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外部因素对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成长的外部对策主要包括: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区域创新环境;构建企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成长;通过突破区域创新系统的合作瓶颈,实现中小企业与区域创新系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2.
集群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哲 《开发研究》2005,13(5):104-107,114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济系统中共同存在和发展,是共生关系,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共生应选择互惠连续的关系模式。互惠连续共生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同一地理空间集聚,集群就成为共生关系存在和演进的共生环境。集群环境中,集聚效应作用于大中小企业的共生,促进了共生企业个体的成长和共生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业春  王成 《特区经济》2007,221(6):268-269
本文应用企业成长理论建立了中小企业成长因素模型,并以2001-2004年上市的中小企业数据为样本,对所提出的企业成长因素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揭示了影响企业成长的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提出了若干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目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加入WTO以后,世界上的跨国公司纷纷登陆我国市场,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交得异常艰难。根据资源观、利基观、能力本位观等的企业发展理论,结合中小企业的客观情况,本文探讨了中小企业走专化化成长道路的可行性,并分析了此过程中企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及获取的途径,以期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以审慎经营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性金融不愿对其提供资金支持,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企业成长的瓶颈。为弥补市场失灵,政策性金融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政策导向与资金扶持、首倡诱导与虹吸扩张功能,在企业成长的初期阶段,构建政策性金融体系以支持并诱导更多商业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蔡宁  黄靖 《改革与战略》2011,27(1):146-149
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阐述了在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中技术创新的种类和途径,指出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应重视企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以创新提升自身实力。文章建议我国中小企业应制订在创新方面的发展战略,并建立集群内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古典经济学里企业成长的实质,探讨了中小企业生存机理,并以海南小型机械制造企业为例,进行了简短的分析,最后简述了我国大量中小企业能存在并发展的原因与前景。  相似文献   

8.
企业集群成长中的地方政府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地方政府在企业集群成长中的作用,应采用一种动态变化的视角。企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在企业集群发展的初期,应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专业化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补贴使中小企业获得优惠的服务。随着企业集群竞争力不断增强,专业化服务机构的市场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政府应逐步减少直至完全取消对专业化服务机构的补贴。  相似文献   

9.
企业社会责任与民营中小企业成长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海慧 《特区经济》2010,(2):143-145
民营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社会责任决策,本文通过分析民营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压力与内部动力,构建了一个企业成长的CSR压力与动力的短期动态平衡模型,解释了短期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及范围,并进一步提出了民营中小企业CSR与成长空间的长期蛛网模型,解释了CSR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和大企业同时成长: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经验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至今 ,在日本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中,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都是互相依存、协调合作,共同成长壮大。而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使中小企业成为活跃市场竞争主体的原因,就是日本政策的中小企业政策志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政策对象的特殊性、政策手段的多样性、政策目标的现实性、调控方式的市场化、政策范围的广泛性。在我国国企改革中,应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房志豪 《科技和产业》2023,23(20):187-191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十分强劲的一部分,但我国目前还比较缺乏对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本文以金碚教授对企业竞争力的定义为基础,从地区影响力、经营运作力和成长发展力三方面构建了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对昌平区工业中小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将昌平区同房山、丰台、平谷、海淀、通州、密云、延庆七区进行了比较,发现昌平区工业中小企业资金管理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5年来,创新基金支持了许许多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成长,使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能顺利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并获得自主专利权,获得自身成长的法宝和腾飞的机遇。有的中小企业多次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的支持,不仅企业成长迅速,且技术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大大提升了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徐州恩华药业集团以其自身的发展和切身的体会向中小企业展示了创新基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企业金融成长周期模型为基本理论框架,运用对吴江和常熟中小企业的实地抽样调查数据,以美国中小企业为参照,分析了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县域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调查结果表明:样本中小企业偏好内源融资,权益性融资主要依赖自有资金,外源融资主要依赖短期债务,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渠道都过于单一,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变化基本符合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但初创期和成长期信贷约束较紧,固定资产贷款约束尤为严厉。文章最后就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缓解外源融资约束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易元红 《特区经济》2010,(6):177-179
中小企业的成长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湖北省目前仅有30%左右的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成长潜能,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一种不健康状态,其成长面临许多障碍。中小企业要获得持续、快速成长,必须明确并跨越成长中面临的多种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成长障碍因素,政府也要采取针对性对策,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相似文献   

15.
梁泉 《中国经贸》2012,(12):54-54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具活力的力量,具有迫切地成长需要,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的问题,总结了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代内成长与代际成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可持续成长是中小企业放大其经济功能的重要基础。按照“企业代”的概念,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包括“代内成长”与“代际成长”两种成长类型。企业理念更新、战略资源储备以及资本积累模式转换,是提高中小企业代内成长效率的基本要求。代际成长在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实现企业的代际推进,是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7.
王勇  吴莺  盛亚  李靖华 《特区经济》2008,228(1):292-294
客户关系时代的到来,为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使企业面临着挑战。本文主要从中小企业成长阶段入手,分析不同成长时期中小企业的CRM应用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处在不同成长阶段中小企业CRM应用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政策环境评估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由5个具体评估指标组成的中国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利用该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23个省市309家的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评估,并生成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环境指数。指数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政策环境指数平均值为62.6796,且呈现出良好的正态分布。指数区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指数平均值较高,而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相对较低。根据指数高低进行分组而进行的绩效指标T检验不显著,指数与企业绩效指标略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不显著,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是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近300家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调查,分析阻碍其发展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中小企业集群式成长是解决齐齐哈尔市中小企业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并阐述了具体的企业对策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成长的遗传与变异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企业生命体的认识,中小企业成长的本质就是对企业遗传基因的遗传与变异过程,这一过程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和成长路径的不同."惯例"作为企业基因的合理对应物在这一过程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文章就以"惯例"为内核构建了中小企业成长的遗传与变异模型,试图探明中小企业成长的机理及对成长过程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