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葡萄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不同流通渠道下各环节流通主体的深度访谈,调查了不同流通渠道下葡萄流通的成本、效率与利润分配情况.在我国葡萄流通中,从流通成本来看,"农户+水果超市+消费者"<"农户+经纪人+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综合超市+消费者";从流通效率来看,"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大...  相似文献   

2.
<正>关于合作社名称我国现行合作社法定名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表述为"农民合作社",国际上更多的是称"农业合作社",或"农场主合作社"。那么,究竟哪个名称更科学?名称与法律定义不一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定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从法律的定义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调整的  相似文献   

3.
数据     
<正>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超130万个从日前举办的"兴合杯"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颁奖典礼上获悉:目前我国已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33.74万个,出资总额2.89万亿元。2011年到2014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平均增长率为57.26%。根据颁奖典礼上发布的《中国合作经济年度发展报告》,近5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数量不断扩大,平均增长率达35.86%。随着农民合作形式的多元化发展,现已涌现出社区股份合作、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上联市场下通农民的纽带作用,全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他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拓展思路,活化方式,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推进合作社建设。目前,全县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合作社总数达到886个,同比增加396个,增长81%。其中种植合作社565个,养殖合作社27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45个。入社农户1.4万户,较去年增加9080户,增长220%;辐射带动农户3.1万户,较去年增长8000户,增长34.8%。2014年合作社实现纯收入2.7亿元,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他们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中,主要采取了"四抓"措施,保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规模数量和标准质量上"双提升"。  相似文献   

5.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困惑与思考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处在初始发育阶段,其成长面临着不少的困惑与难题,需要全社会予以关注、呵护和支持。本文以湖北省为例,探讨了当前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深层次矛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模式、"备忘录"条款,以及中投保项下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操作模式,是上海农商行在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两大金融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一次从法律上确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  相似文献   

7.
正《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快速发展中没有能够做到又好又快,暴露出不少苗头性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在服务形式上,重社会化服务轻实体化经营。"生产在家、服务在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特征,搞好服务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要求,大部分正常运转的农民专业  相似文献   

8.
赵秋莲 《山西农经》2023,(9):142-144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历经10多年,虽然涌现出一些高质量、高水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但是也出现了许多运营不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一部分甚至成了“空壳社”或者“僵尸社”,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体发展情况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几年,我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相关调查发现,运营不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部分是由财务管理问题造成的。从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应提升其服务质量,实行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文章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及建议,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我国农村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持久动力。但是,在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经济发展程度、政府权力集中以及农民承担风险能力弱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在运行中出现了一系列背离其建立初衷的异化行为。文章以甘肃省26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样本,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发主体、制度建设、管理和盈余分配上均存在有一定的异化现象。文章以"罗虚代尔原则"和"国际合作社联盟新原则"为指导,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赋权法,对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现象从4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现象较为严重,异化度高达55.17%,认为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应从主体的明确化、制度的规范化、管理的民主化、利益分配的公平化和发展环境的最优化5个方面对异化行为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正山东省平度市东阁街道办事处的青岛福满地粮蔬专业合作社从市金融监管部门领取"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资格认定书",这标志着该市率先在山东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探路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开展信用互助试点业务后,社员们再也不用为小额、分散的资金需求发愁了!"据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青岛福满地粮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明东介绍,合作社被核准的58名自然人社员就可以按照110万元互助资金总额的5%进行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发展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是指经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决议通过,以产业为纽带,以成员信用为基础,由本社全部或部分成员自愿出资筹集互助资金,为本社成员发展生产提供互助资金借款业务的资金互助性业务活动。从信用合作的形式来看,分为货币信用合作和商业信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定义为农业科技的被动接收端。随着时代的推移,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赋予了新的功能。文章以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中的作用与功能。研究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从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上游端"获取科技服务,同时兼备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与推广等科技服务功能,是小农与现代农业的有效链接,是新时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要中介之一。但是,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技服务能力总体较弱,从基础建设、规范管理、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服务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既面临"扩张"的压力,又面临着"规范"的压力:一是要实现中共江苏省委第十一届五次会议提出的"2012年达到40%农户入社"的目标,需要有数量的快速增长;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作还不够规范,一些合作社利益机制未形成,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名实不符"的问题.如何做到既快又好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需要认真研究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入社后有哪些好处。这些问题,可以从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编撰的《江苏省"百佳"农民专业合作社集锦》得到解答。这本"集锦"共收集了122个合作社案例,是全省4.4万个合作社中的杰出代表,它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很值得认真总结、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为全面了解玉米种植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本课题从"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监测系统"中调取了全部玉米种植类合作社数据,并选定经营面积在100亩以上的245家合作社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土地经营规模245家玉米种植合作社土地经营总面积203.23万亩,玉米种植平均规模为8295亩。年均玉米总产量357.9万吨,平均每个合作社年均产量达1.46万吨。从规模分布来看,经营规  相似文献   

16.
群体规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于集体行动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研究基于集体行动理论展开,主要通过分析福建省和海南省的二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案例,力求真实、直观地反映群体规模与合作社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隐含着集体行动的目标和任务不可细分的假设;群体规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绩效没有直接关系,大小规模的合作社都可能良好发展。本文认为,一方面,小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一定的设立和发展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不要盲目扩大组织规模,部分合作社保持小规模是合理的;另一方面,群体规模扩大未必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还可能形成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在发展中合理分权、分层,发展成为"分权制企业",以摆脱"集体行动困境"。  相似文献   

17.
正包装材料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流通过程中,为包装本社的农产品或商品,并随同它们一起出售给购货方的各种桶、箱、盒、袋等,属于农产品储存和销售的一种包装材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存货的一部分。现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中没有列示此类会计核算内容。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应把它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存货中一类独立资产,并单独设置"包装物"科目和账户进行会计核算(或者在"产品物资"科目中设置二级科目)。本文就农民专业合作社单独设置"包装物"科目和账户进行会计核算,谈一些个人想法,供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8.
正通过提高农民(尤其是小农)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进而促进农民增收并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中国"三农"政策的重要考量。以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简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正式实施为标志,从中央到地方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了大力扶持,合作社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79.4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4.4%。本文尝试通过对以美国、法国和荷兰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加以分析,并紧密结合中国农业发展实际,为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从精英治理向合意治理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出现了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即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精英采取控制手段来"治理"合作社的运行,导致合作社难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目标。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突破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精英"主导"下的治理瓶颈、走向合意治理是合作社变革的可能路径。具体而言,农民专业合作社合意治理模式的实现需以农民性、合作性以及组织性作为基础,通过合作社发展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与融合,共同演绎从"精英主导"到"合意治理"的组织嬗变轨迹。本文以武陵天麻合作社为例检验了合作社合意治理的可行性与不足。  相似文献   

20.
韦克游 《农业经济问题》2013,(5):62-69,111,112
在市场治理结构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交易治理成本较高,信用能力不足,债务履约机制缺失。事实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的交易属性表现为较高的资产专用性和较低的交易频率,这隐含着贷款交易合约的非完全性与风险性。从交易费用经济学关于交易属性与治理结构的匹配理论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交易治理应当适用供应链网络治理结构,采用新古典契约安排。由于自身禀赋缺陷,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不适用于保兑仓、融通仓模式和存货质押模式;而财产受益权嵌入治理结构则能契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禀赋特性和农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