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发展出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加入WTO前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金融业的开放问题都会是最重要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人世后,金融市场将更加开放,会有更多的外资银行来华发展业务。虽然国内银行业可以更好地吸收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改革,但是在客户竞争、人才竞争,尤其是银行机制的竞争上,外资银行会给国内银行带来压力。  相似文献   

2.
外资银行全面进入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外资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我国经济以及其他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外资银行在我国业务范围和地域范围的限制将逐步被取消,外资银行不仅可以经营外汇业务,而且将最终经营人民币的全部业务,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一旦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外资银行的发展将对我国金融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一)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国内金融市场形成新的竞争格局。竞争的焦点将集中在市场份额和人才的争夺上。  首先,体现在以国内…  相似文献   

3.
孙军 《福建金融》2004,(8):41-41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获准经营.国有、外资银行将站在同一起跑践上.并享有相同的国民待遇.始而竞争。商业银行服务收费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状况及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入世的临近,中国金融开放的进程势必加快进行。外资银行的进入无疑会对国内银行业的改革和金融深化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竞争机制的引进无疑也将会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但外资银行的涌入,也将对发展程度不高、商业化进程尚未完成的国内金融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试图通过综合考察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总体状况和特点,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和在华业务的限制状况,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可能采取的竞争策略,分析中、外资银行在未来几年可能面临的主要竞争领域和竞争焦点,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就中国银行业如何应对WTO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元庆 《金融论坛》2000,(9):29-32,20
随着中国入世的临近,中国金融开放的进程势必加快进行。外资银行的进入无疑会对国内银行业的改革和金融深化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竞争机制的引进无疑也将会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但外资银行的涌入,也将对发展程度不高、商业化进程尚未完成的国内金融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试图通过综合考察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总体状况和特点,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和在华业务的限制状况,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可能采取的竞争策略,分析中、外资银行在未来几年可能面临的主要竞争领域和竞争焦点,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就中国银行业如何应对WTO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如何强化市场营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外资银行在境内迅速扩张,中国金融业将会面临极大的冲击。对此,商业银行必须大力加强市场营销,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从客户的角度思索银行的业务发展方向:客户想要什么,我们怎样对待客户,客户是如何理解我们所传递的信息的等等。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总体加快,金融正朝着全球化、创新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 WTO 的逼近,给我国金融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使银行卡业务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而外资银行日后的涌入更会使竞争升级。外资银行将以其雄厚的资金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已正式成为WTO成员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时间表业已启动,“群雄逐鹿”将很快变为现实,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都将加入到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来,其中,外资银行的加入,“市场准人”及“国民待遇”等条款,将使其参与竞争的强度和力度具有一定的不可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徐薪 《武汉金融》2001,(3):58-61
改革开放以后,外资银行逐步进入我国。外资银行的进入,一方面活跃了我国的金融市场,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给我国的金融业带来了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形成了压力和挑战。我国加入WTO后将逐步开放人民币业务,加入WTO五年后,将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取消设立外资银行的地域限制,这首先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将全面参与国际竞争,而外资银行在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入世过渡期转瞬即逝,外资银行将大举进入我国。我国银行业与外资银行业务竞争方面的一个重大差距是电子银行业务方面的差距,因此,研究如何加快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缩小同外资银行在这方面的差距,是我国金融业求生存、促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当前银行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即将加入WTO,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外资银行准入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其经营地域和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这必然引起外资银行与我国银行业的全面竞争。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我们一定要知彼知,把握关键,积极采取对策和措施,克服自身缺陷,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创新,使中国银行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现代商业银行》2003,(12):52-53
由于外资银行的大举进驻、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理念也应随之转变,否则就会处于劣势、不进而退,要想高歌猛进、兴旺发达,必须——改变一视同仁——刍议商业银行差别化服务  相似文献   

13.
吴念鲁 《银行家》2004,(12):48-49
随着我国人世过渡期的逐步结束,到2006年底,我国金融业将全方位的开放,外资银行将享受同样的国民待遇。届时,外资银行不论在数量上、资产负债规模上、盈利水平上,特别在经营管理上都会迈向新的台阶,对我国金融业形成新的竞争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浙江金融》2006,(12):1-1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融入金融全球化是必然趋势。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今年年底将实现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中资银行将与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去年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大批外资银行涌入我国市场、入股中资银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银行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大力发展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加入WTO后保持我国金融业稳健运行和健康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论国有商业银行面对入世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加入WTO后,按照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原则,我国将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一些限制也将会逐步取消,金融业开放,外资银行进入,不仅给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很大的冲击,实际上外资银行也在受冲击之列,真正的冲击不能简单的视为是福音或灾难,而是对一些旧的、过时的银行经营理念的抛弃和对新的经营理念的建立,随着人世的临近,中外银行面对面的竞争已经展开,据统计,至1999年9月,外资银行已经在华设立了191家经营机构,总资产已达360亿美元,占我国金融资产总额的2.58%,其外汇资产总额占我国金融机构全部外汇资产的16.4%(数据来源于《投资研究》2001年第2期)。目前有许多外资银行均到西部寻找商机,我国西部在中外银行竞争已经拉开了序幕,只有全面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优劣势,才能明确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在竞争中保持主动。  相似文献   

17.
一、加入WTO给中国金融业开展国际业务带来的挑战 1.中国金融业的国际业务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首先,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将和中资银行一起争夺市场.外资银行凭借其综合服务优势及遍及全球的服务网络,必然把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作为其竞争的重点和核心(据统计,1998年底外资银行总资产仅占中国银行体系总资产的2%,但外资银行办理的国际结算量和国际收支量却占总业务量的40%).其次,外资银行在拓展在华业务时,竞争的重点将放在大行业、大企业和效益良好的民营企业的优良客户上,我国商业银行原有的国际业务的优良客户将有被其挖走的危险.因此,在这方面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8.
许志忠 《山西金融》2003,(10):43-44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的金融业与外资银行短兵相接。担当中国金融业主力的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同久经国际市场磨炼的外资银行抗衡?笔认为惟有进行全方位的金融创新,不断推陈出新,提高金融效能,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和世界银行业的发展步伐,并在竞争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浅析外资银行与国内专业银行的业务竞争黄福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和发展外资银行取得了新的突破,对专业银行转变经营机制、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开拓新的融资方式和金融工具、加速向国有商业银行过渡起到了积极和作用。与此同时,外资银行与国内专业银行开展金融业...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和外资银行进入,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金融品种、新的营销理念和新的服务手段涌入中国市场,与国内金融机构展开竞争,商业银行将直接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