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是对政府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的审计,以确定其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是国家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通过审计,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促进廉政建设,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行使着政府授予的行政管理权力,掌握着财政资金的收入分配,因此财政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合规、合法以及效益如何应作为审计的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在明确国家行政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的经营管理责任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经济审计行为,通常包括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以及离任审计两方面的内容。作为在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相比,在加强政府监督管理,预防、治理财务腐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审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审计机关行使职权、实施行政管理的行为,是政府审计机关比较其他审计组织而言特有的行为表现。审计行政处理行为和处罚行为是开展每一个项目审计都可能要实施的行为,用于纠正和惩戒违纪违法现象。本文从法律角度拟就对审计行政处理与行政处罚行为进行探讨分析,以明确二者的关系和区别。一、审计行政处理行为 审计行政处理行为是指审计机关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采取的纠正措施。审计处理的种类有:责令限  相似文献   

4.
政府审计,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和经济生活全方位独立进行的综合监督。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政府审计具有内生性的威慑作用。政府审计由政府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担负的是对全民财产的审计责任。范围涵盖了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拥有和管理国有资产的单位,都必须依法接受政府审计的监督。政府审计的主要特点是法定性和强制性,其主要功能是预警预防、揭示揭露、查处惩治和修补抵御。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市阿城区审计局在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处置、使用等方面存在许多共性的问题。对此,阿城区审计局向区政府提出了审计建议。根据审计机关的建议,区政府制定了《阿城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购置、使用和处置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释疑解惑     
问:有地方反映,地方政府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必须经财政部门委托,审计机关不能对国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结算进行审计,而应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这种做法对否? 答:一、《审计法》第五条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接受审计监督的国家建设项目,是指以国有资产投资或者融资为主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与国家建设项目直接有关的建设、设计、施工、采购等单位的财务收支,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7.
政府审计信息公开是腐败治理的重要途径。政府审计信息是审计机关控制的并反映所有政府审计关系人各种审计行为信息的总称。政府审计行为是最重要的政府审计信息对象。政府审计信息可以根据行为主体、行为发生逻辑、行为性质、行为对象、行为发生时间进行分类。目前在信息公开实践中,政府审计信息边界模糊、体系不完整,影响了政府审计信息公开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准确把握政府审计信息的边界,建立科学审计信息内容体系,优化审计信息公开的内容结构。  相似文献   

8.
国家审计模式即审计领导体制,是包括主要指审计机关隶属关系和权力划分等方面的制度和体系的总称。世界各国的国家审计大致可分为四种:立法模式、司法模式、行政模式和独立模式。我国国家审计目前属于行政模式。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因此,我国最高审计机关(国家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我国宪法还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一个三阶段动态博弈框架下,对政府随机审计过程中的政府审计机关与政府审计对象以及国家与政府审计对象之间的动态博弈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审计机关与政府审计对象之间存在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而国家和政府审计对象之间存在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政府审计对象接受国家实质性审计的概率是政府审计对象被政府机关审计发现违规或不作为后的惩罚倍数的单调递减函数,而政府审计对象的违规或不作为的概率分别是政府审计对象被政府机关审计发现违规或不作为后的惩罚倍数和政府审计对象的应尽义务或责任的单调递减函数,却是政府审计机关审计行为成本的单调递增函数。同时,结合研究结论和中国政府审计全覆盖的现实,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审计机关是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在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内设立的监督机构。从成立以来,各级各地审计机关之间基本上处于“孤立”状态,各自为政,相互协作和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交流、沟通还相当少。这主要与三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受审计体制影响。审计只是在业务上受上级审计机关领导,在行政上作为各级政府的一  相似文献   

11.
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内对其项目资金等适时进行监督的一种审计方式。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目的是保护国有资产在经济活动运行中的安全,保障和促进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防范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降低审计成本及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在国家经济健康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长江 《审计文汇》2004,(12):25-27
199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正式颁布实施。行政诉讼是近代国家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其目的是规范政府机关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审计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国家行政执法机关。审计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如果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就会引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3.
财政审计又称财政收支审计,是审计机关依照《宪法》和《审计法》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监督,是政府审计的一种形式。如何有效发挥财政审计工作服务政府、服务民生、服务社会,保护国有资产的职能,笔者结合工作经验,谈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14.
审计行政复议与审计行政应诉异同之我见田旭审计行政复议是指被审计单位和关系人对审计机关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作出的具体审计行政行为不服,而依照有关规定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要求改变审计行政行为的行政活动。审计行政应诉是指,审计行政复议后...  相似文献   

15.
所谓"国有论",就是政府审计机关只能监督国有经济的理论。由于受"国有论"的影响,目前相当多的政府审计机关的监督范围,人为地局限于国有经济,最多也只是涉及到了有国有资产的单位。从目前情况看,笔者认为监督范围问题已经影响到政府审计职能的发挥。一、"国有论"造成的监督"瓶颈" (一)政府审计的监督范围小于同级政府的管理范围。大家都知道,政府的管  相似文献   

16.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关键在于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法行政,而依法行政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实现政府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审计机关作为行政执法机关,要依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监督其他部门、单位执行国家经济法律、法规的情况遏制和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行为。通过审计,真正促使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得以贯彻执行。作为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审计机关自身的行政行为必须符合依法行政的根本要求。笔者认为,推进依法审计,要破除六种错误思想。供审计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政府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加之实行政府集中收付、采购,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相应减少,各项抛寸政财务活动日渐规范,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常规审计将不再是审计工作的重点、难点。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开展审计  相似文献   

18.
《审计月刊》2010,(3):63-63
汉川市审计局在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过程中,严格规范社会中介机构受托审计行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取得明显成效。该局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合同约定。审计机关与选定的中介机构负责人签定合同,  相似文献   

19.
绩效审计,又称“综合审计”、“全面审计”或“价值为本审计”。是指由具有独立性的机构和人员对政府单位或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以评价其经济资源使用效益及效果是否与预期目标相一致的审计活动。由于我国政府具有社会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双重身份,所以政府绩效审计的对象可划分为以下两部分;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公共工程及各项基金的机构和部门;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部门、拥有国有资产的企业单位。自1983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以来,政府审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监督财政财务收支、打击贪污腐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的经济监督,我国政府审计目前仍只处于传统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审计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政府绩效审计还相差较远,因此,深入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浅议审计行政处罚特点刘琼审计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执法机关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为审计机关依法行使行政处罚权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作为一种具体的行政处罚行为,审计行政处罚与其他行政处罚具有共同特点。如:是行政机关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