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部审计准则是指导和规范内部审计活动的标准体系,内部审计准则的质量直接影响其所规范的内部审计实务的质量。在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中,应研究和总结一套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内部审计准则制定的全过程。基本原则是介于内部审计理论和内部审计准则之间的环节,有了基本原则这一桥梁,内部审计理论就能发挥其指导实践的作用,使内部审计准则成为一个逻辑一致的科学体系,更好地规范内部审计实务。简言之,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要达到科学性、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应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国家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中的主导力量,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国家审计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基本格局已经形成。目前,审计署正组织制定国家审计20个通用准则和25个专业审计准则,基本构建了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并充分体现国际公认审计原则的审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3.
2010年9月1日审计署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该准则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审计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是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也是各级审计机关制定审计业务操作规程的基本依据。审计准则的修订和颁布对促进审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具有重大意义,与旧的审计准则相比变化很大,对整个业务流程作出详细的规定,并提出了很多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1997年审计署发布了“中国审计规范”,为我国政府审计的主要方面提供了标准,目前中国国家审计已开始向着规范化的方向迈进。借鉴国际惯例,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审计准则是我国政府审计规范化、制度化与科学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本文拟从美国政府审计准则的颁布与演进过程及其体现出的特点等方面,来谈谈其对我国政府审计准则制定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5.
论独立审计准则制定的允当程序——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审计准则的实质是审计活动的利益相关者所达成的契约,这一性质决定了审计准则制定的“允当程序”是相关利益者充分博弈的过程。“允当程序”包括审计准则委员会的构成和审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公众的参与方式。参考AICPA审计准则委员会的“允当程序”,笔者认为“允当程序”应成为我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准则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审计准则委员会在构成上应体现职业界主导,审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应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6.
《审计月刊》2005,(10):54-54
近日,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介绍.在2005年底之前,将制定和修订发布17个审计准则,完成5个征求意见稿,加上过去发布并持续有效的26个准则(包括2个中国特有的审计准则),基本形成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7.
《西部财会》2005,(12):70-70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日前发布的《独立审计准则建设情况专题报告》称,到2006年底,我国将形成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审计准则体系。报告称,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制定工作起步较晚,有些项目尚未来得及制定,有些项目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审计准则,导致与国际准则体系不匹配,对准则的修订也滞后于国际审计准则。中注协表示,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局限性日渐明显,注册会计师不能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因此在修订准则时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审计准则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指南,在各个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审计准则的制定和修改一般落后于实践环境,因此,审计准则的适时修订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主要就中国审计准则建设的情况,以及审计风险准则问题和审计风险准则的制定和实施,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审计准则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指南,在各个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审计准则的制定和修改一般落后于实践环境,因此,审计准则的适时修订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主要就中国审计准则建设的情况,以及审计风险准则问题和审计风险准则的制定和实施,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总会计师》2006,(1):22-24
财政部基本完成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或修订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完成了48项审计准则的制定或修订工作.这标志着我国的企业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已基本建设完成。在北京举行的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楼继伟在作重要讲话时透露出上述信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法规、审计准则及会计准则的变化,分析了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准则的必要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准则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环境审计准则是环境审计人员执行环境审计的依据。随着我国环境审计实践的逐渐开展,环境审计准则巳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借鉴IS014000系列准则以及其它一些国家和组织环境审计准则的有关内容,探讨了我国环境审计准则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风险导向审计的新发展及其借鉴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布衣 《财会通讯》2004,(10):75-76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于2003年10月发布了一系列审计风险准则,其中包括《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准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和评估重大错报的风险准则》、《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风险的反映程度准则》和《审计证据准则》。这些准则(以下统称为“新准则”)将从2004年12月15日起正式施行。新准则有如下主要变化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韩露 《审计月刊》2007,(4):43-44
世界各国国家审计准则的制定和修改,都在“求同存异”中谋求合作与发展,与国际接轨是目前的审计潮流。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探讨了我国国家审计准则与法国审计准则在制定依据、演进过程、框架结构等方面的异同,建议我国应向法国借鉴先进经验,以完善我国政府审计准则;  相似文献   

15.
唐飞兵 《山东审计》2002,(12):11-12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冲击着各个领域,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改变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方式,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影响,其必然对传统的审计理论和实务产生很大影响。研究和制定我国计算机审计准则能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工作提供必需的指南,促进我国计算机审计事业的发展。一、当前计算机审计准则制定和完善所面临的环境1、理论研究的滞后性。审计准则是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相结合的产物,审计准则的制定需要审计理论作为指导。计算机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个独立分支,因此,它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理论,具有一…  相似文献   

16.
郑石桥 《会计之友》2021,(10):155-160
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准则是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建构的核心内容,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中的审计准则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准则的理论框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准则适用范围是各类审计主体,它与民间审计组织制定的财务审计准则的核心技术趋同;政府审计机关和政府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对政府部门这种审计客体都具有审计管辖权,审计准则制定权要以审计管辖权为基础,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准则应该由最高审计机关来制定;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准则目标模式应该是以审计质量观为主、兼顾审计责任观,框架模式应该选择单一模式,导向模式应该选择规则导向模式,结构模式应该选择业务类型模式;审计准则制定过程包括选定项目、拟定初稿、征求意见、修改定稿和准则发布五个步骤.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中的主导力量。审计署制定了国家审计准则,基本构建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并充分体现国际公认审计原则的审计准则体系。国家审计环境逐步优化,社会公众对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期望值越来越高,但国家审计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审计难、处理难问题,缺乏整体性和宏观性,以及国家审计的风险、责任和质量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对审计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审计实务的深入探讨。在此,笔者仅就国家审计的特点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8.
郑石桥 《会计之友》2021,(10):155-160
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准则是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建构的核心内容,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中的审计准则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准则的理论框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准则适用范围是各类审计主体,它与民间审计组织制定的财务审计准则的核心技术趋同;政府审计机关和政府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对政府部门这种审计客体都具有审计管辖权,审计准则制定权要以审计管辖权为基础,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准则应该由最高审计机关来制定;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准则目标模式应该是以审计质量观为主、兼顾审计责任观,框架模式应该选择单一模式,导向模式应该选择规则导向模式,结构模式应该选择业务类型模式;审计准则制定过程包括选定项目、拟定初稿、征求意见、修改定稿和准则发布五个步骤.  相似文献   

19.
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控制程序。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是指审计机关为保证每个审计项目按照国家审计准则而制定的控制程序或政策,是调控审计质量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审计准则制定的制度分析——制度经济学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审计准则亦称审计标准,是审计监督工作的基本规范,它就审计监督的原则和审计处理方法及程序作出规定,为具体审计规范、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从制度经济学视角来看,审计准则的制定是一种制度变迁,审计准则的具体制定将产生一定的经济影响。本试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出发,就审计准则的制定作一些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