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内涵及评价内容的基础上,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分值加和法,构建了江西省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体系设定评分标准,更具有操作性。作者以江西省2010和2011年度土地整治示范建设147个子项目绩效评价为例,从项目绩效目标、项目资金情况、项目管理情况、项目产出情况和项目效益情况5个维度进行评价,并另附一票否决项作为附加指标,为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完善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体系,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工作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江西省2010和2011年度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绩效等级良好26个,占18%,其余为合格,无优差等级。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从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效益3方面选取24个因子,构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研究,以提高新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水平与工作成效。研究方法:基于熵理论的AHP权重调整法,基于S型函数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1)浠水县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良好,能推进当地新农村建设,达到了预定目标;(2)后期管护制度较差、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是限制清泉镇土地整治项目绩效的主要原因;(3)此指标体系能反映土地整治项目特征,适用于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结论:该结果能为今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建议从加快农村建设的角度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并建立成果管理体系与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提高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研究——以河南省陕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陕县2个土地整理项目、4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借助层次分析法(AHP)对陕县土地综合整治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效益进行评价分析,并构建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如下结论:土地综合整治效益优于土地整理效益、经济基础是土地综合整治效益高低制约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初探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研究目的:进行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内涵剖析,建立土地整理绩效评价体系,并实证分析.研究方法: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进行分析.(2)案例分析表明,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对较弱.研究结论:建议从建立土地整理成果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完善指标控制等方面人手,建立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土地整治是实现坚守耕地红线、改善耕地质量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重要举措,该研究借助地图、统计和实地调研数据从土地平整、田间道路、排灌条件、生态防护和社会效益5个维度出发构建评价系统,评价土地整治成效。[方法]评价系统借助专家打分赋权,各指标借助熵权法进行客观赋权,整治成效借助熵权Topsis模型进行评价。[结果](1)评价指标差异较大,耕地连片度的变异系数高达61.92%,说明工程实施前后田块破碎度变化最大,其他指标均属于中等变异。(2)专家打分显示道路通达度工程实施后得分增加72%,增至86分,其余指标得分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平均增幅为35%。(3)土地整治评价值最高区域(Ⅰ级)位于县城周边辐射的中部地区,北部明月山和南华山山脚所在浅丘平坝区,占比53.42%,呈"H"型分布格局。Ⅱ级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两山所夹槽谷区和中部的浅丘平坝区,占比28.04%,呈单核状分布格局。Ⅲ级区域主要分布南部鹤大台地区,占比仅为18.54%,呈面状集聚分布。[结论]通过垫江土地整治成效评价发现,熵权Topsis模型所得结果具有客观性、易操作性,对于后续土地整治评价具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推进,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用地项目布局成为研究重点。以湖北省兴山县为例,从土地自然利用条件、社会整治条件、地区经济条件和规划导向性因素4个方面构建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区域优先度评价体系,基于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多因素加权求和法划分了评价区农用地整治的优选区、次优选区和整备区。为科学确定农用地整治项目的优选位置提供参考,也为土地整治科学决策和优化土地整治投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江西省现有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筹集途径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现有资金筹集途径存在以下不足:(1)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筹集途径单一;(2)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筹集途径仍然依赖中央新增费;(3)复垦投资和其他社会型资金没有形成规模,并缺乏可循的筹资规律;(4)土地整治项目所筹资金较少用于土地复垦。完善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筹集途径的建议:(1)拓宽筹资途径,改变筹资途径单一的现状;(2)增加地方政府资金投入金额;(3)拓宽社会资金筹集途径,丰富土地整治项目筹资途径;(4)适当增加土地复垦项目。  相似文献   

9.
10.
