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积极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江村”品牌为统领,全力推进“魅力大运河”和“美丽湖泊群”两大特色田园乡村组团建设,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稳中求进,吴江休闲农业逐渐成为“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有念头”的富民产业吴江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决扛起“三大光荣使命”,着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获评2021年全国首批休闲农业重点县,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5家,入选农业农村部2021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精品线路1条,获其他省、市级休闲农业荣誉约40项。2021年全区休闲农业接待人次超千万,营业收入近10亿元。精心雕刻的江南韵、小镇味和现代风交织共鸣的“新江南空间”“新鱼米之乡”风貌加速呈现。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归纳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构建效益评价体系,并对乡村建设效益进行评价,以期为实现该市乡村建设奋斗目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调研天津市乡村发展现状,在归纳总结该市乡村建设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加权法,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3个层面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效益评价体系,并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前和2016年的建设效益进行评价。[结果](1)天津市乡村建设模式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休闲旅游、文化传承、高效农业和环境整治型,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村落,发展较为迅速。(2)从启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止2016年,该市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评价分值相比项目实施前分别提高了6513%、4167%和3621%,综合效益评分提高了50%。[结论]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他村庄在建设过程中,可参考已建设成型的典范,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规划的发展模式。已建设成型的村庄发展空间还很大,仍需不断缩短城乡差距,推动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湖南省乡村旅游类型和空间分布格局,为该省乡村旅游多样化发展和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筛选湖南省的276个乡村旅游点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乡村旅游点进行类型界定和划分,然后分别采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从全省、地级市、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地综合分析。结果 (1)湖南省乡村旅游类型可以划分为4个类型,包括自然景观类、休闲度假类、特色农业类、民俗文化类。其中休闲度假类比例最大(31.52%),其次是民俗文化类(30.80%),自然风景类(19.57%),特色农业类(14.86%)。(2)湖南省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整体呈集聚状态,形成以“长沙—湘潭”为核心的“常德—长沙—湘潭—衡阳”主体集聚片区,重点分布在为以洞庭湖流域和湘江流域以及以长沙和株洲为中心的交通枢纽周围。5A景点、水系分布、道路交通、中心城市、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均对其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3)湖南省4种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点也均表现为明显的集聚分布,但是集聚态势各不相同,以特色农业类集聚程度最高,民俗文化类和休闲度假类次之,自然景观类集聚程度相对最低。各类型在地级市的分布相对均匀,每个区域仍有各自的特色旅游类型。结论 湖南省乡村旅游点分布整体呈集聚态势,且乡村旅游类型具有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首先要明确自身特色,做到精准定位。其次各类型协同发展,目前湖南省休闲度假类乡村旅游发展较快,需要严把质量关;民俗文化类资源丰富,可以深入挖掘,尤其是湘西、张家界和怀化3市区等。此外积极推动高级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湘西南地区的交通体系等,进一步推进湖南省乡村旅游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梳理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类型,精准定位和挖掘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和推动山西省乡村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方法]文章对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乡村旅游地的矢量数据,借助ARCGIS软件和空间分析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分异性,并借助地理联系率探析其与经济、景点、历史名村等多因子的关联程度。[结果](1)山西省乡村旅游地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特点,形成了明显的“一核两带”的集聚态势。一核即以阳泉市为中心的核心集聚区,两带即沿太原—晋中—吕梁的晋中集聚带,以及沿长治—晋城—临汾的晋东南集聚带。结合山西省乡村旅游地特点将其分为自然景观类、风俗文化类、特色农业类3类,数量分别为72个,69个和133个。(2)区域层面上,临汾市市自然景观类居多,晋城市以民俗文化类为主,太原市以特色农业类最多,晋中市、阳泉市2市种类分布较均匀,表现为多元化发展趋势。3类乡村旅游地均呈现一定的集聚分布态势和区域分异性,其中,自然景观类区域分布相对较均匀,且呈现多点的高核密度集聚态势;民俗文化类乡村旅游地主要分布于晋中和晋西南地区;特色农业类主要分布于经济、交通、人口等条件均较优越的中部地区。[结...  相似文献   

5.
