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建良 《浙江经济》2003,(12):40-41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蓬勃兴起,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对外开放程度最高、体制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衢州市衢江区,以战略的眼光审时度势,变区域“边缘”为开放“前沿”,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中,着力营造“四多”格局。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五年的开发实践阮延华9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十年。作为中央重大战略决策的标志,1990年4月18日.李鹏总理在上海宣布“开发开放浦东”。同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上海作为我国旅游的重点发展地区之一,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一批大中型旅游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成长状大,拥有了一定的实力。但是,按照“振兴上海,开发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思想和“上海要发展成为太平洋西岸的国际中心之一”的要求来衡量,我们在经营的形式、规模、效益等方面都还比较落后,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九十年代要加快发展上海旅游业,实现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的“要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业”的要求,必须在观念、体制、政策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打好长江牌,努力扩大上海产品在国内市场的辐射面,正成为“九五”期间上海对内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其间,如何充分发挥上海名牌产品优势,迅速做大名牌产品规模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上海恒源祥公司以不断奋进,坚韧不拔的企业精神,形成了以独特的企业形象,名牌战略,资产经营为一体的“恒源祥名牌规模化经营”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上海如何成为APEC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并与国际金融中心有着特殊的渊源,因而上海必须尽快建成APEC国际金融中心。但是,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战略选择必须兼顾“常规”和“超常规”两方面的优势同时进行。因为尽管依托于经济发展开放基础上的金融中心发展是不能适应加快上海APEC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需要,但中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美、日等发达水平,只能一步一步地开放国内金融与经济;另一方面,尽管单纯的新加坡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也没有竞争优势,但它的发展能够迅速缩短上海与国际的差距,尽量增强上海…  相似文献   

6.
王东祥 《浙江经济》2014,(20):34-35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掀开了我国对外开放崭新一页,也给开放大省浙江带来重要机遇。从长期来看,上海自贸区对浙江的“溢出效应”大于“虹吸效应”。关键是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通过进一步加强浙沪合作,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和试点,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未来五年,要重点打造国际化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高端要素集聚高地、体制机制开放创新高地、对外开放服务高地等“四个高地”,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国内产业与全球生产体系、国内体制机制与国际市场规则的深度对接,初步建成“开放强省”  相似文献   

8.
卢爱国 《上海改革》2002,(10):54-56,61
上海公用事业改革一直滞后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近年来,上海先后对公交、煤气、自来水经营体制和轨道交通的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探索,公交待业的“三制”改革,煤业产销分离和全面竞争,自来水公司区域性裂变,轨道交通推行“四分开”改革,均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回顾二十年改革历程,差不多在整个八十年代,由于上海地方财政与中央的结算关系仍然实行“统收统支”办法,地方政府缺乏财力,难以营造出“小气候”,因此,上海国有企业改革仅仅停留在一般试点和“跟随”进度的层面上,难有大的起色。尤其是“强政府.弱企业”的行为习惯存在,企业主动进取的积极性相对不足,处于“体制内”难以“突围”。但是,在这一阶段,大量的非国有企业在“体制外”成长起来,形成与国有企业相竞争的局面。上海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对国内市场占有率几近20%的优势逐渐消失,至1992年,降至大约7—8%的水平,处于守势和退势的不利地位。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1992年)以后,上海被推向中国经济改革的前沿,以浦东开发为契机,结合对上海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上海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加大,迅速进入快车道,取得较为明显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0.
于培伟 《浙江经济》2004,(24):35-37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必须处理好内贸和外贸的关系。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要着眼于解决内外贸“两张皮”问题,以打破体制障碍、扩大对内开放为重心,从政府、市场和企业三个层次切入,促进内外贸的实质融合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8月10日,同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研究员隆国强参加了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海)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上海加快开放促改革的重点任务与路径”。与会者谈的最多的,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上海经济发展的结构模式和战略展望肖元真,张良,刘慎德“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党中央的这一英明战略决策,确定了上海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  相似文献   

13.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部委和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浦东开发有了很大的进展。按照党的十四大确定的“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目标和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面,发挥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要求,坚持“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方针,经过广大建设者十年来的奋力拼搏,浦东经济结构从上海市郊的农业经济和工业配套加工经济转向了以金融。贸易、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经济,浦东城…  相似文献   

14.
未来五年是上海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上海将面临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四个中心”、聚焦“四个率先”、强调“三个服务”、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一系列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唯有深化改革,加快开放,依托创新,才能有效推进上海发展,提升发展层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浦东开发使东上海大变样□余承农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已经走过了六年不平凡的历程。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浦东开发是面向世界的”。党的十四大报告强调,“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  相似文献   

16.
30年跨越三大步 总的来看,中国的体制改革创新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目标探索”、“框架构建”、“体制完善”三个阶段。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直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时期是改革的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开展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对外开放从兴办经济特区向开放沿海、沿江乃至内地推进。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要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鼓励这些地区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面,发挥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这既是对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同时也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所寄予的殷切希望。回顾五年前,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曾提出:“继续办好经济特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18.
如何界定“国际金融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界定“国际金融中心”?王健刚自从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战略目标后,国际金融中心这一目标不仅是中国、上海为之奋斗的方向,也引起世界的瞩目。但是,“国际金融中心”到底如何界定?...  相似文献   

19.
王琢 《特区经济》1995,(2):37-40
<正>近几年来,我想得较多的是开放问题,是怎样提高对外开放度的问题,怎样让中国经济进入世界大家庭的问题。象中国这样的大国,80年代以来已经出现了持续的经济高增长格局,又拥有一个广大的国内市场,至少要有两个大城市成为国际经济中心,把触角直接伸进国际市场。这就是上海和1997的香港。因此,我常常想到以香港为经济中心,构建一个包括港、澳、深、珠的“大香港”开放经济圈问题;也想到以上海为经济中心,构建一个包括长江三角洲13个开放城市的“大上海”开放经济圈问题。 据我看来,既然“上海确定了走向新世纪的战略目标,准备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上海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就不宜选择单向开放的外向型开放战略。而且从90年代起,迎接亚太世纪的新时代,开创中国21世纪开放新格局的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在上海的肩上,上海更应抛弃单向开放的外向型开放战略,选择双向开放的开放型开放战略,实行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以“大上海”开放经济圈取代上海都市圈的开放战略思路。 上海实行内外双向开放的战略,发挥“两张扇面”的双向辐射功能,要扩展双向辐射的半径: 一张扇面向外辐射,辐射东南亚、日、美、欧乃至全世界,同时接受世界的经济辐射,上海将成为国际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把“开放办社”作为体制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供销合作社扭转系统封闭、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发展不快的局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认真总结各地开放办社的经验与做法,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有益于进一步探索扩大开放办社,拓展供销合作社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