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税收管理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税人与纳税人在税收博弈中存在两种信息不对称:纳税人占信息优势的信息不对称和征税人占信息优势的信息不对称,前者可能导致纳税人的纳税不遵从,后者则可能导致纳税人纳税不遵从和征税人征税不遵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税收管理的基本框架是:对于前者,税收管理的重点在于加大税收控管(包括税源监控、税务检查和税收处罚);对于后者,税收管理的重点在于优化纳税服务(包括税收宣传、纳税咨询和税务行政救济),最终达到消除或缓解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征纳双方的税收遵从度,保证纳税人依法纳税和征税人依法征税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税收文化是一个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可以分为征税文化和纳税文化,也可以分为显性税收文化和隐性税收文化.长期以来,落后的税收文化桎梏着我国的征税人和纳税人:纳税人的纳税观念淡薄,不能诚信纳税;征税人依法行政观念淡薄,不能依法征税,缺乏服务意识.近年来,又提出税收文化建设问题,这对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充分调动征税人的积极性和纳税人的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4年出口退税工作下放到基层征收局以来,征退税衔接问题一直为税务部门所关注。目前出口退税工作仍处于一种封闭性的管理状态,税务机关各部门之间缺少横向、纵向的联系,征退税衔接不畅成为税收管理中的隐患。如何完善征退税衔接工作呢?通过搭建出口退税信息平台,将沉睡的数据资源唤醒,实现征退税部门的信息共享。但信息平台仅是当前条件下可实行的过渡性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征退税管理衔接不畅,只有实现征税和退税机关、征税和退税行为、纳税和享受退税行为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税收文化:税收征、纳、用和谐的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税收文化的因袭、传承和创新中,作者主张应着重处理好纳税人、征税人和用税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纳税人的角度看,应着重培养纳税人自觉纳税的文化观和使纳税人明晰自己享有权利的文化观;从征税人的角度看,应着重构建征税人自身的文化观和培养征税人的服务文化观;从用税人的角度看,应着重界定用税人的法律文化观和用税人的用税文化观.这样既可以监督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行为也可以增加人们对政府的信任,也只有这样才能构建税收征、纳、用和谐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5.
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看税收流失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税收征管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税收流失,通过对纳税人违规博弈模型的分析,可知税务机关可以通过设计激励约束机制来有效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征税人依法征税从而减少税收流失。  相似文献   

6.
我国税收信用存在征税信用缺失和纳税信用缺失的双重缺失,应建设征税信用和征税信用相结合的税收信用体系:纳税人更广泛地参与税收立法、税收执法监督和税收使用监督等;税务机关不断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建立征税信用评估制度;完善纳税信用管理体系;把税收信用融入社会信用体系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界定国家征税权与政府征税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政府参与社会财富分配对财产权的保护与侵蚀作用,阐述了政府征税权与私有财产权存在着此长彼消的对立关系,政府征税权扩张与滥用的基本原因(税收法律规定、政府职能决定和纳税能力确定)与后果,以及财产权与征税权在博弈中实现协调与平衡的机制,认为税收公平化是协调征税权与财产权的原则,在控制政府征税权基础上保护私人财产权是财税法对财产权与征税权矛盾进行协调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税收核定是税收确定程序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但目前关于税收核定的概念存在各种观点。对德国、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税收核定与纳税申报、推定课税的关系解析,有助于确定税收核定的概念。税收核定是指相对于纳税申报而言,征税机关根据法律规定,确定纳税义务人的具体纳税义务的一项行政确认行为。  相似文献   

9.
唐士星  王伟 《全国商情》2009,(10):81-82
系统是普遍存在的,税收征纳双方都可以被看作一个系统.纳税主体在一定的税收法制环境下产生了税收筹划共性信息,通过信息传导机制传导给征税主体.征税主体收到了税收筹划行为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再分析,追溯原因,提出修正计划,最终导致税制变革.税收信息传导机制的客观存在以及其重要性、不完善性,要求我们加强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化作为行为方式、价值观、道德准则和信仰的综合,对税收的影响是深远的。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更使得东西方在税收征管、纳税人的心理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中、美两国作为东西方国家的代表,由于文化的差异,对政府征税、用税和公众纳税等方面带来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个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纳税意识也与日俱增,同时我国的法律越来越完善,这就为遗产税的开征提供了客观条件;但遗产税的开征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应合理设计遗产税制度,合理确定纳税人和征税范围,确定征税依据及减免,并采用累进税率等,同时应加强征税管理另外,还应注意开征后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G镇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管实际与征管法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纳税主体的界定、纳税依据的计算、纳税期限的确定、不同税种的衔接、定额税率的调节、征税范围的确认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明确纳税主体、合理界定纳税依据、改变现有的纳税期限、逐步归并类似税种、改革定额税率为比率税率、逐步扩大征税范围等手段有针对性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以行为经济学作为主要理论基础,构建了一个行为税收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影响纳税行为的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以及在内外部约束条件下纳税人如何决策。外部约束包括文化、经济、政治、法律四个纬度。纳税人的心理结构包括纳税行为动机、纳税人的认知差异、纳税行为态度三个方面。文章分别从编辑和评价阶段分析了纳税人在风险条件下的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4.
税收行政效率主要体现为征税成本率、纳税成本率和人均征税额,是衡量税务机关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针对我国税收行政效率偏低的状况,主要应从健全税务部门的成本核算制度、完善税收法律、改革征管模式、改进征管手段、提高税收的社会化水平等方面入手解决.  相似文献   

15.
在财政需求导致税收收入确定的条件下,提高税收效率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降低税收成本。本文着重从降低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和超税负担三个方面探讨提高税收效率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财政需求导致税收收入确定的条件下,提高税收效率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降低税收成本。本文着重从降低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和超税负担三个方面探讨提高税收效率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人的纳税义务自古有之。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是平等的,国家和政府对纳税人拥有征税权是因为政府需要向纳税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资金;而税收相对人之所以向国家纳税,让渡自己的部分财产权,是因为他们希望从国家和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利益。因此,研究税收相对人纳税义务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由于它牵动利益分配关系,因此,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之都比较敏感。我国正在建立市场经济,它要求对依法纳税必须有正确的全面的认识。作应健全税收法制,而公民则应强化税法观念,特别是做好依法征税工作对自觉依法纳税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影响中西纳税意识的历史文化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中西方纳税意识的差距,历史文化因素不可忽视。中国封建社会漫长,西方封建社会较短,且经历过一个议会君主制阶段,这对纳税意识有影响。中西不同的权利义务价值体系也影响着公民的纳税意识。影响我国现今公民纳税意识的最直接的历史因素,是对国民党政府滥征的反感和建国后“非税论”的余害以及文化大革命对税务工作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税收征管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税收流失,通过对纳税人违规博弈模型的分析,可知税务机关可以通过设计激励约束机制来有效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征税人依法征税从而减少税收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