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生态伦理观与土地伦理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生态伦理学理论应用到土地利用中,阐述了土地生态伦理概念,讨论了土地生态伦理观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土地伦理利用的核心原则。  相似文献   

2.
大地伦理学是奥尔多·利奥波德创立的一种以整体主义为价值核心的环境伦理思想。该思想为人类拯救生态危机提供了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伦理价值导向。其核心概念“土地共同体”改变了人在共同体中的地位,确立了伦理整体主义的最高原则,与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主义形成三级对立模式。考察大地伦理自身,亦存在自然主义的谬误、“环境法西斯主义”、反文明倾向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经济伦理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用伦理规范积极地调节生产活动,从而在要求生产活动不能违背道德的同时帮助提高生产效率。生产伦理问题是经济伦理的基本问题之一。生产活动过程始终伴随着伦理规范过程。而为什么生产?如何生产?则是生产伦理基本问题所涉及的两个方面。生产伦理对于生产活动的调节以伦理学对于生产的总体评价为基础,包括抽象生产和具体生产两个层面。生产伦理的调节就是通过对具体生产的伦理调节,力图使具体生产以提高效率的方式服务于人类的美好生活。它包括宏观生产的伦理调节和微观生产的伦理调节。文章分析了两种生产伦理调节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调节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的土地流转观有着丰富而深刻的伦理意蕴。《资本论》指出土地所有权是因对劳动有意义而产生的经济权,因此,劳动者应成为土地流转的主体,公有制才是土地流转的应然的选择;《资本论》所谓的效率是服从人的发展的效率,私有化的土地流转不能实现此效率,从根本上看则是逆效率的;在资本主义土地制度取代封建土地制度的过程中,新兴的资产阶级运用各种手段强制性地开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道路,给广大农民与殖民地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人道灾难。《资本论》的土地流转观及其伦理蕴含论证了私有化的土地流转具有太多的不道德性,不是我国土地流转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价值观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发展观的探讨研究经过了从经济、技术层面到文化、价值层面的深化,通过对以往发展观的研究和总结,人们对伦理价值观的研究从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发展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伦理价值观。本文试就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价值观,超越“西方中心主义”和“城市主义”的代内伦理价值观,超越“本代中心主义”的代际伦理价值观的观点作出综述,并在代内伦理价值观中首次提出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正处于网络信息时代,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给人类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但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信息伦理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伦理的特点以及当前网络环境中常见的信息伦理问题及其危害,并针对这些问题参考发达国家伦理准则,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邹丽芬 《发展研究》2006,1(10):123-125
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事关人类生存和尊严的重大伦理道德问题,现代化突显科技伦理问题,呼唤科技伦理建设。为了克服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科技伦理的作用,构建正确的科技伦理观。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合成生物学技术得以迅速发展,人们将其应用在医药、能源、环境等各个方面,增进了人类健康,改善了人类环境,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伦理问题.为了尽量减少合成生物学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在发展合成生物学的同时对其采取适当措施以及伦理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合成生物学的健康持续发展还需要学术界、政府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网络迅猛发展的同时,网络社会和网络社区开始出现,而这种虚拟空间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导致了网络不同于人类社会的伦理问题,基于这一不同,把网络交往进行了二元划分,即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交往和实体性交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两种不同网络交往的底线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生态伦理的经济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生态伦理把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由原有的人类的范围扩大到整个自然界,通过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伦理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有助于解决环境的负外部性问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生活消费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提出了共同体及其范围扩展、大地伦理学的内涵等观点。他从现代人类所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入手,总结了关于大地伦理学的观点:改变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认知观念;树立全新的整体生态伦理观念;维护大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要关爱一切生命;倡导实际的长久的美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生态伦理的经济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生态伦理把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由原有的人类的范围扩大到整个自然界,通过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伦理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有助于解决环境的负外部性问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生活消费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整个社会发展中一切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源泉。土地不但是一种资源,同时也具有资产的属性为人类创造财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制约,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化配置资源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大的趋势,如何活跃农村土地市场已成为各地政府考虑的重要问题。增加农民财产收入,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首要问题在于土地。本文首先讨论我国农村土地资产化发展进程和问题,并进一步讨论土地资产化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农村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建立长期、稳定、规范的土地制度。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的基础。在一切自然资源中,再没有任何东西比土地更值得珍视了。万物生长靠土地。土地是任何农业生态系统要运转起来的无法代替物。没有土地,一切皆无。因而,农村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各种代表性环境伦理表现出诸多分歧。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和反思,对各种主流的环境伦理价值观进行了述评,呼吁人类社会应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现代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16.
发展核电、开发利用核能充满复杂而多层次的价值矛盾,在巨大的生态与经济利益和风险之间.核电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安全的威胁问题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价值难题和伦理争论,成为影响核电发展的关键。核电的安全、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一系列的伦理问题,要保证核电可持续发展并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且不损害人类利益,不能犯“技术决定论”的错误.必须辅之以伦理之轨。伦理之轨通过深入核电发展链的各个环节.对核电发展进行伦理价值观的批判和引导.参与战略选择使之得以规约.并保障核电发展有益于人类合的目的性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人类基因组测序草图是人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为人类战胜各种遗传疾病,延长寿命,甚至设计人类自己带来了希望,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人的生命被技术化,基因探索过程直接同商业利益相联,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贫富之间的巨大反差造成了事实上的基因资源供给与基因成果使用之间的不平等,使基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面临人类伦理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周琳 《经济师》2008,(6):27-28
消费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具有伦理意义。当代社会盛行的物质主义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没有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更加愉快,而且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人类要走出困境和危机,就必须转变消费理念,抛弃无限度的物质性的消费主义伦理,形成兼顾人的需要与自然需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当代人的需要与后代人的需要,以及同代人之间需要的适度性的消费伦理。  相似文献   

19.
作为生物科技为主导的新时代,基因技术是引无数科学家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他们不断将手伸向了对基因的改造上,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广泛出现,再到未来某天基因人的诞生,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伦理问题,引发人们的伦理思考.一旦"基因人"的出现,必将面临一系列来自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巨大挑战,目前的普遍看法是,人类在基因技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传统道德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与基因技术本身的演绎.实际上,许多科学的新发现都伴随着对伦理道德的冲击和影响,这是一个老话题.对于人类的进化或优化过程而言,技术应该只是手段,在没有获得充分的依据表明其从根本上不会对人类的发展构成威胁或伤害的情况下,在没有对该技术的社会伦理后果做出有效的预估的情况下,切忌就加以应用和推行.本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了与基因人相关的概念,比如何为基因和基因技术,正是有了基因技术的催化作用才为基因人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第二部分归纳总结了基因人产生会触及到的伦理学问题,尤其是对生命伦理学和社会伦理学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三部分解释了随着"基因人"的产生,基因伦理的社会价值尤其应引人注意.基因人的伦理问题不是只供人泛泛之谈,而是需重视和落实于行动,发挥伦理学对于科技的规范指引作用,客观上也是促进基因伦理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时至今日,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土地已成为食物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夺”的焦点。各类“中国特色”的土地违法案件层出不穷,其中以地方政府土地违法问题最为突出。因此,从体制、机制、法制的角度认识和完善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