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岩溶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制约西南岩溶地区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剖析了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障碍,提出了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生态经济理论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学的创新(续)刘思华(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探讨的若干重要生态经济问题无论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生态经济,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生态经济,都是为了揭示当代中国现实的经济规律,使之能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更好做出有力的指导。为此,我们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政治经济学应该探讨的生态经济问题,至少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3.1 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发展中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在当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揭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如何通过我国人民经济活动的具体实践体现出来的。现代经济建设的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的状况相互协调,这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这种特征在中国生态经济系统中也正日益显示出来。它突出表现在只有在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我国40多年尤其近10多年的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表明,这种协调发展,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科技、文化、政治、社会的发展;还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并且是经济发展必须同科技、文化、政治、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3.
杨君 《经济论坛》2009,(7):89-90
本文在分析河北省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经济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路径,并探讨了发展生态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陈荣礼 《环境经济》2004,(12):55-58
东陵区以“生态恢复、生态建设.生态经济”为重点.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以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目标。全面投入到了创建生态示范区.打造现代化新城区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城市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已日益受到经济学界、生态环境学界和城市科学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适应这种客观形势的需要,城市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在形成和发展。马传栋同志著的《城市生态经济学》(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年2月出版)就是第一部系统探索城市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专著,是城市生态经济学科发展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6.
生态经济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掌握生态环境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性质及规律,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的关系,认识生态环境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克服对生态环境冷漠无知的态度,确认与自然协调发展新观念的教育活动。其基本内涵有协调自然观、适度消费观、持续发展观、综合效益观。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解决二者之间协调的问题已成为全球热点话题之一。因此,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而在现有的研究中存在定量与定性两种分析。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出部分常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现存研究中的问题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强调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区域主体发展区域经济必须遵循共同的生态价值原则:区域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制定合理且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探讨了自然干扰、人类活动对县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程度,及在某一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下生态环境与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通过运用模糊物元模型、熵权法等,分别构建了县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及县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以哈巴河县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2004—2014年哈巴河县生态系统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健康水平呈不断趋好形势,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得到不断改善;2008年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拐点(由"中"上升到"良"),这主要是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双重叠加效应"影响的结果。最后对比分析两个评价体系结果发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越协调,生态系统表现得越健康。  相似文献   

10.
李彦甫 《生产力研究》2023,(8):43-49+161
在“宜业宜居”目标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发挥环保对经济发展的优化作用,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川南主要工业基地与资源能源富集地-四川省宜宾市为研究区域,开展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研究发现宜宾市稳步开展经济与生态建设工作,积极推进能源与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然而,生态环境治理仍然面临不小压力,环境资源消耗偏高、生态创建水平不均衡、群众环保意识待加强等问题仍存在。基于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视角,提出深化改革与调整结构、创新工艺、制度化与规范化生态环保、推动区域间协调发展、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区域发展规划,是针对特定地域空间,对社会、经济、生态进行总体布署和全面设计安排、并使之协调发展,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态环境和文化的多方面的需要。这是生态经济学中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对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区域发展中的生态经济问题所谓生态经济问题.就是指在人类的活动中.由于只注重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的某一方,忽视另一方,而发生的经济建设破坏生态环境或生态建设阻碍经济的发展,致使人的总需求(生态和经济的)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甚至要以牺牲某种需求为代价换取另一种需求这样一种不良的后果。目前来看.生态经济问题主要是由于只注重或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效益或对生态系统的反作用注  相似文献   

12.
国内存在众多生态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探寻这些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规律,对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择了具有丰富生态资源且经济欠发达的衢州市为对象,在构建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3—2013年衢州市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衢州市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动耦合关系,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向勉强协调发展发展,但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仍较低,生态环境整体仍比较脆弱。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社会经济与日俱进,发展迅猛,同时带动着交通建设的快速崛起。高速公路的迅猛增长,数量的不断攀升相应地与生态环境问题发生冲突。重视高速公路建设,同时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事关"五位一体"的良性运行。文章重点阐述高速公路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冲突与贡献,客观地指出影响周围生态环境的诸多因素,同时提出工程建设中利用环保措施,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促进作用,协调发展公路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动控制的黑龙江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无论是政府还是理论界都已经认识到生态环境的种种问题,但目前黑龙江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自动调节黑龙江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文章借鉴自适应控制理论的思想,提出黑龙江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框架,它能根据人类活动的影响及自身的变化自动调节其稳定性,以达到整个黑龙江区域生态体系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核心,是珠江上游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为了保证珠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能够持久地进行下去,需要构建该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珠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要以生态文明观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和总结该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实践经验,从协调发展机制各种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建立生态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省会城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引领与带动作用。通过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9年黄河流域8个省会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测算,并对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及耦合态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省会城市旅游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城市间差异显著;生态环境状况一般,城市间差异不明显;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各异,呈阶梯状分布。提出应从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四个方面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机制,以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贯彻1990年12月5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决定的精神,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经济研究中心和信息交流会于1991年4~5月间联合举办“城市生态经济”系列讲座,从事国土规划,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环卫、环保、园林、水利以及系统工程研究的十位专家进行讲学,现分七方面综述如下: 1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协调发展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庆阳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实证分析,以生态文明的视角研究了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路径,以期为庆阳及毗邻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 ,生态经济学兴起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至 80年代初。中国生态经济学理论的核心与精华 ,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90年代前期以来 ,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基础上 ,正在形成一种引起现代经济社会巨大变革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新学说。近期 ,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思华选集》 ,如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进程。这部选集是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教授研究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问题的结晶 ,是中国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首部个人论文选集。本选集收录了刘教授在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领域的 67篇论文和 2篇研究报告 ,还…  相似文献   

20.
解决贫困问题,也就是解决了生态保护问题.反贫困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破解这种空间、生态、贫困合为一体的布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提升教育与科技水平;二是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三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四是生态富民建设;五是发展劳务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