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晔 《沪港经济》2009,(2):62-63
作为企业的掌门人,企业家要有十八般武艺。驾御人事,也许是其中最难,也最深奥的一种本领。对员工、对客户,莫不如是,都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去面对。于是有人笑言,“御人难,难于上青天。”企业家如何御人,已经成为考验现代企业成败的必杀技。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不是无所不能的!”北京市三晶现代科技集团总裁张力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时,感慨道:“老板不是无所不能的!”很多企业家在经历了多年的坎坷后,得出了这一结论。但还有不少企业家没有意识或拒不承认这一点,当他们把企业做起来后,他们无不沾沾自喜得意洋洋地想:我是万能的!企业搞好是因为我有本事!当企业出问题后,他们便认为是下面人没做好。其实,企业家也是人,是很普通的人!无所不能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不会出现的!只有蠢人才会这样想!企业家都是聪明人,但有时头脑发昏,看不准自己高低胖瘦,说不清自己吃几碗干饭.…  相似文献   

3.
品读     
《西部大开发》2012,(8):126-127
《九二派》作者:陈海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九二派"是指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后成长起来的一批企业家。他们中有很多人当时还很年轻,之后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空白领域的开拓者或行业佼佼者。他们这代人开创了中国现代企业制度和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九二派"同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涌现的那些企业家是不一样的。七八十年代之交出现的一批企业家,大多都是体制外形成的企业家,有胆量,敢拼搏,但他们缺少专业的训  相似文献   

4.
一凡 《宁波经济》2023,(2):42-43
<正>什么才是当下社会需要的企业家精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斌用了一个创新的概念“熊彼特剩余”来描述那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动态过程中留给某些有胆识的,具有企业家特质的人士们去追逐的剩余。他认为,时代最终呼吁的是那些敢冒险,敢作为,并对环境、社会和治理有敏感度的企业家。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成功,靠的是企业家群体,而现在也绝不能离开这个初心。  相似文献   

5.
《上海国资》2008,(10):57-57
2008年9月20日,上海亚太本土最大的管理软件提供商用友公司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2008经营与管理创新年度峰会”.来自全国近2000位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和CEO、CIO、CFO,以及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盛会,就“本土雄心——大国企业成长之道”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如何在新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寻求本土企业的成长之道.推动大国企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现在有一个现象,科技界在谈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界在谈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能力。但是他们谈论的语言和语境并不太一样,就会产生很多的差异和分歧。对创新这个名词来说,企业家的语言环境、经济学家的语言环境、科技工作者的语言环境,都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7.
孟子日: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其意思是。真诚。是天下事物的根本道理;想要真诚。是人的修养的根基。做企业和做人的道理,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海尔曾有句经典的广告语:真诚到永远。就是这句广告词。海尔将做企业的哲学与孟子的“人之道也”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8.
《上海国资》2008,(9):71-71
9月20日,由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企业家》杂志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联合主办的“2008经营与管理创新年度峰会”将聚集全国各地各行各业1500家企业,2000多位企业家、高管就“本土雄心——大国企业成长之道”的主题,探讨如何在新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寻求本土企业的成长之道,推动大国企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外国对企业家素质的要求何谓企业家?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说:"企业家就是企划事业的专家。企业家的本领不在单纯赚钱上,而在于企划有前途的事业,并坚定地实现其事业。"可见,并不是所有企业经营者都能被称为企业家,只有那些最善于企划有前途的事业,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和决断力,又有超凡的号召力。统帅力,从而能够使所经营的企业长盛不衰的人,才能戴上企业家的桂冠。企业家需要什么样的素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包莫尔教授提出了"十素质沦"──合作精神;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精于授权;善于应变;敢于求新;勇于负责;敢担风险;…  相似文献   

10.
2008年9月20日,上海亚太本土最大的管理软件提供商用友公司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2008经营与管理创新年度峰会,来自全国近2000位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和CEO、CIO、CFO,以及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盛会,就本土雄心——大国企业成长之道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如何在新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寻求本土企业的成长之道,推动大国企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改革新视角     
陈锦华:企业越发展社会责任越大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日前指出,企业越发展,社会责任越大;越发展,企业家本人的道德素养就应当越来越好,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对企业家来讲,是需要专业、需要知识,需要各种特长,但统率这些东西的,还是道德素养。如果企业家本身在道德上堕落的话,企业早晚要出事的。如美国安然、世界通信等大公司最近暴露出来的假账丑闻,都是因为这些企业的领导人忘乎所以,极度贪婪,不顾一切采取欺诈手段,最后造成严重后果。需要提醒企业家的是,要好自为之,绝不可为一企之利胡来毁了自己。周小川:引进…  相似文献   

