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大体可分为以市场为主导的英美模式和以银行为主导的德日模式。两者在公司治理、企业融资、风险分担、信息处理等方面部存在诸多差异,各有利弊,难以作出孰优孰劣的判断。笔者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金融业发展路径、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分析,认为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虽然发展资本市场很重要,但近期更应侧重选择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放宽对银行业的限制,允许银行持有非金融企业的股权。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量性分析角度通过对近二三十年来法国非金融企业融资结构和美国、英国、德国与日本的比较,发现了其演变趋势和特征,然后结合对企业同银行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变化的质性研究,展示了法国金融制度从非典型的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演进的趋势和脉络,并试图探索这种正在进行的渐进式金融制度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体系模式:国际比较与中国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大体可分为以市场为主导的英美模式和以银行为主导的德日模式,两者在公司治理、企业融资、风险分担、信息处理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各有利弊,难以作出孰优孰劣的判断。笔者通过对我国金融业发展路径、投资者和筹资者的选择、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分析,认为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虽然发展资本市场是重要的,但近期更应侧重选择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放宽对银行业的限制,允许银行持有非金融企业的股权。 相似文献
5.
6.
7.
人类会计思想演进的历史起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阐明了人类会计思想演进的主体脉络。在人类会计思想"第一历史起点"的支配下,最初的原始计量记录方法用于采集经济时代越冬食品的储备与分配管理,以使人类摆脱生存危机。"第二历史起点"由私有财产制度的形成而引发。在财产社会与产权社会里,产权会计体现在古代、近代乃至现代各个历史时期越来越强的基础性控制作用,保障了产权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社会秩序。进入20世纪后,人类在发展产权经济中的自由放纵造成了由"增长极限"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而引起的可持续发展危机。这一重大变化促使"第三历史起点"的形成。未来会计改革将围绕由以"产权为本"向以"人权为本"的思想转变展开,会计将在参与解决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危机中发挥基础性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系统演进趋势及我国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系统是经济的核心和基础,其模式选择对于一国经济长期增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市场主导型及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加以比较,对国际金融系统演进趋势给予分析,之后对当前我国金融系统改革面临的约束条件予以归列,最后,提出转轨时期我国金融系统的改革应选择银行主导型模式,使银行在金融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并提出若干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9.
法国金融制度:由非典型的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演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从量性分析角度通过对近二三十年来法国非金融企业融资结构和美国、英国、德国与日本的比较,发现了其演变趋势和特征,然后结合对企业同银行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变化的质性研究,展示了法国金融制度从非典型的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演进的趋势和脉络,并试图探索这种正在进行的渐进式金融制度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
朱红恒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7(3):17-19
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在我国未来经济运行中积极财政政策应逐渐淡出,同时逐步调整国债资金投向,化解财政风险,提高我国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在全球金融业的格局发生巨变后,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也进行了一系列变革,更加强调金融机构的自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并逐渐向功能监管、统一监管和跨境监管方向迈进。为提高监管效率,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应根据这些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后的金融发展将表现出不同于以往中介金融,信用金融和资本金融阶段的新特点,新世纪的中国金融发展也将面临着全新的外部环境。因此,在认识和把握新世纪发展的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中国金融制度创新的取向与对策已成为当前推动我国金融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罗伯特·蒙代尔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6):4-7
本文主要谈到中国的金融体系,货币政策,特别是中国的汇率政策等有关方面的内容.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货币政策能适用于所有国家,固定汇率体系最适合中国,人民币不必重估和改变固定汇率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作用会显得愈来愈重要.不同国家间的货币政策要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向与金融监管模式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混业经营将成为国际金融业经营模式发展的基本模式。在这样国际背景下,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是入世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金融监管模式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曾在我国金融改革过程中起到重大历史作用的贷存比,世易时移,而今已日渐成为宏观调控政策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掣肘因素,走到了必须考虑废止的关键历史时刻了。贷存比的历史功绩贷存比指标最早是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股份制银行(即当时新设立的中小银行,区别于当时的国有专业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试点时提出的。1995年,该指标作为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8.
系统金融理论:未来金融理论研究范式的演化方向——兼现代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系统金融理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理论的研究范式随着相关科学的发展而不断革新。系统科学能够全面有效解决非线性、复杂性、动态性问题,20世纪80年代系统科学理论逐步应用于金融研究中。为发展金融理论、指导金融实践,有必要构建完善的系统科学范式下的金融理论体系。系统金融理论采用非线性、复杂性和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揭示金融系统的演化规律,因而较现代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更加接近于实际情况,是金融理论研究范式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健全的金融体系应该具有以下理想的特性:市场允许风险分担、为公司控制提供活跃的市场、完全的透明度使投资有效配置。中国金融体系采用的是一种“混合策略”。一方面,为了追赶领先的工业国家,银行部门将大量资金投放到国有企业,投放到关键性的工业,支持这些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依靠金融市场大力发展并力求获得在某些特定领域的新兴产业。对中国来说,美国式的金融制度不一定最优,其他很多金融体制模式都可借鉴和选择。因此,发展现有的金融体系,走不同的改革与发展之路也许是最佳的。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几经改革,但仍存在大量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当前迫切需要改革重组农村金融组织,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政策金融、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