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太行山中段井陉凹陷南缘、沿太古宙赞皇群片麻岩与上覆下元古界甘陶河群南寺掌组间不整合面附近发育的福庆寺(或苍岩寺)剪切带是一组复合型剪切带。根据其强应变带和罚变形域的特点可分为4个亚剪切带,它们的产出部位与构造间断面及岩性差异面有关。卷入翦切带的非能干岩层因变形变质作用普遍糜棱岩化,且具一定的分带性,边部为 S—C 糜棱岩,中心为强烈片理化糜棱岩(片糜岩),有时还出现千枚糜棱岩(千糜岩)。变形岩石中广泛发育具有指向意义的构造现象,如:不对称透镜状无根石英脉、不对称石英“布丁”或石香肠构造、肠状褶曲及转动现象等。因地台晚期的抬升隆起,围压、温度等条件的改变,在晚期差异地应力作用下,变形表现为脆性特点,以脆性断裂的方式叠加在早期韧性剪切变形带之上。福庆寺剪切带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制约和控制:①已存的构造间断面(不整合面)和岩石的岩性差异和构造差异(块状与层状、巨厚一厚层与中薄层)面控制了剪切带的产出部位,②剪切带的变形深度控制了剪切带的变形性质;③地应力作用方式和地块的边界条件控制了剪切带的剪切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2.
赵家庄组是笔者研究太行山中南段长城系时提出并建议命名的一个新的地层单位。该层在河北赞皇县赵家庄地区出露最好;距区域代表性的郭万井剖面仅十七公里,为蓟县剖面所没有。建组的主要依据是:①剖面连续,层序完整。岩性以紫红色页(泥)岩夹白云岩为主,属半咸化泻湖或海湾相沉积;②上、下限清楚。与上覆常州沟组或串岭沟组大都成明显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下伏滹沱群成明显角度不整合按触;③分布广泛,层位稳定。在太行山五台山,中条山地区均有出露,沉积于古地形低凹处,并始终位于长城系底部:④富含多层以Gruneria——Xiaλingella组合为主的迭层石。该组(段)的建立为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了最好证据。综上所述,笔名认为:太行——五台山区长城系与滹沱群,不论从地层层序,岩性,接触关系,迭层石组合,构造特征,变质程度,含矿性以及同位素年令等方面,均说明二者纯属上下关系。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西部古元古代火山活动形成一套火山—沉积岩系列,间歇明显,前期火山活动较弱,呈薄层状、透镜状产出,后期火山活动增强,火山岩呈厚层状产出。根据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研究,以及地球化学样品分析,石家庄西部古元古代火山岩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明显富集,Sr表现出正异常,Nb和Ta相对亏损,指示其岩浆可能来源于地壳重熔,或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壳源物质的混染,所有样品中轻重稀土分异非常弱,没有明显的Nb、Ta、Zr、Hf负异常,与岛弧或者大陆边缘弧中的基性火山岩有明显的差异,类似于陆内玄武岩。通过研究系列的地球化学图解,古元古代甘陶河群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沉积建造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讨论的范围是北纬35°12′20″以北中条山地区下元古界绛县群和中元古界中条群的变质岩系,该区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基地之一。笔者试图在变质岩原岩类型恢复的基础上,对绛县群和中条群变质岩原岩建造特点及其演化和中条群铜矿赋存条件进行探讨。文中的地层划分均采用孙大中等同志1979年提出的划分方案(表1)。一、绛县群变质岩原岩建造的特点 (一)原岩类型反映的相型特点绛县群变质岩的主要沉积原岩有:长石石英质砾岩、砂砾岩、石英砂岩、泥质岩、泥质砂岩(泥质粉砂岩)和中基性、中酸性凝灰岩。各原岩类型的相型特点如下: 1、长石石英质砾岩、砂砾岩:位于平头岭组底部,直接覆盖于溂水杂岩之上,厚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泥河湾盆地44条剖面、6个钻孔介形类生物地层研究,发现介形类26属70余种,从老到新可划分Ⅰ~Ⅴ个组合带,第I组合带分布于上新统红崖村组和石匣组;第Ⅱ~Ⅳ组合带分别见于下更新统泥河湾组的下、中、上段;第Ⅴ组合带分布于中更新统虎头梁组和上更新统许家窑组。从马圈沟、小长梁、虎头梁、东坡、雀儿沟、皮裤裆、侯家窑探方(1~4)剖面岩石地层、介形类生物地层和旧石器文化遗存地层的综合分析和对比研究,旧石器文化遗存的地层分布,从东到西的地层时代,具有由老到新的分布特征,这正是泥河湾古湖和盆地发展及环境演化的反应。马圈沟遗址剖面发现有10个文化层。下部MJG-Ⅰb,MJG-Ⅰa,MJG-Ⅰ~Ⅶ文化层段,含第Ⅱ介形类组合带,为早更新世早期泥河湾组下段,系滨浅湖相的原地埋藏,年龄为1.55~1.77Ma;半山BSH(Ma)、小长梁、山神庙嘴文化层段,含第Ⅲ介形类组合带,为早更新世中期泥河湾组中段;半山BSH(Ma)文化层为湖滨河流相沉积,为扰动轻微的原地埋藏,年龄为1.32Ma,小长梁、山神庙嘴文化层为湖滨岸沉积的原地埋藏,年龄分别为1.36 Ma和1.05 Ma。