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法明确性原则是资产阶级在刑法领域里反对专制社会罪刑擅断主义所取得的一项划时代的进步成果,目前已被世界各国的刑事法典普遍加以确认。作为罪刑法定原则在刑事立法领域的深层次体现,它符合建立现代民主和法治社会的要求,有助于保障人权、健全法治,促进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效率。在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对该原则的法律价值和社会意义进行界定和归整,对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交通肇事案件中,民愤与酌定量刑情节以及法定量刑情节的关系,为科学考量民愤,体现"人民司法为人民"理念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3.
建立符合司法公正要求的现代警察证人制度,既涉及诉讼理论和司法理念的问题,又涉及司法体制和实际操作的问题。只有改变落后的诉讼观念,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才能真正解决我国警察作证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司法公正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程度高低的主要标志。而司法公正,首先要靠程序公正来保证。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克服了以往“重实体、轻程序、重配合、轻制约,重公诉权、轻辩护权”的缺陷,改革庭审方式,强化辩护职能,赋予律师有调查取证的权利,体现了司法的公正、民主,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5.
从侦查基本理论范畴所具有的意义出发,“纯粹侦查学”和“刑事司法系统”为两种新的研究视角。通过区分事实和法律两个范畴,“纯粹侦查学’’的研究视角认为侦查主要解决事实问题,“刑事司法系统”的研究视角对侦查的功能进行了新的界说。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法律制度的存在都根植于一定的文化与理论基础之上,刑事调解制度也不例外。研究刑事调解制度构建的文化与理论基础,可以为刑事调解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制度设计上的参考;而刑事调解制度的成功构建,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刑事司法的人性化,更好地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监狱服刑人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而且有些问题表现突出。如监狱化程度严重,社会帮教流于形式,重犯率攀高等。服刑人员认罪服法的意识淡化,对改造有抵触情绪;对服刑人员改造难度加大,关押的危险性增强;服刑人员普遍缺乏悔罪感,负罪感淡化。刑罚的执行是刑事司法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刑事司法活动的归宿。对服刑人员的有效教育改造,对于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正根源于司法权是一种判断权这一本质 ,司法效率发端于司法权的程序性这一固有属性 ,在考量司法效率的过程中 ,必须正确认识司法内在本质与司法固有属性的内在同一性和非同一性 ,分析司法内在本质与司法固有属性的内在矛盾运动 ,从而正确认识司法效率在司法活动中的价值层面、动力构成、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刑事立案程序中存在的弊端,并对其程序的独立性提出了质疑。认为现行立法的不合理导致在立案阶段侦查机关采用侦查手段和强制措施的非法性,同时也是司法实践中不“破”不“立”现象的一个成因。在考察了国外相关立法之后,建议取消立案程序,代之以相对简化的初步侦查步骤,将其纳入侦查大程序之中。  相似文献   

10.
公安机关是国家的刑事司法力量和治安行政力量,是保卫人民和国家财产安全的专政工具。要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有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执法严格的公安队伍。公安院校被誉为“人民卫士的摇篮”,是培养新型公安人才的基地,肩负着为公安机关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重要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司法审判、执行领域存在的腐败不断暴露,司法公正遭遇严重信仰危机。为维护公平正义,社会各界要求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呼声日益强烈,但是鉴于诉讼监督目前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诉讼监督要取得维护司法公平的预期效果确非易事。因此,对诉讼监督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反思,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遂成为目前最为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量刑不均衡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量刑程序相对独立于定罪程序,有利于被告人辩护权的实现,并形成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制约,实现量刑的一致性。英美两国独立的量刑程序对我国量刑程序的构建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但在我国有效的案件分流机制未形成的情况下,构建相对独立的量刑模式是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不愿作证、作伪证和推翻前证等消极作证行为较为普遍,成为困扰司法工作的一大难题。解决证人消极作证问题的可行对策:(一)建立和完善证人保护制度;(二)建立证人作证制度;(三)赋予证人免证权或者是作证豁免权;(四)提高侦查人员的询问水平;(五)开展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证据规则从其适用的范围看,可分为原则性刑事证据规则与例外性刑事证据规则。原则性刑事证据规则重在保障人权,例外性刑事证据规则重在打击犯罪。刑事证据规则是否和谐,主要体现在能否恰当地处理原则性规则与例外性规则的关系上。和谐的刑事证据规则不仅有利于证据准确适用,而且有利于诉讼和谐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在培养公安刑事技术人才的教学过程中,刑事照相的实验教学十分重要。刑事照相技术实验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技术应用方面应与公安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教学实验培养刑事照相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工作历时五载,已于今年三月随着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的通过而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此次修改,由于涉及刑事司法工作中一些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问题,引起了所有司法部门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它是我国刑事诉讼走向理代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其中庭审方式的改革及其由此引起的控、辩、审三方地位和关系的变化是这一里程碑最重要的标志。本文试就此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探入发展,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刑事犯罪活动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问题。刑事技术工作如何适应当前对敌斗争的需要,如何发挥刑事技术部门的职能作用,针对当前铁路刑事技术工作的现状,笔者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非法手段获取口供等非法刑事证据的现象大量存在于刑事诉讼之中。非法刑事证据产生既有立法上的原因,也有实践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杜绝非法刑事证据的出现要着眼于诉讼制度和诉讼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正是司法机关办理各类案件必须坚持的最基本的原则。只有遵循这一原则 ,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本文通过个案的分析 ,提出应如何加强司法公正监督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21年《刑诉法解释》明确事故调查报告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是一种契合实践需要的结果。事故调查报告的证据属性作为证据的基础性问题必须首先得到明确。证据的根本属性在于内容的关联性,鉴于事故调查报告包含多种内容,应当先厘清其中的各项内容是否具备刑事证据的性质,再依据具体的证据内容确定对应的证据类别。事故调查报告作为刑事证据运用的时间尚短,导致司法审查混乱的同时滋生诸多弊病,面临审查规范阙如、辩方质证权虚置、行刑证据衔接不畅等困境。为确保事故调查报告发挥作为证据的应有价值,有必要明确证据审查规范、强化辩方质证能力,并强调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