根据土地整治项目区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选择了固碳制氧、净化空气、气候调节、蓄水能力、水土保持、农业观光旅游等6类指标,采用市场评价法、成果参照法、影子工程法、生产成本法等定量化评价章丘市绣惠镇土地整治项目区整治前后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整治后项目区生态效益比整治前增加了163.53万元,在所选定的6个指标中,除蓄水价值减少外,其余各项生态价值均增加,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能够有效增加项目区的生态效益,但也要警惕生态系统的逆向发展。在项目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以及后期管护阶段,要将生态效益理念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成都市温江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采用动态财务评价法,选取财务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三项指标对其现金流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江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财务净现值为0.09亿元,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8%,投资回收期为9年,项目经济可行性较好;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出让收益约占总收益的84.85%;项目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和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出让最敏感.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社会、生态和景观4个方面构建了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并对宣城市养贤乡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较好,建议尽快实施.由于该项目生态和景观效益一般,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生态和景观效益,使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土地整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土地整治领域的研究成果很多,主要集中在理论方法、整治技术、管理机制、绩效评价4大领域。结合土地整治行业发展需求,土地综合整治和整理目标多元化受到重视,土地整治过程的公众参与权实现、绩效评价和生态效应研究为当前热点。采用文献分析、归纳对比的方法,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为基础,对2012年度国内土地整治领域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土地整治相关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发现还需要从以下方面深入探讨:构建土地整治主流理论,完善土地整治基础理论;基于整治目标多元化注重差异化设计和土地整治集成技术研究;深入研究与我国经济社会特点相适应的公众参与机制与模式;应进一步走向定量化和评价过程公开透明化,突出生态效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土地整治项目效应的研究,多集中在经济、社会、生态单个效应上,很少从系统论的角度对"经济-土地整治-生态"联动系统进行综合研究,而"动力-压力-状态(Motive-Pressure-State,MPS)"框架能很好地揭示这一系统工程的链式关系。本文构建基于MPS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GIS、Fragstats和障碍度模型,对广西钦州市辖区已竣工的6个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应进行测度和评价,以期提高项目投资决策和管理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MPS系统进行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应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效应计算和评估方法可行;(2)钦州市辖区已竣工的6个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应以中低等级为主,准则层障碍因子主要为土地整治压力系统及生态景观状态系统。指标层障碍因子主要为土地产能提高值、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规模、土地整治项目投资额及生态服务价值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土地整治作为一项保障民生的重要措施,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增美,更是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方面。因此,农民满意度对于衡量土地整治的成效具有重要作用,对优化"三生"空间布局具有深远的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对研究区10个样本村进行实地调研,借助熵权TOPSIS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研究区的土地整治满意度和影响满意度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1)研究区农户文化程度多为小学及小学以下,农业收入占比较大,农户参与土地整治工程积极性较高,并且对于土地整治的效果较为关注;(2) 4个满意度指标的整体得分值较高,说明区域土地整治效果较好;(3)农户人均收入、原有田块整治度、原有道路完善度、原有灌溉完善度对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满意度均有正向相关作用,平均坡度和到城镇最小距离对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满意度具有负向相关作用。想要提高土地整治工程满意度,需从田块本身研究出发,综合考虑田块完善度、道路条件、灌排条件以及区位条件,从而建设农户满意度更高的土地整治工程。[结论]要提高农户对工程建设的满意度,建议前期对项目区田块自身条件和区位条件、道路和灌排条件以及农户收入进行深入调查,尽可能广泛听取农户意见,争取更多农户参与,建设可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移非农劳动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户收益的高质量、高标准土地整治工程。  相似文献   

16.
裴炳和 《山西农经》2023,(21):102-106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新形势下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助推器”。德化县龙门滩镇存在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空间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针对整治区域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估,提出启用“土地整治+”模式,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中心联动生态环境、相关绿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开发以及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龙门滩镇水系、人居环境、交通环境等,推动当地生态治理发展,打造生态文明的新龙门滩镇,加快推进龙门滩镇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福建省城镇化建设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且因为严厉的耕地保护措施而使建设用地需求难以满足.而在农村,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住宅用地大量闲置.再加上农村住宅用地建新不拆旧,使全省出现大量的空心村,农村居民点面积不减反增.在这个背景下,福建国土资源厅2010年2月下发《关于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意见》,规定在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已有的土地整治试点县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形成的挂钩指标可对外转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广元市苍溪县经济情况的研究发现,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主要靠的是土地整治,土地整治对县域的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同时也展现出绿色发展的精神面貌.苍溪县土地整治措施有采用规划土地整治项目和产业园建设、定期进行绩效评估、推进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等.此外,土地整治还应该因地制宜制定方案、保护生物景观多样性及发挥后期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涌入,超大城市不断向周边附属区域扩张,盲目扩张加剧了附属城区的人地矛盾,由于相应的规划和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了特大城市附属市区出现大量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对上述土地整治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建设用地进行适当的整理势在必行。本文根据极差地租理论,在充分考虑整治潜力和整治难度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建立了土地整治适宜性的评价模型。该模型在指标选取和权重确定方面都充分考虑了民意影响因素,将评价结果分为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不适宜四个等级。在对广州增城土地整治适宜性的实际评价应用中,将初步筛选的208个整治潜力地块,共538.38 ha,最终确定为适宜整治级别的有130个地块,面积257.71 ha,占47.87%;较适宜级别的有68个地块,面积为103.78 ha、占19.28%;一般适宜级别的有7个地块,面积为45.89 ha,占8.52%;不适宜级别的有3个地块,面积130.99 ha,占24.33%。该评价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巴东县项目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对促进土地整理成熟理论体系的形成,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参考了诸多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与景观效益为着眼点建立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并结合湖北省巴东县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评价标准和定量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