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传统的农村集体共有产权制度日益曝露出产权虚置、产权权能残缺、产权主体缺位、非产权主体越权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集体资产迅速增长的发达农村地区更加突出,因此各地纷纷进行了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本文在详细分析股份合作制改革过程中清产核资、股权设置、股权管理、收益分配、组织重构等一系列过程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其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股份合作制改革应按照建立产权清晰的收益分配制度、建立新型的乡村治理机制、完善股权权能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公司化改造顺序渐进性地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集体土地所有制的特征为切入点,对农村妇女土地问题进行了讨论,将农村妇女土地问题分为真问题与伪问题两类,并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观察。调研地区未发现真妇女土地问题;通过对成员认定与股权管理规则的明确,可解决部分伪妇女土地问题;未来需在正视农村妇女土地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在集体产权改革过程中重视性别平等、细化并明确规则,鼓励农民家庭中的财产转移与分配等方式为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提供保护。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承包权何以固化——基于产权性质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产权结构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体现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逻辑框架。基于产权性质视角,农村土地产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结构,具有经济实体性、可分离性以及可流动性等属性。深入剖析发现,土地承包权财产属性的凸显,使得承包权的分离性与流动性减弱,并长期处于固化的状态且衍生负面效应;而土地租金是加深承包权财产属性的核心变量。鉴于此,形成了"土地租金非理性增长-承包权财产属性凸显-加深承包权凝固状态"的逻辑线索。为了活化土地承包权,需构建一个动态的土地承包权流转市场,逐渐释放其正面效应,进而建立以耕种自己承包地为主的农业经营制度,对于提高农业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内涵、基本要义及权利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权分置"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理论和政策的重大创新与突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义。从内容上看,"三权分置"的创新要义在于农户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的分离,这既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内部权能的分离,更是其负载的社会保障功能与经济效用功能的分离。但从本质上看,"三权分置"旨在重构集体所有制下的土地产权结构,不断促进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和螺旋式互动增进。在"三权分置"的土地产权结构中,存在双层"母权与子权""基础权利与派生权利"的产权关系。在实践中,有效推进"三权分置",要坚持"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基本方向,其中,落实集体所有权是前提,稳定农户承包权是基础,放活土地经营权是核心。  相似文献   

5.
<正>山东省日照市自2013年10月开始在莒县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探索创新了股权动态管理、静态管理和土地股份合作"三种模式"的股份制改革,在此基础上,县、乡两级建立起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将各类农村集体产权全部纳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公开交易,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莒县被列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单位,工作中积累了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在改革实践中形成了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企业型股份合作制、土地与经营性资产结合型股份合作制等三种类型。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表现为明确了集体资产产权关系;完善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结构;促进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另外,也存在股权设置的封闭性;政企不分、交叉兼职;经营性与公共性之间的矛盾;内部监督失效、外部监督缺失等问题。因此应该探索股权适度流转机制,打破股权设置的封闭性;政社分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经济性与公共性分离,降低社会成本;优化股份合作组织的内外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产权理论为分析工具对集体资产股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集体资产股权经历了一个集体收入分配"外部利润"内部化的形成过程,内涵本质上与成员权、土地权利紧密相关;它创新了集体产权制度,发展了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但还存在产权内容、属性、治理机制、支撑条件等方面的不足,要全方位培育集体资产股权成长为物权或准物权的所需条件。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中村"是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土地二元所有制结构下的特有产物,"城中村"土地产权结构复杂、流转极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国家对集体土地权属的管理.针对我国"城中村"土地产权流转结构与特征,以武汉市"城中村"改造为实例,提出了"集体土地国有化转制"、"保权让利"、"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三种模式分别对武汉市A、B、C三类"城中村"土地流转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完善"城中村"土地流转配套法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四十年来,中国政府在坚持农业家庭经营为主的制度框架下,不断变革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产权制度历经农地集体所有权与农地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到新时代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历史变迁。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农地产权制度与制度环境不断耦合的过程,它以不断提升农地产权明晰程度且农民获得越来越充分的土地权利为导向、在制度边际上沿着既定路径持续进行着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并实现了农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未来农地产权制度应当按照"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要求,适时顺应制度环境的变化在制度边际上进行调适,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并赋予农民更多更充分的土地权利,努力达成农民和政府之间的一致同意。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今后的土地政策进行了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离的概念,即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所有权明确了耕地集体所有制性质;承包权是农民的基本权益;将经营权分离出来,为今后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有一个问题从国家政策层面仍然没有触及,即怎样保证每个农民都有均等的土地承包权。