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内蒙古农村居民消费的外部习惯形成特征,通过内蒙古农村居民消费情况来了解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运用1992~2012年内蒙古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数据(以1992年的消费价格指数平减)建立双对数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内蒙古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特征变量,而且受到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外部习惯形成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决定着农村居民消费习惯参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的消费需求理论不同,消费习惯理论认为消费的效用是时间——状态不可分离的,即当期消费的效用不仅仅取决于当期的消费,同时还取决于以前各期的消费。文章评述了消费习惯理论的有关观点,并讨论了消费习惯理论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9个省1396户城镇家庭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对一个包括习惯形成和不确定性的欧拉方程进行估计以考察家庭消费是否跨时演进,研究结果表明,偏好的设定偏误是传统的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不能很好地诠释中国城镇家庭消费决策的一个原因,在解释消费决策的影响因素时假定偏好的跨时可分性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城镇居民消费偏好的跨时不可分性以及由收入和支出不确定性引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是导致居民消费倾向持续偏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广东省1989~200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并结合对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变化趋势的观察,对广东省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文章还从国民收入分配、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和社会保障水平这三个方面探究了当前制约广东省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苏北地区的人均产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四个指标对苏北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人均产出弹性依次减弱。根据经济发展理论,提出苏北经济增长方式应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加快城镇化,提高城镇消费所占比重、调整政府支出结构,提高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等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消费习惯形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函数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主要研究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关系,并为这种关系寻找实际经验资料的支持。这阶段最有代表性的消费函数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和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第二阶段是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消费函数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赵娜  张少辉 《财经研究》2007,33(8):132-143
文章根据1952~2005年的样本数据,利用带有结构突变的单位根检验方法和协变模型判定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资本形成总额时间序列均是带有一次均值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证实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资本形成之间存在着同期协变关系;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以及动态相关系数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和资本形成间的动态相关性.最后,文章在此分析基础上得出了主要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卢卡斯提出的资产定价模型中,消费增长率是独立同分布的和投资者效用函数是可分的。卢卡斯模型无法解释著名的股票溢价之谜和无风险利率之谜,对卢卡斯模型做的两个修改是:消费增长率服从一阶高斯自回归随机过程和投资者偏好是具有习惯形成的效用函数,修改后的模型,一是存在资产定价的显示解;二是可以解释股票溢价之谜和无风险利率之谜。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FDI对海南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在分析海南省吸收FDI和经济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模型了FDI对海南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研究表明:FDI作为投资,促进了资本形成,直接促进了海南省经济增长.而且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间接影响着海南省经济增长.海南省地区生产总值与FDI之间构成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海南省实际利用FDI每增1%,就会带动海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72%.要继续扩大利用FDI的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经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消费需求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而居民消费又是消费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内蒙古经济增长问题首先要考虑居民消费因素。本文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理论分析内蒙古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对内蒙古居民消费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研究》2017,(4):78-91
理论上,企业和政府部门通过直接参与生产或提供公共服务都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在全社会总人力资本水平给定的情况下,人力资本在政府和企业部门间存在一个最优的配置比例。偏离这一最优比例,配置到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本越多,经济增长率将越低。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政府与企业雇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之比,度量一个地区的人才配置状况,对中国地级市2001—2010年间长期经济增长率的经验研究显示:政府-企业间人力资本差异越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率越低。各种敏感性分析表明,这一结果十分稳健。这表明大量优秀的人才配置到政府部门,确实有损经济增长。本文的政策含义十分明显,即政府应该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企业,而非政府部门就业。  相似文献   

12.
王萍萍 《经济前沿》2011,(2):97-102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我国政府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生活方式、消费者创新性与新产品购买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描述和测量生活方式的四个主要维度:时尚意识、领导意识、价格意识和怀旧意识。基于1006位重庆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检验生活方式、消费者创新性和新产品购买行为三者的关系,发现生活方式能显著地影响消费者创新性,而消费者创新性对新产品购买行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消费者创新性在生活方式与新产品购买行为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跨渠道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跨渠道购买行为越来越普遍,围绕着消费者跨渠道购买行为影响因素,提出了4个假设,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假设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多渠道自我效能和社会影响正向影响消费者跨渠道购买行为意愿,感知风险和转换成本负向影响跨渠道购买行为意愿,以期为企业制定多渠道营销策略和进行多渠道顾客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熊鹏  王飞 《财经研究》2007,33(12):68-76
文章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的典型事例,确定了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子,并将其与金融发展的指标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组,探讨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内在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存量、人力资本以及制度因素是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三条显著的传导渠道,资本积累是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传导渠道;技术进步并不是显著的传导渠道;同为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传导主体,金融中介的作用明显要大于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7.
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利用1999-2008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对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分区域看,提高税收分权度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消极作用。其原因并不是税收分权本身对经济增长有消极作用,而是不合理的税收分权制度安排,抵消了分权带来的激励效果。因此,要提高税收分权对经济增长的激励效果,就必须理顺中央与地方间的税权关系,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理顺中央和地方间的事权关系,明晰各级政府的税权范围;理顺税费关系,规范制度外收入渠道,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使用头程运费刻画国内不同地区面临的进出口阻力,考察内生国际贸易与经济绩效的关系。IV结果表明OLS并没有高估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旦控制了国际贸易,沿海地区并没有表现出更为出色的经济绩效;若国际贸易量提高1%,那么该地区人均GDP可望增长0.19%—0.22%。工具变量通过了严格的相关性和外生性检验,子样本敏感分析和控制变量方法保障了结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贵州省1990-2018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双变量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对经济增长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旅游业发展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二者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这种促进作用持续的时间较为短...  相似文献   

20.
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动态两部门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小晓  包群  赖明勇 《财经研究》2004,30(11):42-51
通过对Feder(1983)模型引入适应性预期过程并考虑了双向外部效应,文章采用银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动态两部门模型,针对中国1978~2000年期间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银行发展和我国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实际部门对银行部门的外部效应大于银行部门对实际部门的外部效应,说明我国银行发展基本处于"需求带动型"阶段,进一步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银行部门的外部效应主要体现在资本形成效应,而银行发展对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