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踏着改革的鼓点,一大批个体户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许多个体户致富后不仅关心子女的学习,还热心社会办学。但也有一些个体户重挣钱、轻教育,特别是严重忽视对子女的文化学习和家庭教育,后果堪忧。据调查,某县14名个体户中,忽视或根本不关心子女教育的占34.2%,由此导致他们的子女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
采访涂才莉之前 ,人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女人。1985年 ,大多数中国人依然视国家干部身份为终身依靠 ,她却下海当起了卖饺子的个体户 ;10多年后 ,当人们开始用挣钱多少来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时 ,她把辛辛苦苦赚来的数百万元资金投入到社会福利事业 ,办起了养老院 ;1999年 ,武汉三镇不少餐饮业老板迫于生意难做收缩经营 ,她却多方筹措 ,将本已停业的餐厅和食品厂重新开张。了解她的人说 ,这就是涂才莉 ,许多在别人看来无法想像的事情 ,一到她身上 ,就不需要那么多理由。很多时候 ,你不能用商人的标准衡量她 ,她是一个用“心”…  相似文献   

3.
刘佳 《光彩》2009,(10)
23岁作为天津最早的一批个体户"下海","不安分"的刘国喜总是在生意最好的时候急流勇退,转战新的行业,并将每一个行业的生意都做得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4.
我凭良心挣钱柴芳幽我叫柴芳幽,是北京市海淀区的个体户,在颐和园附近开了一家“芳雪药店”。讲文明、讲道德、不制假、不售假是商家之本,这对于我们个体户来说就更加重要。由于历史的还有社会的原因,个体户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及应有的信任,如果我们不再倍加注意...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有眼光的人来说,商机无处不在。对于坚守诚信,视质量为生命的生意人来说,没有他做不成的生意。有些人一味地认为只有做大生意才挣钱,看不起小生意,殊不知,只要有市场,小生意也能赚大钱。  相似文献   

6.
常有人说,个体户见义忘利,就知道挣钱。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其实,个体户中也不乏见义勇为、连命都敢舍的好汉。  相似文献   

7.
1993年,在中关村开餐馆的个体户原永民投资340万元买下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AD200超轻型飞机生产技术。自此,初中文化的原永民成了国内第一个私营飞机制造商,一步跨入了一个时尚、超前的高技术行业。5年后的1998年,我采访原永民时,他告诉我:“从投产到现在只卖出了5架飞机。”到今天这个数字也只有30多架,而原永民却为此投入了4000多万元。有人帮他算了笔账,一架飞机30多万,他至少需要卖出500架飞机才能收回投资。造飞机的十几年间,原永民卖掉了开在寸土寸金的中关村的酒家。这期间,生产飞机的车间也开始生产快艇,因为它能挣钱。“空域是一…  相似文献   

8.
<正> 1979年,我从株洲市广播电视局技术科调到服务部当经理,前后干了六年,可算得上第一批下海的知识分子了。六年中,服务部从一个十几人的小集体单位,发展成拥有一个批发部、二个门市部的广播电视公司;从一个发不出工资的单位,  相似文献   

9.
冲不走的是仁义───广西柳州市个体私营队伍抗洪抢险纪事"无商不奸",这句俗语,从侧面反映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商贩的普遍成见。改革开放十几年后的今天,对于经商,人们不再嗤之以鼻,恰恰相反,几乎每天都可以听见下海者下海时的欢呼声。可对于个体户,对于私营企业家...  相似文献   

10.
美酒传说     
《中国科技财富》2006,(11):88-88
喝酒是嗜好,喝什么样的酒是品位。珠光闪耀,华舞曼歌是一种喝法,青衣小烛,幽窗细雨也是一种喝法;高朋满座,开怀畅饮是一种喝法;对影三人,浅斟低唱也是一种喝法。文化、历史、品性、格调,酒的外延似乎是无限的。过去喝酒的人,似乎精神一定重于物质。古时有一批纯意义上的酒徒,风范已经是一种神话。秦末郦食其请见当时的重要领导人高祖刘邦,居然大呼"吾高阳酒徒,非儒人也",后称"功著于国"。说来也怪,知识分子很多是酒徒,可真正喝酒的人常常是看不起知识分子的,另有一种格调在。晋刘伶鹿车挟酒,小童背锹相随,常称"死便埋我",在狂放成风的晋朝被…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个体工商户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个体户这个群体再一次得到大家关注。之所以说它"再一次得到关注",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第一批个体工商户在温州出现以后,个体户作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代  相似文献   