中国悠久的农业历史留下了丰富的农业遗产,农业遗产的保护对乡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的如火如荼,如何在大规模建设中有效保护农业遗产已成为一个严峻而迫切的课题,本文剖析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遗产保护的内在关系,从政府政绩、土地政策、规划水平、财政投入、管理体制等五个方面,探究美丽乡村建设对农业遗产保护的不利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基于农业遗产保护的美丽乡村发展对策,以达到两者之间的耦合。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推进各地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以农业和农副产品为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旅游业综合体示范点,打造"旅游+农村"的现代农业产业,推动农村农业的发展,农业农村部开展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论述了此次活动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有效途径。方法 文章通过文献梳理,界定农业生态产品的概念与内涵,阐述农业生态产品价值的构成与特征,分析了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挑战,探讨实现路径。结果 (1)农业生态产品是以“农业”为主体、“生态”为核心、“产品”为目的生态友好型产品,本质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2)农业生态产品范畴是基于农业生态系统提供的生产、生态和生活的“三生”功能,涵盖了物质供给类、调节服务类和文化服务类3类产品。(3)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以实现优质优价、推进生态购买、拓展农业多功能性等为手段,分类施策,推进3类产品价值实现。结论 建议推进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标准体系建设、生产补贴制度完善等,依托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建立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打造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样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西南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探析重点村的结构类型及分布规律,以期为西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选择西南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模型和ArcGIS分析软件,对西南地区2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进行空间分布特征的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区域旅游产品结构和类型进行梳理,综合探讨其空间结构异化特征;最后运用地理联系率和空间数据叠加法综合剖析其内在的分布规律,并提出相应发展策略。[结果](1)西南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表现为“核心—边缘型”集聚形态;集聚核心包括贵州片区、西藏片区2个高密度区,以及重庆、四川2个次密度区;(2)重点村类型以民俗文化类最多,占比44.0%,其次是自然风景类和特色农业类;从省域层面来看,重庆以特色农业类居多,贵州以自然风景类为主,四川、云南和西藏重点村类型相对均匀;(3)区域GDP值、国家5A级景点数、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数与重点村分布的地理联系率L值分别为99.76、99.85、99.86,空间关联程度紧密;(4)重点村分布具有沿地势起伏较大区域和河网区域集中分布的趋势,并集中分布于GDP较高区、省会城市...  相似文献   

9.
促进农业产业与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协同发展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基础上的和谐发展。研究阐述了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意蕴;从明确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定位、产业调控和产业配套政策等方面理顺了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产业扶持机制建设思路;给出了创新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式经营模式,开发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式旅游产品和建设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式利益分配机制等促进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乡村振兴新时期下乡村民宿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不仅能推动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还助力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落实。方法 文章基于筛选的2006—2022年的698篇国内乡村民宿文献,分析了国内乡村民宿研究历程,并利用CiteSpace对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和聚类,概述了国内乡村民宿主要研究内容;从微观视角,以重庆市城口县河鱼乡的乡村民宿为实际案例,基于实地走访调研,分析当地乡村民宿发展困境探寻解决路径。结果 国内乡村民宿的研究历程以2014年和2017年为节点划分为3个阶段,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乡村民宿推动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发展助力扶贫振兴、主客体互动与游客行为等领域;重庆市城口县河鱼乡乡村民宿现存问题包括建设规划、经营管理、文化融合等方面。结论 当地乡村民宿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科学规划民宿的建设和发展;(2)提升民宿经营管理水平能力;(3)深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以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宿;(4)深化文旅融合,丰富民宿旅游体验;(5)加强行业监管,完善帮扶政策和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浅析乡村景观建设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乡村景观建设是一项诸多要素交融的系统性建设工程,涵盖多学科、涉及多领域。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加强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并将乡土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景观的建设之中,对于建设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 文章运用案例法,以安吉县为例,结合永嘉模式、高淳模式、江宁模式,分析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建筑物、构筑物和铺装等景观要素的乡土文化元素与景观设计价值。结果 要因地制宜,从完善基础设施、挖掘农耕文化、整治人居环境等方面,将当地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方式等因素与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相结合,突出特色景观设计与文化传承功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结论 传统乡土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得美丽乡村建设与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方式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2.