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即二轮土地承包时,以家庭为单位,以当时家庭人口为基数进行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已发展为自主经营型、内股外租型、社区型等不同发展模式。增强区域农业的竞争力是自主经营型土地股份合作的主要动因;内股外租型土地股份合作是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长期收益的最佳选择;社区型土地股份合作制是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需要。要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构建稳定的农民股权收益增长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等措施推进各类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核心提示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山东省东平县承担着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任务,探索实践"土地资源份额化、扶持资金股份化",创新了合作经营形式,构建了集体经济新体系,实现了农民集体合作共赢,为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是家庭农场实现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但是,经营权流转对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值得探究。本文梳理了家庭农场孕育和成长的缘起,家庭农场与小农户之间存在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租佃关系,其从发展之初就带有佃农化的基因。利用统计资料与实际调研两个层面的数据,分析家庭农场佃农化现象所引发的问题,并从理论层面剖析家庭农场佃农化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佃农化的家庭农场陷入经营权交易难度高且不稳定和土地租金成本过高的经营困境,衍生诸如土地经营的非粮化倾向增加、适度规模经营的标准成倍提高以及农田基础设施的投资减少等方面的负面效应。家庭农场佃农化正是土地承包权固化的结果,而地租水平的快速增长,迫使土地承包权的财产属性显化,加剧承包权凝固的状态。为此,文中提出探索适应现实需求的土地承包权退出政策管理,以期增强家庭农场土地产权稳定性,进而破解家庭农场佃农化现象所引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土地大众股份合作制"就是在坚持农民土地承包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在有条件的地方,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把家庭承包耕地集中起来,进而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由入股农户选举产生经营机构,实行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梳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变迁过程,并对"三权"各自的权能进行分析,针对现存集体所有权主体缺失、土地承包权权能混乱、土地经营权性质不清等问题解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比法对农村土地试行"三权分置"后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各自权能进行划分和界定,理顺三者关系。[结果](1)"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产权权能的进一步分解与细化,集体所有权被赋予更完整的土地所有权能;(2)"三权分置"过程中承包地流转路径得到进一步强化,打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权"限制;(3)土地经营权的市场性功能与农户承包权的福利性功能同时增强,进一步减少土地对农民的束缚。[结论]"三权分置"是解决农地无人耕种、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合理界定"三权"的权能、理顺"三权"的经济学关系、破解法律制度障碍是"三权分置"的改革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庄丰池  江欢 《南方农村》2013,29(6):10-14
本文对广州市天河区石牌村在城市化进程中股份合作制形成、发展的历程进行了梳理,提出在当前阶段,股份合作制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土地不能改变其所有权性质,不能作为资产进入到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体系中,只能以集体所有共同开发的形式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股权一旦流动,便代表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流失,因此股权的封闭和内部流转也就不可避免。这使得股份合作制的发展面t临着诸多限制。进行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在于明晰产权,逐步向外开放,同时创新经营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农地所有制度与农地经营制度。相关立法和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因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土地所有制变革而有失偏颇;第二阶段面对实际,转向土地经营制度变革,并由债权性承包权转变为物权性承包权,也相应延长了承包期限,强化了各项权能。所有制度沿革的线路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私有-合作-纯集体公有-产出全国公有-权属公有产出私有",经营制度沿革的线路可以描述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家庭承包-家庭承包经营-双层经营"。  相似文献   

18.
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制度障碍与改革路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核心是推动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产权制度.发挥土地保值增值的作用,首要任务是赋予农民物权性质的土地产权,进而实现农地产权的商品化、货币化,促进土地流转,并结合不同地区实际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针对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失地农民财产权益的紧迫性,重要的是提高农民在土地交易过程中的谈判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有效解决土地产权的困境,稳定农地承包权以及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方法]以广东省为例,通过构建农地"三权分置"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而通过可持续发展指数确定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广东省农民土地承包权指数最高,而对应指标的指数相对也高,其中土地承包权确权实测率指数最高;广东省农民土地流转经营权的指数介于所有权和承包权之间,农民在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有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而直接或间接的增加农民收入;广东省的农村土地所有权指数最低,因为广东省所有权人均土地面积较低,农民的产权认知能力较弱,导致指数偏低。[结论]农地"三权分置"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落实农地集体所有权,制定土地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土地流转中心和合作社,维护农地的合理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在家庭承包经营条件下,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由于土地股份合作制很好地解决了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难题,已成为现阶段快速实现土地流转的最有效的方法,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