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森林资源资产清单,是森林资源资产占有单位发生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或其他隋形需要进行资产评估时,按规定向受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提出的需要评估的全部森林资源资产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的详细材料。除古树名木、珍贵的单株木以外,森林资源资产清单一般以小班或造林、抚育、采伐等作业小区(小班)为单位编制。  相似文献   

2.
实行“国有民营”企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炳煌(1)加强对国有资产的评估和监督管理,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试行国有民营的企业,对拟出租的国有资产需经企业职代会审议,并经过资产评估和认定,在认真做好资产评估的基础上理顺产权关系。现有资产原则上不低于当时市价转...  相似文献   

3.
从森林资源产权体系安排、经营模式、改革方式、变革机理、变革评价五个方面分析了国外森林资源产权的研究状况,认为森林资源放权经营可成为我国国有林产权改革的借鉴模式,但需要结合我国林业经济制度建设状况及产权发育程度实行渐进式的产权演进模式,并应加强对国有林产权改革的定量分析及趋势判断。  相似文献   

4.
林权是林业政策的核心,改革和完善国有林区现行的林权制度在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国有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林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步。本文通过现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避免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中国有资产的流失的思路和方法,保障林权所有者的收益权,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以此推动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对国有资产增值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国有文化资产的现状,分析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存在的问题,认为应该从监管理念、资产产权、监管体系和监管人员职业能力四个角度,改革、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6.
《现代经济信息》2006,(1):F0003-F0003
黑龙江省鹤北国有林管理分局于2004年9月24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国家林业局批准的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设立的国有林管理机构,其代表国家履行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行使森林资源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7.
林业会计应如何参与森林资源的经营管护,全面反映森林资源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成为摆在林业会计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韩晓霏 《经济论坛》2011,(2):200-201
在当前的资产评估实践中,森林资源是一类特殊的资源资产,在森林资源的评估实践中由于产权不清、政府干预、评估方法选取不当等原因造成评估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本文首先从森林资源的定义入手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森林资产常见的评估方法,并结合在森林资产评估中常见的问题,最后总结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今后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当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树明 《经济论坛》1996,(22):25-25
加速资产流动和重组是放开放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有效途径□李树明国有小型企业是武安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1995年以来,武安市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大胆探索和实践资产运营之路,加大对国有小企业的改革力度,取得明显成效。武安市在放...  相似文献   

10.
森林资源破坏引发生态问题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森林资源产权是产权经济学运用于林业领域中所建立的一个特殊范畴。我国目前的森林资源产权普遍存在着模糊与弱化的现象,并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和生态危机。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产权情况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并试图提出一些改革方法和构建我国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运用产权理论分析了我国新一轮林改前集体林权制度存在产权主体模糊、产权边界不清、收益权实现机制不合理、林木交易选择权被剥夺等现象,林改有助于产权主体的明晰、产权边界的界定、处置权的落实及收益权的确保。运用激励理论说明了对集体林权制度作进一步的合理安排应紧紧围绕利益杠杆,采取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以激发林农营林的积极性。国家具有"经济人"特性,运用国家理论论证了建立产权清晰、责权利明确的林业经营制度有助于其"经济人"富民兴林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在培育森林资源产权市场主体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制度障碍,包括相关法律的缺失,森林资源管理制度、组织制度、林业融资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等.为此,要进行制度创新,突破制约森林资源产权市场主体培育的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13.
林业物权是权利人对森林、林木、林地等森林资源享有的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以及与森林、林木、林地有关的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森林法》是构建我国林业物权制度体系的主要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集体林权是指集体组织对依法属于本单位的,森林资源所享有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由于森林资源具有稀缺性,经营森林资源能够产生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基于对森林资源使用和收益的现实需要,林权问题由此产生。笔者剖析集体林木、林地的产权问题,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价值分析,结合新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实际,从制度建设和法律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新疆全面推进林改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在以明晰产权为主体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推动林权流转,可以加速实现林权所有人的效用和收益,促使生产要素的配置由低效率向高效率方向流动.林权流转的实质,就是产权优化配置的过程,即发挥林业产权的可分割性和可转让性,经由市场价格机制作用,来获得更大的效用和收益的动态过程.文章在充分诠释以林地使用权为代表的林权流转的内在机理后,结合江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流转的实践,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益林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钦  魏远竹 《技术经济》2007,26(4):82-84128
首先,运用福利经济学理论论证了公益林生态补偿能够促进公益林保护从“非帕累托改进”转化为“帕累托改进”;其次,运用产权理论论证了我国公益林产权残缺、界定困难、得不到有效保护,政府应当在明晰公益林生态产权的基础上,制定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促进产权收益实现;最后,应用公平理论论证了我国公益林保护存在不公平现象,必须建立公益林保护费用公平分担机制,促使受益者对受损者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7.
针对秦巴山区自然地理概况、森林资源特点及林改现状分析,提出该区森林资源属于生态公益林。林改在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后,应处理好"生态林的规模化诉求与集体林权改革形成林地细碎化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生态林的周期长诉求与集体林权改革形成的林户短期利益追求之间的矛盾"、"生态林的公益性多重功能诉求与集体林权改革形成的林户单纯经济效益追求之间的矛盾"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秦巴山区生态公益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tudies the willingness to pay (WTP) for forest property rights in Viet Nam. We do so by asking respondents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two different forest property rights regimes where only the level of property security differs and all other forest plot characteristics are constant. We use this information to identify the value of the property rights security.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individuals are willing to pay for an additional area of forestland but that the amount offered appears to be inadequate to compensate sellers, as very few land market transactions actually take place. The results further indicate that income relates positively to WTP, irrespective of forest property regime. Wealth, age, and ethnicity also have an impact on the amount households are willing to pay. As expecte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mark-up on the more secure right. Econometric estimate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TP for secure and insecure property rights show that a higher level of female education, and household age decreas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WTP measures while the difference tends to increase as income improves. This has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as it indicates that households tend to evaluate the property rights institutions differently.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公共资源,无效的管理将导致资源的稀缺性进一步加剧。有效管理的前提是对资源产权的正确界定,国家管理与私人管理无法有效地解决森林资源的危机,多样性的参与式社区共管方式是森林资源管理模式的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20.
魏远竹  张春霞  陈钦  林玲 《技术经济》2008,27(3):123-128
福建省目前所开展的新一轮林改与林区的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林改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效用显著。林改不仅促进了林区的生产发展,增加了林农的收入,使其生活更加宽裕,还促进了林区文明乡风的形成,改善了林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并促进了村容整洁,加快了林区的民主管理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