《江苏农村经济》2022,(4):38-39
<正>庙头村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高效农业示范园内,“园村合一”,东邻雪落漾、南依頔塘河、北靠长漾湖,318国道穿村而过,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近年来,庙头村先后获得“全国农村创业园区”“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苏州市休闲农业精品村”等荣誉称号。2021年9月,长漾里入选首届中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影响力典型案例。农旅融合打造田园“漫”生活。建成“米约中心”田园农事综合服务体,“长漾里”品牌大米供不应求,稻米全产业链运营加速发展,农业“接二连三”成效凸显。以“生活不如就酱”为主题,打造酱心独运、长漾风情特色田园乡村,餐饮、住宿、手作、风物销售等业态全面开花,入选苏州市共享农庄(乡村民宿)推介名单,助力吴江长漾品“香”休闲康养游首次入选农业农村部“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  相似文献   

13.
俞易芬 《山西农经》2022,(12):120-122
农林生态旅游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村人民群众收入增长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国依靠景区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旅游、农业和文化等产业融合,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农林生态旅游的品牌,推进“农林生态旅游与农民增收一体化建设”,在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促进了农村经济加速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根据芜湖市湾沚区的实际情况,就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展农林生态旅游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休闲旅游农业资源形态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形态进行聚类分析,旨在为广东省的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可聚为4个类别,其中美丽田园和特色民居村为第一类,乡村度假区和农业观光园为第二类,科技产业园、休闲农庄、农业文化园和风俗体验区为第三类,农渔家乐、特色采摘园、特色农场和农产品基地为第四类。[结论]美丽田园和特色民居村,其在文化价值、休闲性和产业带动方面优势凸显,独特性高组合性较好,具有地区特色,资源整体价值大;乡村度假区和农业观光园规模较大,独特性高,但对资金要求较高,主要为政府和企业开发项目,数量相对较少,对促进农民增收作用较低;科技产业园、休闲农庄、农业文化园和风俗体验区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较好的休闲作用,但发展时间较短,创新性不足,在居民参与性方面有待加强;农渔家乐、特色采摘园、特色农场和农产品基地具有较高的居民参与性,且符合大多数居民的消费水平,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形式单一,在独特性、休闲性和创新性方面不如其他3类。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启东市立足生态、文化特色资源,以生态旅游为主题、以滨海休闲度假为重点,以田园风光、农家游等为特色,加快以“观农村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1家、四星级企业6家、三星级企业1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村3个,省休闲农业主题创意农园6个。着力做好乡村休闲旅游宣传引导文章,成功激发休闲旅游农业市场活力活动助力。开展“悦江海爱启东”文旅美食消费季活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图解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美丽乡村"奋斗目标的提出正式这些政策的体现。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已形成了一些特色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旅游发展为导向,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重视乡村文化的传承;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西墅村以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为突破口,优化配置村庄宅基地(农房)资源要素,全力推进以“孝爱原乡醉美西墅”为特色品牌的美丽乡村建设,聚焦土地空间利用、文化振兴与特色创建路径,在三块方寸之地上积极探索开展宅基地流转、退出、盘活利用等制度试点,微改革激发的能量聚变效应和红利效应持续释放,一幅幅乡村塑形铸魂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18.
创意农业是把创意作为一种要素,把农业生产活动与文化创意活动融合的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新型农业业态。发展创意农业对于促进资源优化再生、农业要素优化配置、农业功能拓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文化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以及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浙江各地以农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乡村旅游是旅游活动发生在乡村地区的一种旅游形式,其本质特性表现为: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以当地居民为主,旅游资源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旅游活动场所是乡村地区。乡村旅游具有资源广博性、观赏性和教育性、旅游活动的高参与性、农业旅游产品的强季节性、经济价值的显著性、地域和民族文化的明显差异性等特点。本文在分析了乡村旅游的本质和特点之后,探讨了制约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制度障碍、观念障碍和结构障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在不断地发展,而美丽乡村建设可以推动乡村一体化发展。但目前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旅游文化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与困难,应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旅游文化发展工作,有效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