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1978年以来的三次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与劳动力的产业结构演变进行了分析,并依据灰色关联度与多元回归模型进一步比较研究了各国或地区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各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已经形成并进一步深入发展或尚未形成但正在形成的必然发展趋势;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关联性;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远没有世界上其它国家与地区那样紧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集聚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一些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产业集聚与跨国公司投资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跨国公司的确能够成为地区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极。通过对英特尔投资与大连IT产业集聚问题的分析,证实了大连成为中国、亚洲IT产业集聚中心的现实可能性以及大连IT产业集聚的路径选择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开放,入境旅游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促进关联产业发展带动宏观经济增长。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具有时变性:一方面,入境旅游自身的发展质量及其同相关产业的关联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趋于增强;另一方面,入境旅游属于资源依赖型(出口)产业,随着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比重的持续提高,可能面临“资源诅咒”困境,尤其是对经济增长带动效应更强的制造业的挤出不利于整体经济增长,进而使其经济增长带动效应趋于减弱。采用1995—2017年107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以入境旅游专业化程度(国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分析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逐渐增强;无论是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还是中等收入及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均随着入境旅游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弱。因此,应促进入境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积极开发新型旅游资源、持续促进技术创新等路径有效提升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同时,要注意维护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整体平衡关系,避免入境旅游过度发展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产业作为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层次和部分,在区域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产业发展是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产业组织的整合优化和主导产业的选择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主导产业三方面论述了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提高民族地区经济竞争力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构建和谐社会又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提高经济竞争力,创建和谐社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延长产业链、发展特色产业为主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提高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高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竞争力,实现各民族的协调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6.
区域金融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潮.与以往相比,这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更强调各区域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区域竞争力.虽然各区域在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上有所不同但都将金融资源视为加快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和基础.对于现代经济体系而言,金融产业的集中发展能够有效提高信息流、资金流汇聚和分流的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理论研究表明,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初始水平的差异对之后的经济增长水平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也基本证实了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产业集群作为一种重要的区域经济现象,不仅可以加速工业化进程,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之所在。因此,研究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对增强区域经济运行效率,提高西部地区竞争力,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产业集群作为一种重要的区域经济现象,不仅可以加速工业化进程,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之所在。因此,研究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对增强区域经济运行效率,提高西部地区竞争力,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湖南省邵东县8大产业2000—2012年的数据,研究了竞争型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互动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基本可以肯定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在产业集群的各个层面表现的并不相同。引入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效应后,产业竞争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降低,产业的专业化、嵌入度、竞争度以及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依次递减。产业集群四个特征变量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产业集群互动效应对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其中,产业专业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证明了产业集群可通过与专业市场的互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从专业化和专业市场的视角为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转换份额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将1985~2008这二十四年间地区与经济总体劳动力要素生产率之差分解为产业结构布局效应、产业生产率效应和配置效应,以分析各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差异的原因;此外,本文还详细分析了各产业各自的技术水平和结构布局对地区经济差异形成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生产率差异不仅是地区经济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且还是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相比于其它产业,第二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布局对地区经济差异的形成和各地区经济的增长有更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非洲国家对外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下降,表现为非洲国家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低于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缓慢。除了通常所知道的阻碍非洲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之外,本文认为,导致非洲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效应不显著;贸易自由化的政策对贸易促进作用不明显;制造业水平偏低对贸易的制约作用。了解非洲国家的对外贸易有助于中国发展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12.
物流是目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和新增长点,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物流活动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经济活动之一,是兴起较晚但发展相当快的一个产业,对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支持和带动作用.对物流业的在中国兴起的原因、目前的发展状况、产业布局、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的发展对策进行一系列的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备受各国及各级政府的关注,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作为内陆省,吉林省在发展创意产业方面相对落后,但近几年经济的增长已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目前吉林省创意产业发展的规模、结构及对吉林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创意产业与吉林省地区经济的关联度,为吉林省政府对创意产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环保产业被西方发达国家称为“朝阳产业”、“绿色经济”,在我国则被认为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以河北省环保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个案,分析其环保产业的技术特点,并对今后的技术进步途径提出全面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异步同趋,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型并存的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各个国家、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是当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追溯国内外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综述,在对华东六省一市文化产业演进历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华东六省一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稳步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断增强,但从总体上看,服务业发展仍显滞后,发展水平不高,所占份额偏低,在规模、结构和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服务业发展之路任重道远。要发挥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引擎作用,需要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强化质量要素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发展经济学中有代表性的关于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理论作了系统概括 ;从新的角度描绘了典型国家的经济增长轨迹 ,对典型国家经济起飞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动进行了综合分析 ;揭示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当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是各国发展经济、培育经济增长点的重中之重.本文认为,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当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推动优势主导产业加快专利转化与产业化发展成为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绵阳科技城作为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要发挥优势主导产业的作用,关键要明确其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专利转化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