12.
他跟共和国同龄,经历了中苏友好、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第一批上山下乡,第一批出国留学。然而,虽然他也是海归,也有上千个海归朋友,但当这些朋友回国创业一夜成名变富的时候,他的工资几乎是不变的几千元公务员工资。北京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说:“我无条件的回国,无条件为留学生工作,是我最基本的知识分子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成功营销》2008,(5):103-103
现在的人。如果只想做一个“知道分子”,那么只需要多看看“百度知道”就可以了。其实也足够平日里与人侃大山了。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是有那么一批人是不满足于此的。他们想做一个“知识分子”。这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与“知识分子”这个名词最相近的符号就是“书”了。然而现在即便是书也有很多是给“知道分子”读的。今天。《成功营销》就向我们的读者推荐几本给“知识分子”的书。  相似文献   

14.
1980年10月23日,陈春先在中关村注册成立了第一家民办科技实体,成为永远值得人们纪念的“中关村第一人”。 如今,20年过去了,他并没有像柳传志、段永基等中关村的英雄们一样大红大紫,而是一直默默无闻地耕耘着。 有人曾对他说,你如果当初不“下海”,现在一定是中科院的院士了,你为什么偏要做这个“中关村第一人”呢? 为什么呢?陈春光用他颇具悲壮色彩的经历告诉我们: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硅谷情结”。 人们没有理由因为过去的失败和沉寂而轻视他什么,因为他的作用是历史不能抹灭的。相反,因为他的特殊身份与经历,人们…  相似文献   

15.
在不少人奉行“一切向钱看”的信条、纷纷下海大把捞钞票的今天,就有挣钱不为自家人享受挥霍的人。他们一心想着国家的富强、想着企业的发展,北京海淀清河地区的聚和酒家的老板冯福生便是他们中的一员。 冯福生1981年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海淀东升造纸厂,因学的造纸机械专业被领导安置在技术科跟图纸打交道。但由于当时企业不景气,小冯的抱负难以  相似文献   

16.
<正> 初次"下海"遇溺屡战屡败不气馁拥有建筑学和管理学双专业文凭的何伟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市天河区企业局工作。安逸的环境并没能驯服何伟庆那不安分的心,1992年的春天,何伟庆毅然下海做了当初最有争议的个体户!从日用化工到小家电,从食品到家具,努力并没有让何伟庆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得到的只是经济上的捉襟见肘和人们无尽的嘲笑。但是坚强的何伟庆从未言败。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的改造已经是沸沸扬扬,到中关村走一走,变化也已经呈现。此次的中关村改造,范围广包含的项目也很多。从道路交通、市政到绿化建设,真是面面俱到。而其中,我们电脑采购人所关心的各大电子市场及许多小品牌电脑公司也在改造之列。为什么要进行此次中关村的改造,如何改造,改造后的中关村什么样,中关村的改造又会对我们的电脑采购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种种问题,你都可以在本期的热点话题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8.
20年前,国家放开了商品贸易,一大批无业人员、个体户发了大财,成了富翁。接着国家放开生产资料领域,于是从事大规模物质流通的人很快变成了富翁。前几年出现了泡沫经济的代表产业房地产热,不少炒房地产的人一夜之间成了大富翁。如今知识经济正在向我们大踏步地走来...  相似文献   

19.
即使有一项金矿式的"原创性核心技术",要想基业长青,还要靠人、靠管理。方正的命运改变,自魏新入主后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始1990年代初,中国有过一次"下海"潮,很多公务员和知识分子就此转换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我跟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转折,只是机缘不同。世纪之交,我因为组织安排  相似文献   

20.
二十年前,国家放开了商品贸易,一大批无业人员、个体户发了大财,成了富翁;接着,国家放开生产资料领域,于是从事大规模的物资流通和企业生产的人很快变成了富翁;前几年,出现了房地产热,不少炒房地产的人一夜之间成了大富翁。如今,知识经济正在向我们大踏步地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