东坡、雀儿沟、皮裤裆文化层段含第Ⅴ介形类组合带,为中更新世虎头梁组,属河口三角洲相的异地埋藏。侯家窑探方(1~4)剖面的文化层段也含第Ⅴ介形类组合带,为晚更新世许家窑组湖沼相沉积,铀子系年龄104~125 ka,新近研究表明为古河流的牛轭湖相沉积,光释光年龄224~161 ka。论文对相关剖面文化层的形成和古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及泥河湾古湖形成、发展、消亡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燕山地区震旦亚界与矿产研究的主要成果和问题,尝试的做一全面的、历史的、系统的小结。由于作者水平和资料的局限,文中肯定有不足和错误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燕山地区的地理范围大致为东经115°到120°;北纬39°40'到41°21'。大部属河北省北部,部分属北京市、天津市和辽西地区。(见燕山地区震旦亚界分布图) 这一地区是中国震旦亚界长城系、蓟县系和青白口系的典型发育地区。它出露广泛,约占全区五分之二以上面积。在大部分出露区层序比较完整,沉积巨厚,上下限清楚,迭层石和微古植物丰富,是一套未变质或轻变质,由海相碎屑岩、碳酸盐以及  相似文献   

7.
中国早中太古代由于火山活动频繁强烈,大气中 CO_2多,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古气候具有温暖潮湿的特点。大气不对流,空气中水分不发生地区循环,雨水都降落在沿海及海面上。由于大陆面积小,地形差异不大,尚不致发生内陆干燥气候。内蒙集宁群、冀西北桑干群及太行山阜平群等出现的大理岩,是我国最早的碳酸盐层,一方面反映了海水普遍温暖,同时也反映了海洋中氧己达到了某一临界值和可溶 CO_2浓度较低。集宁群、阜平群中还有我国最早的孔达岩系。下鞍山群残留有少量我国最早的长石砂岩,是温暖潮湿气候的标志。晚太古代时正常的沉积岩较发育,并存在不同的岩相带,例如从冀东到晋南有一条东北向的岩相分界线,此线以东则缺少碳酸盐沉积,以西则含有多层大理岩;面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则与此相反。这些沉积古地理的特征,似乎反映了古气候的差异,即西部具有广阔而宁静的浅海盆地沉积,具有温暖而潮湿气候的特点,东部则为不稳定岛海火山喷发与间歇沉积的特征,气候不稳定,在火山喷发时气候很高,在间歇沉积时则气温较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我国的寒武纪地层中“滹沱”与“震旦”关系这一重大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阐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此问题研究取得的进展。现在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一、华北地台内部“滹沱”与“震旦”地层关系可初步肯定为上下关系。二、华北地台边缘及以外地层,随着对其“震旦”地层的厘定,下伏滹沱群的基底变质岩系的全部或一部可能相当长城系和蓟县系。  相似文献   

9.
发育在桐柏—大别山北麓的信阳—商城断陷盆地中的信阳群主要由一套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岩系组成。其原岩主要为碎屑沉积岩建造,其次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碳酸盐岩建造。火山岩的主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它们属一套亚碱性系列的火山岩系,反映其生成环境类似于岛弧—大陆边缘的特征。推测出信阳群是发育在“过渡型”地壳之上的、具块断运动性质的断陷盆地中。信阳—商城断陷盆地的形成可能同震旦纪时期华南洋壳海域的岩石圈断块沿桐柏—大别山古老断块隆起南侧消减,而在其北侧引起拉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与赞皇太古代片麻岩隆起接壤的井陉盆地南缘盖层中广泛发育斜冲推覆断层。这些断层沿地台“双层”结构的构造界面发生滑脱,下部地层由 NW 向SE 沿与滑脱面呈约45°夹角的斜截面向上斜冲推覆,形成‘背驮式’推覆断层。区内斜冲推覆断层以 NNE 向测鱼—香寺沟断层(F_1)和皂门界断层(F_2)为剪切边界组成脆性剪切变形系,当边界断层发生右行斜冲剪切运动时,构造地块内依次产生低序次的 NE 向皂门界—朱会沟断层(F_)及 NE 向洞沟断层(F_4),它们与剪切边界断层的力学性质一致,属于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同向构造。中新生代,伸展环境下的井陉盆地在阜平、赞皇两变质核杂岩演化的差异上升期间,因受区域 NW—SE 向主动应力作用,盖层沿不整合面滑脱向 SE 运动受阻于赞皇隆起而形成该区叠瓦状斜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11.
