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教您一招     
北京消息卫生部有人士说,无论是多么好的健食品也没有治疗作用,品不能治病。针对一些保健食品故混淆保健食品与药品的界明示或暗示有治疗作用,生部有关人士近日说,无论是保健食品还是药品,请消费者看清批准文号,果出现食品的“食”字,而相应广告和产品说明书上又有治疗的疗效,那么以肯定的是三点:消费者购买的是保健食品,这一广告和产品说明书有虚假分,广告宣传的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因为无论是多么好的保健食品也没有治用,食品不能治病。卫生部有关人士表示,保健食品不能治病,也不添加药品成分。他们所的保健食品功能受理和审…  相似文献   

2.
骗钱的魔术     
《巴蜀质量跟踪》2002,(1):42-43
“无效退款”是一个令人非常熟悉的承诺,它大多出现在一些美容院、个体医院和药品打出的宣传广告上。这个承诺会使很多消费者对商家产生信任感。然而,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后真的无效,甚至有“副作用”,商家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3.
虚假认证比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更可恨。为了免遭假冒伪劣产品的侵害,老百姓在选购各种商品时,都会睁大眼睛,避免上当受骗,发现假冒伪劣产品后,也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维权。而有虚假认证的产品,由于披着权威机构的外衣,往往难于识别。发现其产品没有认证标识上所宣称的那么好,也不会轻易去质疑,即使去投诉,有关部门也不好做决断。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全国十三亿人,只有一个杨连弟起诉有虚假认证行为的牙膏生产厂了。正因为如此,虚假认证才比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更狡猾,更可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为身体“排毒”已成现代都市人保健时尚,一些有关“排毒”的宣传也充满着诱惑。有关权威部门特别提醒消费者,市面上标称为排毒类产品的虚假、夸大宣传现象严重,小心别落入消费陷阱。记者以普通消费者身份从市场上购买了十几种标称具有排毒功能的产品,对其广告说明和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产品广告存在违法违规问题。比如,属于特殊食品批准文号,却宣传具有“养颜排毒”、“润肠通便”等功能。属于食品卫生批文,却说能“全面美容,享受无副作用的排毒,消除氧化自由基,延缓衰老,美白肌肤”。有关专家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时要…  相似文献   

5.
消费在购买商品时,应仔细查阅商品外包装上的字说明。它是消费了解商品的重要途径,是消费掌握商品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对于一般商品的外包装上应标注有“生产日期、产品合格证或产品批准号、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等字说明,如商品外包装上无这三项说明或三项说明不全,就属于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无”产品,  相似文献   

6.
一、要看选购的保健食品是否有卫生部批准使用的保健食品标志和卫生部的批准文号。还要看其外包装盒、说明书上所标注的保健功能是否与广告宣传的功能一致,是否说了卫生部批准的保健功能以外的功能。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得宣传疗效,凡是声称能治疗疾病的,您千万别信。一种产品只有一两个功能,而另一种产品具有五六种功能的,建议您选择后者,当心那些声称包治百病、功能很多的保健品。二、“营养素补充剂”类产品不具备保健功能,产品的说明书和标签上也不允许声明具有任何保健功能。以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为主的保健…  相似文献   

7.
出于对国家机关部门的信任 ,很多消费者大概都或多或少地买过由国家某某单位、某某部门推荐、监制或监销的产品。那么 ,这些产品真的就值得信任、就不出质量问题吗 ?并不尽然。看来 ,消费者有必要去了解一下新修改的《产品质量法》的有关内容。《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他国家机关以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不得向社会推荐生产者的产品 ;不得以对产品进行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产品经营活动。”据专家解释 ,增加规定本条的主要含义是 ,国家机关不得向社会推荐特定企业的产品。这里所说的国家机关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各…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最新信息显示,市场上销售的排毒类产品广告普遍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等“注水”现象。医学专家提醒消费者,盲目排毒反而有损健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学研究室主任戴豪良教授表示,排毒概念目前只能用于药品功效范围内。上海市消协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标称有排毒功能的产品时,要注意是药品还是食品。保健品广告注水虚假宣传  相似文献   

9.
如今,走进各大超市的牙膏专柜,我们不难发现:外资、合资的“佳洁士”、“高露洁”等外来品牌占领了60%以上的货架。据对青少年消费层的一次问卷调查,80%以上的消费购买高露洁、黑人、竹盐等外来品牌牙膏已成为一种习惯,他们很少会去购买诸如两面针等国产老品牌。国外品牌正在越来越多地占领中国牙膏市场,越来越多的国产老品牌正逐步退出“一线”市场。  相似文献   

10.
吴小欢 《秘书》2007,(5):46-47
现在有一个有趣的消费现象,观众和读者如果对你的广告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感兴趣,就会去购买你所宣传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笔者执行医院药品管理与核算的审计调查任务中,看到某医院有从玻璃厂采购药品的记录。通过调查发现,原来是某制药厂用药品抵付玻璃厂的药瓶款,玻璃厂又将药品转售给医院,抵付了所欠医院的医疗费。药品是特殊商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因此,有关部门对药品的安全与经营,都作了极其严格的规定。非经有关部门批准,任何单位都不得擅自生产和经营药品。现在,企业间用产品抵债的现象较为普遍,但笔者认为,药品不能用于抵债。因为一是非药品经营单位由此参与药品经营,必  相似文献   

