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16.6亿元,同比增长21%;完成工业增加值161.5亿元,同比增长18.9%。实现销售收入501.3亿元,同比增长22.1%;实现利税58.4亿元,同比增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奉贤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驶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快速发展的轨道,初步形成了“政府作指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氛围,逐渐显现出其旺盛的内在生命力,为加快和推进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今年上半年,奉贤工业经济提前实现了“双过半”,产、销、利增幅创出了历史新高。1-7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155.2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3.2%;实现销售收入130.24亿元,同比增长23.61%;实现利润5.80亿元,同比增长120.74%。众所周知,工业生产之所以能够取得上述成绩,都离不开全县上下狠抓了招商引资;都离不开工业系统不断地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3.
去年以来,我国立足乐陵工业欠发达的实际,牢固树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园区”的指导思想,把“大上工业、上大工业,构建载体,凝聚合力”作为工业工作的着力点,举全市之力,建工业强市、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完成工业投入6.5亿元,限额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2亿元,利税95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1%、35%和34.1%,实现自营出口850万美元,同比增长163.8%。工业的长足发展,带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GDP实现17.5亿元,同比增长19%,财政总收入实现1.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8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8%和18.4%。  相似文献   

4.
《山东企业管理》2008,(2):20-22
荣成市总面积1392平方公里,辖两区、12个镇、10个街道,总人口66万。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滨海区位优势,以打造特色产业体系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市预计完成市内生产总值484亿元,其中二产增加值290.4亿元,三产增加值14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5%、15%和2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26.5%。  相似文献   

5.
一季度,全省深入贯彻“两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努力构建和谐辽宁。各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国民经济实现高起点开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150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2.6%,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7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7359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6879亿元.增长7.6%。  相似文献   

6.
2003年我省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695.22亿元,同比增长22.67%;产销率97.9%提高0.11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4919.49亿元,同比增长35.33%,实现利税1604.63亿元,利润915.08亿元,分别增长39.67%和49.2%,实现了省委提出的“工业要为全省经济发  相似文献   

7.
《辽宁经济统计》2006,(4):40-40
2005年,辽宁完成工业增加值3007.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0.1%。产品销售率9818%.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1586.70亿元.同比增长24.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570.62亿元,同比增长27.5%,呈现出产销衔接水平提高、出口交货值高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改善的良好态势。拉动辽宁工业经济发展有六大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石门县委、县政府把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对52家县属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到2003年底,改革工作已基本清盘扫尾,特别是29家工业企业全面完成了职工身份和企业产权置挨,所有企业改制后全部“脱胎换骨”,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2.5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工业增加值9.7亿元,同比增长14.7%:规模工业实现产值15.1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23%,扭亏增盈连续三年名列全市第一名。  相似文献   

9.
《上海小企业》2006,(1):8-10
2005年,崇明工业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三岛行政区划调整、长江隧桥工程启动的大背景下,工业经济取得了稳步发展。2006年,计划工业总产值l28亿元,同比增长10%,力争12%;出口交货值26.3亿元,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同比增长40%;招商引资实现税金20亿元,同比增长11.1%:引进实体型工业企业实际投资额2.5亿元;合同外资2300万美元,到位1300万美元,增长10%。  相似文献   

10.
《上海小企业》2005,(2):23-24
2004年,全区工业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现行价)131.3亿元,同比增长18.7%:完成销售产值131.7亿元,同比增长20.2%,完成年计划126亿元的104.5%;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4亿元.同比增长14%,占全区GDP份额的29.7%,比去年提高0.5个百分点;完成工业税收7.27亿元.同比增长2.1%,占全区税收的14%。  相似文献   

11.
陈江 《企业与市场》2006,(12):86-87
云县从县情出发,发挥优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倾心思巧打“四张牌”,着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做大做强特色工业,推进了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2006年1~9月,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83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工业增加值7.54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财政收入2.28亿元,同比减少11.4%,县域特色工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今年前3个月,合肥市工业经济运行仍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增长,但效益明显下滑。1—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78.7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3.28亿元,同比增长18.5%;产销率98.4%,与去年基本持平。实现销售收入169.26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利税22.99亿元,同比下降10.9%,其中实现利润9.86亿元,同比下降17.4%。前3个月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上海小企业》2004,(3):18-19
今年一季度,金山区工业生产运行情况总体趋好,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为完成全年目标开了个好头。完成工业增加值16.7亿元,同比增长45.6%。为年初目标20.4%;完成工业总产值91.1亿元。同比增长47.5%,占季度目标101.2%。为年初目标的21.6%;完成工业性投入12.1亿元。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14.
目标与落实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目标任务,切实狠抓落实,全县1~3月份,完成生产总值3.18亿元,同比增长17.3%:财政总收入3037.8万元,同比下降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26.4万元,同比下降26%:地方一般预算支出5211.4万元,同比增长20%;工业总产值2.81亿元,同比增长14.7%: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同比增长14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亿元,同比增长7.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86亿元,比年初增长4%;各项贷款余额12.79亿元,比年初增长21.8%。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2005,(8):36-37
从国家统计局获悉: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下同)实现利润626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9.94,比去年同期提高9.78点。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075亿元,同比增长59.3%;累计税金总额4993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9万亿元,同比增长27.5%。  相似文献   

16.
今年前6个月,合肥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上仍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工业生产增速平稳,经济效益有所回升。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87.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21.6亿元,同比增长22.8%;产销率97.8%,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0.6个百分点。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全市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2.38亿元,同比增长15.3%;实现利税43.04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实现利润22.98亿元,同比增长6%。  相似文献   

17.
郭广福 《活力》2011,(20):12-13
年初以来,汤原县按照省市“产业项目攻坚年”的有关要求.把产业项目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实施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三轮驱动战略,进一步培育壮大“四个产业”,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亿元.同比增长1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81亿元,同比增长3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04亿元,同比增长19.9%: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3亿元,同比增长3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924万元,同比增长30.8%。  相似文献   

18.
今年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65.2亿元(不变价为498.1亿元),同比增长21.1%;完成工业增加值145.4亿元,同比增长19%。在全省17个市中增速位列第六位(芜湖市36.5%、池州市29.4%、铜陵市21.4%、黄山市20.4%、马鞍山市19.8%)。1-11月份全市累计  相似文献   

19.
淮安是苏北新兴的工业基地。“十五”期间,淮安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始终坚持扩总量、打基础、增后劲,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向工业经济倾斜,工业发展成绩显著,主导地位明显突出。预计2005年全市将完成工业增加值226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8.6%。全市列入统计范围的企业已达到1116户,比“九五”末增加562户;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入442亿元,是“九五”的3倍;工业增加值、列统企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全部实现了“十五”翻番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我县积极开展“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年”活动,把结构调整作为第三次发展机遇来抓。在对全县行业发展现状、产品的市场行情、存量资产结构等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产品为龙头、企业为载体、技术为依托,围绕存量盘活和增量调整,以较小增量激活现有存量,取得初步成效。1~5月份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1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5%,实现利润44.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9%,利润增幅大大高于产销的增幅。我县主要做法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培植一批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规模企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