燕山西段有许多中生代煤盆地。对这些煤盆地质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侏罗系煤系地层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寻找新的煤田,而且对了解燕山西段地质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区内构造层的划分和其演化特征的分析,区内地质构造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太古代地槽发展阶段;2)元古代—古生代为地台盖层发展阶段;3)中生代—新生代为断块构造阶段。为了分析区内构造演化特征,我们还根据矿区内均匀分布的200多个钻孔资料,采用了多项式趋势分析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了趋势分析,拟合出1—4次多项系数。结果证明常规构造分析和数学地质分析完全吻合。矿区内地质构造特征可归为三点:(1)矿区地质构造为一复向斜。该复向斜受太古代古侵蚀面的古地理控制并经过后期构造旋回发育而成。(2)燕山运动把矿区改造成断陷盆地。喜山运动使断陷盆地继续发展。(3)中生代中晚期的辉绿岩侵入和侧向挤压,在矿区内产生一些规模较小的褶皱和断层。同时,我们还讨论了燕山西段侏罗系煤田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煤田中聚煤中心和富煤带的分布规律,和各煤田地质构造的后期改造。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内蒙古自治区晚中生代“固阳群”主要为一套内陆河湖相及沼泽含煤的沉积地层,西自狼山东至大青山,呈东西向的分布于阴山地区的山间盆地及山前坳陷带中,发育在狼山山前的东乌盖沟口,乌拉山、色尔腾山、渣尔泰山间的佘太川盆地,大青山的固阳盆地、武川盆地等地(图1)。在固阳、武川形成有一定的可采煤层,该地层底部的砂砾岩中并有砂金的赋存。因此,查明“固阳群”的层位及其划分、对比和时代隶属,不仅有着地质意义,且有着一定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巴尔博(G·B·Bar bOur)等人提出“泥河湾层”以来,以阳原为中心的一套河湖相沉积一直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关注。近年来笔者对分布于阳原、蔚县及大同三个盆地的“泥河湾层”做了一些调查研究,根据室内外所得资料及前人工作成果,就该地层的沉积环境及时代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一、“泥河湾层”的沉积环境 (一)构造及古地理环境“泥河湾层”分布于山西的大同,河北的阳原、蔚县、怀来、涿鹿,北京的延庆等一系列近北东向断陷盆地之中。其中大同、阳原和蔚县三个盆地的底部,该地层连为一体,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内,曾为一个大型湖盆(以下简称大——阳——蔚湖盆)。涿鹿、怀来、延庆等盆地由于石匣东部的山地所隔,尚无资料证明与大——阳——蔚湖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条山北段变质岩系中:绛县群变质原岩是由一套滨海相、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岩石组成;中条群变质原岩是由一套滨海相、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和浅海内源复成分碳酸盐岩沉积岩组成,两者均伴有一定量的火山喷发物质和岩浆侵入活动。中条群泥质变质岩随着变质作用条件的改变,出现由绿泥石带至十字石带的递增变质带序列,呈北东向分布的短轴复合“热向斜”形态。中条群变质岩石成因网格表明:区域递增变质带主要是由于温度值升高引起的,变质作用条件大体为 PH_2~O=2~5千巴,T=350 ℃—580℃,变质相为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地热梯度为17℃~20℃/km,为偏低的中压相系类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氧、碳同位素和岩石化学的系统测试,采用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及最优分割等方法,依据地球化学的演变规律及其所对应的沉积环境以及化学地层学原理,揭示了淮南群的地球化学特征,重新厘定了其内部“组”一级单位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群中Na、Ca、和K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旋回特征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而Mg和Ca、Na元素的分布特征,则又指示出四顶山组形成的古气候已转为干燥,并与δ~(18)O,δ~(13)C测温的结果(29.42℃)具有明显的对应性;依据化学地层学对淮南群内部“组”一级单位的划分结果,与前人依据岩石地层学所划分的结果相比较,显示了较大的一致性,特别是九里桥组的顶界,在地球化学演变和古海水温度变化梯度及古气候变迁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一级划分性;淮南群中δ~(13)C演变曲线特征显示,其下部与燕山地区晚元古代青白口系上部的层位相重叠,进而增加了二者对比、衔接的可行性,更填补了我国中、晚元古代δ~(13)C演变曲线中在900~650Ma左右时间段上的此类资料的空白;淮南群中碳酸盐岩形成时的古海水温度,由老至新有2个最高值,即刘老碑组45.13℃,奶奶庙组35.42℃,显示了时代越老水温越高的趋势,并且似乎还具有150~200Ma的周期性变化;据淮南群及其上覆地层δ~(13)C与δ~(18)O演变特征推测,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家地质总局1977地科191号文下达的任务及蓟县会议协调工作的安排,河北地质学院与有关单位共同承担“中国天津蓟县及邻区震旦亚界研究”的重点科研项目,并分工承担了燕山西段震旦亚界辅助层型剖面的测制和研究任务。燕山西段指北京以西到河北张家口地区的西部边缘地区。地理范围大致在东经114°~116~;北纬40°~40°50′。包括了张家口地区中南部(坝下地区)大部分地区。这一地区震旦亚界发育,出露广泛,约占全区面积1/3以上,层序基本完整,沉积较厚,上下限清楚,迭层石微古植物及藻类化石丰富,是一套未变质或轻变质、由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及火山岩  相似文献   

17.