12.
人物     
《浙江经济》2011,(5):13-13
王正华:逆风飞行 “政府敢批准,我就敢在飞机上卖站票。”2009年6月的一句豪言,让很多人记住了王正华,中国唯一一家廉价航空春秋航空公司的董事长。貌似“信口开河”的背后,是有客户心理在支撑的。  相似文献   

13.
加快两个转变,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在全国工业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大幅度上升的严峻形势下.仍有一批企业步上了高效益之道,给企业发展带来希望之光。为此,我们对江苏30家年利润过千万元的服装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探求发展的秘密,以给企业的发展起到某些启迪作用。成功经验从30家高效益企业分析.它们成功的共同经验是:第一,有企业的核心人物——干大事业的企业家领航。一个优秀企业家能够带出一个好企业,企业家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命运。30家高效益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企业家的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干一番大事业、…  相似文献   

14.
《上海国资》2008,(9):71-71
9月20日,由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企业家》杂志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联合主办的“2008经营与管理创新年度峰会”将聚集全国各地各行各业1500家企业,2000多位企业家、高管就“本土雄心——大国企业成长之道”的主题,探讨如何在新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寻求本土企业的成长之道,推动大国企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是使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这三大要素有机结合而创造财富的第四大要素。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不但造就了企业的利润和企业的发展,也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推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企业家形成的客观土壤      企业家的成长环境和企业的成长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缺乏引导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环境,企业内部也没有真正的生命力,就不会有优秀企业家群体的出现。   我们目前存在着大量的公司经理、工厂厂长,但这些人并非真正意义的企业家,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行政官员。因为在中国,市场经济尚在…  相似文献   

16.
冯洁 《浙江经济》2009,(7):43-45
他的企业有一个好听的名称:丝绸之路。他的人生有着一段让人惊叹的传奇:下岗再就业。要对凌兰芳做一个访问,必须做足功夫,看完了30多页的媒体报道,发现这个心系民生的企业家形象已然出现在眼前。数不清了,似乎有太多的媒体去关注他,太多的文章去描写他,不过,赶赴湖州,和他面对面地交流,仍然觉得不虚此行。这个以社会责任文明的企业家,言谈举止之间,都透露着令人难以捉摸的“崇高”,说不尽,也道不明  相似文献   

17.
招纳贤才中外著名企业家无不重视用人,无不精通用人之道。中国近代新兴工业“巨星”范旭东认为:“事业的真正基础是人才”。赫赫有名的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讲得更形象:“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国外那些著名企业家也无不深谙此道。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他的《经营者365金言》中指出:“企业是否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而蓬勃地发展下去,完全取决于人”。招纳贤才中外著名企业家都十分注意发现人才,招纳贤才。他们深深懂得,发现人才,是选拔和使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周恩来总理称赞永利公司是“人才篓子”。范旭东从担任永利公…  相似文献   

18.
温家宝总理在出席天津举行的第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的致辞中,有一句让媒体喝彩的妙语:希望企业家身上都流着道德的血液。总理一席话,语重心长。是啊,任何企业应当牢记:做品牌不能丧失道德,不能唯利是图,欺蒙坑骗消费者,否则必被市场淘汰,被消费者抛弃! 从某种意义上说,温州模式就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模式。而温州民营企业的文化,源于温州模式的形成。温州人从当初的假冒被罚,到模仿后受挫;从家庭作坊的产生,到家族式管理,再到今天向现代管理过渡,每走一步,都有辛酸的回忆;每次跨越,都是一次死里逃生的体验。温州文化其实也是一种精神文化,是一种团结、拼搏、敢冒风险、敢闯敢干、敢于成功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有个成功的企业家曾说过一句极简单的话:“盯着钱去赚钱,赚不了钱!”仔细琢磨一番后,很多人都感到:很不简单!  相似文献   

20.
面对普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现实和责任,企业家是否拥有自己虔敬的政治期待?应该是有的。在西方,没有一个资本家会告诉你说,他是为利润生活的。在中国,自古以来的商人伦理也不是金钱至上的。中国传统中有"义利之辩",商人精神里包含"济世"的使命感,更有所谓"儒商"和"商而优则学",近代中国有许多人奉行"实业救国"的理念。当代中国更有许多人是"弃官从商",因为谈改革不如干改革,他们干得很成功。中国人从骨子里潜孕着"士忠于道"的文化传统,一个人有了一些社会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经济方面有成就,他就可能从传统中很自然地接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义承当。当然,企业家还是企业家,他们造福社会的方法就是把企业做好。一些企业家不说企业家该说的话,而是动不动就唱高调,办企业不是向市场看齐而是向政治口号看齐,这一类型的企业家事实上是最缺乏理想和政治期待的。 做企业的人清楚,单纯的经济环境并不能自发地产生出完善的公司,公司的合法结构和它的目标依赖于商业文化和商业的组织结构,而这些东西又依赖于更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精英的文化价值观念。因此,企业家有理由希望企业、社会和政治之间在信念上形成相当同质的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