12.
14日,家住港闸区天生港街道的郭先生等居民,向江海晚报新闻热线报料称:因轻信一些上门“义诊”的商贩的宣传,花费数百元购买了一些来路不明的“特效冶疗仪”,事后发现毫无疗效,经有关部门鉴定,是不合格产品。(4月16日《江海晚报》)  相似文献   

13.
近日,国家卫生部法监司公开通报了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四大问题主要是:———保健食品不实宣传十分严重。一些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牟取暴利,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的广告和所谓的“病例介绍”及“坐堂行医”等大肆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有的产品说明书和标签不按批准内容印制擅自增加保健功能、扩大适用人群,变更食用方法和食用量,混淆了食品与药品的界限。———非法添加违禁物品情况时有发生。一些企业为突出产品的功能效果,置消费者健康于不顾,擅自在保健食品中添加违禁物品,如在减肥类产品中非法添加芬氟拉明、麻黄素…  相似文献   

14.
产品命名的最终目的是要诱发人们的购买行为,而人们的购买行为的产生往往是与情感的激发联系在一起的。情感冲动愈强烈,购买的欲望与行为愈易产生。因此,产品命名必须注重情感,使消费者的感觉、情绪进入到产品名称所蕴含的情感中去,并且使消费者由情感的萌发潜移默化走向契合,促成购买行为的实现。 诱发情感的命名,就是动用感情,以情催人,以情动人,以情诱人,增强产品的吸引力,促进产品销售,提高企业知名度和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有效方法。中国人向来以“重感情”著称于世,“买卖不在人情在”就说明对“情”之看重。产品命名的感情力量直接关系到产品销售的实际效果,因而诱发情感的命名成为当今产品的一种怀柔韬略。其主要方法有:  相似文献   

15.
就案说法     
《乡镇企业科技》2010,(32):68-69
2009年7月,王某看到药品行业有利可图,便尝试在互联网上开办网站,向患者介绍、推销未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无中文说明、未取得药品注册证的药品。这一尝试让他尝到了低成本高利润的甜头。为了进一步提高销售额,获得更多的利润,王某又找人租用某医院门诊部一间房子,并雇佣医院的大夫霍某某、李某某坐诊,接待患者并向患者大力宣传、推荐上述药品。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镇江市近日捣毁了一个特大制售假冒名牌牙膏的窝点,共查获1000箱。约24吨假冒产品,标价达40多万元。根据群众举报,镇江市公安局会同技监部门在句容二圣镇的一家农舍发现这一制售窝点,从中查获已制造好的假冒‘冲华”、‘芳草”、“冷酸灵”牙膏成品近IO00箱,共计95万支,各种牙膏原料3O桶约24吨,牙膏软管、包装盒、包装箱约268万只,初步测算标值达4O多万元。据被抓获的现场管理负责人毛应君供认,窝主是当地人,但几天前就不见踪影。目前,有关部门已将这批假冒产品和制假设备异地封存,将作进一步查处。镇江捣毁一特大制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非典型肺炎疫情的控制,不少地区已形成了对“非典”的全民预防。然而,一些不法商贩却昧着良心,利用预防“非典”大做文章,有的乘机制售劣质口罩,有的打着最新研制成果、最新科技产品的旗号,推销所谓的“纳米”口罩、“预防仪器”、“最新配方”的产品和药品。利用部分消费者急于预防“非典”又缺乏相关知识的弱点,诱骗消费者购买。上海出现了上门推销可以预防“非典”的仪器,北京出现了“纳米”口罩,湖北一些药店推出了防“非典”“最新配方”等等。让消费者一时难辨真假。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有关部门并没有批准任何预防“非典”的器…  相似文献   

18.
面对市场上各种品牌,各种价格的奶粉,消费者如何购买就成了一个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到大商场购买知名品牌产品是最便捷的办法,千万不要被低廉的价格、诱人的宣传、艳丽的包装所迷惑。同时要注意查看产品的商标、生产企业、产品成分说明等,一般来说婴幼儿一定要根据年龄购买婴幼儿奶粉;如果购买全脂奶粉和全脂加糖奶粉还要注意包装上的配料表,应该只有鲜奶和白砂糖,全脂奶粉的脂肪含量为25%──30%,蛋白质含量在24%左右,全脂加糖奶粉的脂肪含量为20%──25%,蛋白质含量在20%左右,如果配料表中…  相似文献   

19.
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但在购买和使用时有许多禁忌。为了您的健康和安全,专家提醒您,在购买和使用药品时注意避免以下八种禁忌:一忌:不按医生处方购买或使用药品。二忌:购买药品不检查药品包装、有效期、生产企业和批号等标识。三忌:将保健食品当作药品购买和使用。四忌:盲目迷信进口药药效,轻视和拒绝国产药的使用。五忌:不究病情,轻信宣传,盲目购药。六忌:仅凭药价分辨药效。七忌:在街头巷尾购买游医或药贩的药品。八忌:使用药品出现异常反应时,自行处理,不及时寻求医生帮助,发生严重问题时,不向药品管理部门和有关部…  相似文献   

20.
在广州,商家推销产品的手法不断推陈出新。继广告大战之后,“金奖效应”、“名人效应”也相继登场。若产品都是金奖,实际也就不成其为金奖。精明的商家于是另辟蹊径,再出新招。近来,有商家别出心裁,把推销法冠名以“科学”。对产品不直接做广告宣传其好处,而是请有关方面的专家作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介绍,让消费者信服后而自动去购买。此法有时还挺灵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