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欧美国家农村公共财政制度及典型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仕雅 《浙江经济》2005,(15):39-41
公共财政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遍及城乡是公共财政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现阶段,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公共财政的“阳光”并没有“普照”到农村。加强农村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提高社会和谐程度,是个亟需研究的重大命题。本文比较分析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公共财政的相关制度及典型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美国阿拉巴马州下属的杰斐逊县因不当融资操作债务高筑.2011年11月9日宣布破产。破产规模达到4l亿美元。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一宗地方债破产事件。”此事件应蟹麟国的重视与反思。多年来。我国地方政部门举债融资形式多样,但未形成统一规范。且债务收支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债务监管也普遍不到位。这些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  相似文献   

3.
农村养老保险规定和完善着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公共财政是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依托和物质基础,财政主体的权力结构、制度的包容性、法制化决定着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要实现公共财政与农村养老保险之间的制度性耦合,需要根据农村养老保险的产品属性清晰界定公共财政的职责权限,规范公共财政各主体之间的权力资源配置,吸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谭必奎 《北方经济》2012,(22):36-37
我国事业单位具有数量多、人员多、支出多的特点,由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并不如企业那样严格,导致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政府部门管理职能转变和建设新型公共财政体系的需要。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部分收支没有纳入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5.
《北方经济》2006,(3):41
中国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3月1日起施行.农村最困难群体纳入中央财政供养,此举标志看中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实现了历史性变革,新修订的《条例》规定,今后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在地方人民歧府预算中安排.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给予补助这一规定将农村最困难群体纳入了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实现了五保供养从农民集体内部的互助共济体制.向国家财政供养为主的现代化社会保障体制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6.
苏娅 《特区经济》2012,(9):158-160
本文围绕我国农村水利建设融资中存在的状况,引出开辟新融资渠道的紧迫性,并设想以彩票业作为农村水利建设融资的一种途径,分析其可行性,并结合当前相关政策给出农业水利建设彩票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安秀梅 《山东经济》2004,20(1):24-29
加快集中化财政管理框架体系的构建,并通过相应的制衡性制度安排克服财政低效和财政风险,是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以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OECD国家)政府公共财政管理为参照系,立足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政府公共财政管理的基础和能力,试图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对中国政府公共财政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整合和重建,以期促进公共财政受托责任,优化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实现公共财政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8.
预算制度是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和制度载体。预算是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支结构一览表,即政府的公共收支计划。预算的功能主要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与公共收支状况,表明政府收入的筹措及政府各部门及其机构的经费使用状况,重点体现在对政府支出的控制上。财政预算体制建设对县政府改革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乡镇》2008,(4):21-21
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规划》提出,浙江省将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保,健全体系,完善制度,扩大覆盖,形成与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市社保相衔接的农村社保体系。省内外有关专家认为:《规划》的最大特色是特别关注民生,突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照耀农村,确保农民享有更多的权益。  相似文献   

10.
财政制度对于发展观有着关键性作用。传统的"物发展观",以当时的"国家财政制度"为支撑。一度时期变异了的、以追求GDP和财政收入为基本特征的"物发展观",以"转型财政制度"为支撑。公共财政制度是社会公众决定政府收支的财政制度,在社会公众的决定和约束下,政府财力只能遵循科学发展的要求合理使用。公共财政制度成为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性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刘艳 《中国经贸》2011,(14):256-257
财政改革的大思路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当前有几个重点: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二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三是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还有就是实行部门收支两条线管理及税费改革。按照目前的现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要充分考虑的现实是,我国许多省市已试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如何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平稳过渡,应该是我们要充分考虑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缪国亮 《南方经济》2001,(12):25-26
公共财政要求政府预算是统一预算,政府预算的统一性是由政府收支的公共性所决定的。我国预算外政府收支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下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政府统一预算不仅是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而且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是人民的要求。对“以支定收”与“以收定支”这两种原则,不能简单地、片面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应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姚槿曦 《特区经济》2013,(11):119-122
农村养老保险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均等化已经成为新一届政府今后执政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是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均等化的基本手段。本文对广州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进行考察,发现广州农村养老保险公共财政存在投入不足、投入增长幅度与投入结构不合理的弊端。建议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均等化。  相似文献   

14.
促进经济发展,规范收费基金和罚没款收入的管理,要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国家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款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缴分离,规范预算外收入的收缴,实行收支脱钩,逐步实现淡化和取消预算外资金,最后全部纳入预算外管理。这一系列措施对依法行政、公正执法,规范财政分配秩序,增强政府宏观捌控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应从票据管理、账户管理、资金测控、监管体系、制度完善等五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从公共财政建设的视角,指出我国当前以融资平台公司为主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在规模、结构和市场信用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对地方政府的行政考核财税制度安排和债务融资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科学的行政考核体系以及构建正式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制度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也称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被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公共财政管理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它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所有财政性收入都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所有财政性支出都要在支付:行为发生时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方式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具体讲,就是要做到“一一二”,即达到一个目标:建立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实现一个基础:即改革传统账户体系,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抓好两项改革:即支出支付方式改革和收入收缴方式改革。实行这种制度,能从根:本上有效避免我国现行财政资金缴拨方式的种种弊端,对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监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琦 《特区经济》2008,(9):139-140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实行两种不同的公共财政体制,造成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过窄,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客观上对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提出了时间上的紧迫性。针对于此,本文认为应该根据农村经济运行实际规律,改变目前过于偏重城市的公共财政政策,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步伐,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仵清峰 《理论观察》2006,(5):151-152
今年协议存款成为齐齐哈尔市农村信用社春耕生产融资的新特点、新趋势,农村信用社有效把握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双重机遇,积极拓展融资渠道,迅速扩张农贷投放规模,引导辖区内商业银行部分闲置资金自然流向农村,开辟了一条农村融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柳光强 《乡镇经济》2003,(8):19-20,34
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中央和地方高级次的公共财政运行体系构建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年,并向纵深推进。在我国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同时,传统乡镇财政对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巨大制约作用也日益显露。因此,必须适应发展的需要,加快构建小城镇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20.
马淑珍 《魅力中国》2009,(14):82-82
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建立农村中小学预算管理体制,以独立设置的农村中小学为基本预算编制单位,农村中小学各项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的体制,在不改变学校经费使用权的前提下,对农村中小学实行“校财局管”,建立“校财局管”等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富有成效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