”已经渐渐融入到各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但是,在海外对中国产品的品牌认知度却并不是太高。尤其是近来针对“中国制造”的质量指责和贸易摩擦正在不断扩大。在经历了“中国制造”大举涌向海外市场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重新反思中国制造产业发展之路。日本和韩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制造产业的转型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与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大而不强",处于"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尴尬境地。2016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世界20%左右,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人们已经无法适应没有"中国制造"的生活。然而,辉煌增长的背后却难掩中国产品海外形象"不佳"的软肋。"中国制造"要获得国际认同,必须提高其在全球的形象,塑造中国品牌。文章从"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的结构层面出发,探究国家形象、品牌形象、产品形象之间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和传统工业的融合将是中国制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今年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日本马桶盖成为委员代表们热议的话题。"日本的坐便器质量、性能比较好,同时价格比国内的要便宜得多,与国内价差较大。"这样的声音成为主流。而讨论马桶盖背后,讨论的是中国日用消费品的制造能力问题。高端能力缺失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则坦言,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产品的质量存在差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日本制造”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物美质优的代名词。当人们摆弄着那些小巧精致、靓丽美观的索尼牌PSP掌中游戏机或东芝牌笔记本电脑时,总是不由得从心底发出赞叹:还是人家日本的东西做得漂亮。许多人宁肯多花两倍的价钱,也要为自己购置一件日本品牌的产品。这并非完全出于向他人炫耀,更多则是代表了对日本制造的产品质量的一种信任。  相似文献   

8.
耿凤英 《特区经济》2011,(6):262-264
中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和迅速崛起,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而近年来频频爆发的"质量门"事件和全球贸易摩擦却使中国制造业危机重重。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在效率、效益、技术、品牌、成本等方面面临严重的发展瓶颈,离真正的"世界工厂"还相距甚远。为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必须以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压力为契机,加速中国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9.
纪伟 《东北之窗》2014,(15):57-57
正当桑巴舞的节奏响起,当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队和伊朗队先后登场时,虽然这又是一届没有中国球员参加的世界杯,但并不缺少中国元素。除了有500多名中国注册记者在现场作报道和上万名中国球迷现场看球外。球场里,中国汉字广告依然闪耀;球场外,made in china的"福来哥"闪亮登场,中国的企业广告却列在国际足联合作伙伴名录之中。通往球场的路上,地铁是中国制造的;走进马拉卡纳前,安检门是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0.
《上海经济》2011,(10):72-72
日本企业信用调查机构“帝国数据库”9月19日公布了国内制造业现状报告。报告称,2002年后因破产、停业、解散等原因而消失的制造企业累计达3.9872万家。  相似文献   

11.
2003年财富评出的全球企业500强中,索尼以其613.34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32位。作为世界家电业的一面旗帜,索尼一直长盛不衰。近几年在世界家电业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索尼却能振衰起敝、异军突起,主要得益于其领导人及时进行的战略转型,这也是从传统日式企业思维向"为股东创造价值"这一国际企业界公认价值转向后的必然结果。索尼是战后新兴企业,成长道路与松下等日本企业有所不同。索尼是先在国外开拓的市场获得成功,再回到日本的市场。所以,索尼的国际化战略显得非常突出:它是大企业中最早将名字西化的(目前日立等大公司的名字还是日化的),也是日本第一家在美国发行美国预托证券(ADR)的企业。索尼进入娱乐业与金融服务业,更是选择了与大多数日本企业不同的发展路径。事实也证  相似文献   

12.
曾在电视上看过这样一个镜头: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走上街头向人们询问这样一个问题,请迅速说出一个中国品牌的名称。"日本有索尼,德国有宝马,韩国有三星,中国有……"在街访中,很多人能够细数出很多国家的代表品牌,但是却说不出一个能够代表中国的品牌。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人还从来没有经历过一次真正的危机,而是一直在体验房价快速的上升"。在当下的趋势与"危机"之下,中国应从房利美与房地美身上学什么?虽然中国未能把足球队送入今年世界杯,但动车组、纪念章、加油器"卡塞罗拉"、比赛用球(Brazuca)"桑巴荣耀"等一系列"中国制造"都在强势表现。中国可以没有世界杯,但世界杯却不能没有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和中国服务在世界杯赛场上绽放,这里也是赛场内外另一个激动人心的舞  相似文献   

14.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由此,"中国制造2025"成为经济领域关注的重要话题。"中国制造2025"被认为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基于此,本期以"‘中国制造2025’的六重玄机"为主题,约请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六位知名学者,就"中国制造2025"与传统制造业相关政策的差异、"中国制造2025"与制造业发展的关键点、"中国制造2025"背景的制造业与信息化的融合、"中国制造2025"条件的创新与制造业升级、"中国制造2025"与制造业商业模式转型、"中国制造2025"与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等问题展开研讨,探讨我国制造业升级与发展的核心议题与基本路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程先海 《东北之窗》2008,(13):44-45
有的东西虽然看上去很小,很不起眼,但对生活的影响却很大。如日本的一位企业家从小小的拉链上发现了大大的利润,这个独具慧眼的人就是吉田忠雄。他创办的"YKK"拉链公司,在国际上竟与丰田、索尼等日本名牌公司一样,成为日本发达工业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李凤兰 《特区经济》2010,(12):87-89
后危机时代美国提出了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复兴,增加生产和出口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美国制造"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美国制造"无疑会对"中国制造"造成冲击。面对挑战,中国应加强工业技术和产业升级,转变产业结构,加大消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合并改造破产看违反经济规律的恶果沈阳模具制造中心破产浅议●金鸿程沈阳模具制造中心是国家中二型企业,有职工千余人,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其规模在全国专业模具厂家列前位。在国家“七五”计划期间,列入国家计委技术改造重点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全国三户专业...  相似文献   

18.
2016年2月18日,赛迪智库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在《中国电子报》发表题为"2016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六大趋势"的文章称: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系统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元年。智能制造将成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必将对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起到关键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正成为中国的一个国家品牌标签,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当今世界,没有"中国制造"的生活难以想象。 自今年入夏以来,国际媒体关于中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负面报道愈演愈烈,从农副产品、宠物食品、牙膏到玩具等,"中国制造"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廉价低质的代名词。与此同时关于中国企业道德、监管缺失的报道也是随处可见,虽然其中的报道有些偏颇,政府也做了有力反驳,但是它无疑给中国敲了一次警钟,"中国制造"面对世界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品牌"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标有"中国制造"的商品以其低廉的价格征服了世界,但是"中国制造"的商品却很少具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绝大部分利润都被国外品牌商和技术商赚走了,国内制造商只有微薄的利润。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