太华群位于秦岭北段,是该区最老的变质基底,经 Nd—Sr 同位素研究,测得模式年龄为2.6Ga。太华群原岩为一套火山—沉积建造,火山岩主要为富铁拉斑玄武岩,经变质作用形成角闪岩、斜长角闪岩以及紫苏辉石角闪麻粒岩等角闪质岩石。变质岩系受到了混合岩化作用。角闪石的矿物化学和结构特点为 Mg/(Fe~(2+)+Mg)>0.5,(Ca+Na)_B>1.34,N_(aB)<0.67,C_(aB)>1.34,Si 以6.5~7.25为主,根据国际分类,应属于钙质角闪石亚族,主要为镁普通角闪石,其中一个样 Si>7.50,为阳起石。同时取得了角闪石的光性、X 光衍射及红外光谱资料。角闪质岩石从低级角闪岩相到角闪麻粒岩相,属于中压相系,并以角闪岩相为主。形成的温压条件为:压力>5 kb,温度550℃~600℃。太华群变质岩系从年龄、建造、岩类、岩石化学以及含矿性等各方面特点与世界上广泛发育的绿岩带颇为相似,亦应属于绿岩带。只是变质程度较高,以角闪岩相为主,而不是绿片岩相。太古代基性岩有自己的特点,类似于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但也不尽相同,其地壳构造、岩石圈厚度和运动机制与当代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古人谈到描绘人物形貌时,强调“形神兼备”,但古代小说达到这一深度,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跟人物的言行描写相比,肖像描写之成熟显然较晚。 本来,汉代的《史记》、乐府中,人物肖像描写有过成功的经验,如司马迁用烘托和夸张传神手法写项羽之威猛,《陌上桑》中用烘托法写罗敷之美等等。然而古小说在汉魏六朝时代还处于荫芽阶段,其表现方式基本上依赖叙述。作者的叙事角度则全用外视角(全知视  相似文献   

19.
第一期(总25期)海南岛及新疆菌藻赤铁矿及其成因探讨···············“····························……王文远(1赵家庄组的建立及太行一一五台山区淖沱群与长城系的关系··················……杜汝霖(23试论中条山胡蓖型铜矿床之成因·········”······················……魏东岩辛石川梁新(30问蒙古温都尔宙地区哈尔哈达褶皱构造序列分析·····················……胡晓郝建民(42冀东马城铁矿区第四系水文地质特征及…  相似文献   

20.
山西各个山区五台群及其相当地层,早期部经历了平卧褶皱作用,而如今地质图上却已看不到早期平卧褶皱的形态与走向,所看到的只是反映后期轴面陡立褶皱的一系列地质界线。平卧褶皱若未经后来构造变动,其图面特征与水平地层区完全一样,除了褶皱转折端以外,只是一系列平行等高线的地质界线。当平卧褶皱后期发生倾斜或剥蚀面是倾斜时,它的图面特征与单斜地层一样(除了转折端以外),将是一系列平行的地质界线。当平卧褶皱受到后期轴面陡峻的褶皱迭加时,随着迭加褶皱轴向与轴面的不同,将出现一系列复杂的图案,早朝平卧褶皱的特征已无法在图面上保存。故我们把平卧褶皱称为“隐性褶皱”,而轴面陡峻的褶皱,因为在地质图上可明显地看出它们的特征而称之为“显性褶皱”。由此可见凡早期是“隐性褶皱”的褶皱区,其地质图只显示后期轴面陡峻的“显性褶皱”。对几经褶皱—剥蚀—再沉积的早前寒武纪复杂构造区,要识别早期是否存在平卧褶皱需通过将已褶皱的不整合面展平的方法才能求得。因为经过变位与变形的平卧褶皱,现在已经以轴面倾向与倾角不等的平厅褶皱面貌出现了。在这些地区由于研究程度及客观保留程度不同,早期平卧褶皱被忽视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