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而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农村建设需要以完善的社会保障和良好的经济为基础,注重环境的综合治理,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阻碍,治理生活污水极为重要。论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和治理农村污水的现状,为治理农村污水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问题十分突出,形势不容乐观。而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水体污染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水质安全更是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本文在借鉴了国内外改善水环境建设措施的基础上,就新农村生态化建设中安全用水(给、排水)的防污、治污、村屯绿化、环境卫生处理等方面加以研究和探讨,力求通过新农村生态水环境的建设和治理,使我国早日形成山青水秀的农村绿色生态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日趋突出。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营口市柳树镇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调查,指出当地污染源主要来自固体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畜禽生产中的排泄物3个方面。阐述了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提出了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选择对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全面理清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科学内涵,是选择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基础。行政主导型、合作型和自治型社区治理模式有着各自的特征,在新农村建设的不同时期需要采用不同的模式,方能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5.
乡村治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手段,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其所涵盖的领域包括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的各个方面,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建设规范的农村会计制度,更是我国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实施乡村治理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加强新形势下农村会计制度建设,对于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漯河市老窝镇三种生活垃圾治理模式为例,研究当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阐述了当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从传统的一元治理模式转向多元治理治理模式所取得的成效,从而呈现出政府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的角色、责任转变的必要性以及社会中其他组织在生活垃圾治理中的作用,继而有力的说明农村建立多元治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乡村卫生环境治理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陈强  袁宙琴 《山西农经》2022,(11):34-36
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部分。当前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然而农村文化建设却未能紧跟发展的步伐,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基层社会得以稳定和谐、政府治理效率获得提高的因素。基于此,分析了当前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广大的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介绍石家庄市平山县基层公共治理体制改革现状,论证跨乡镇建制的基层公共治理体制适合我国国情的结论。这种新的治理模式有利于有效政府的建立,是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有效途径。跨乡镇建制的基层公共治理体制是在一定区域内,多个乡镇在县政的协调下,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联合共建优质的公共事业中心和管理机构的公共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安丽 《山西农经》2020,(9):129-129,131
农村财务审计是农村经济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乡村治理离不开规范的农村财务审计。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监督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在新时期下农村各项经济政策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随着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稳定和完善农村财务经济制度体系建设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工作,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红霓 《农村经济》2007,(5):104-106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的环境问题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像弱势的农民群体一样,农村污染问题也处于某种弱势,急需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农村中普遍存在并日益加剧的农村污染现状,分析了污染的声生原因,提出了八大治理农村污染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湖北省乡村旅游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以期为湖北省乡村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北省六大乡村旅游发展热点片区的生态环境破坏情况、生态补偿主体、生态补偿的方式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研究构建湖北省乡村旅游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结果]恩施地区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的是生物环境,其他区域破坏较严重的均是当地的水环境。武汉、宜昌、恩施和鄂东乡村旅游区的生态补偿主体偏向于乡村旅游开发经营者,而鄂西北和江汉平原乡村旅游区的生态补偿主体偏向于游客,当地居民充当补偿主体的比例普遍偏低。武汉和江汉平原以政策补偿为主,宜昌和恩施地区以资金补偿为主,鄂东和鄂西北以物质补偿为主。[结论]湖北省六大乡村旅游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以乡村旅游开发经营者及游客为主的补偿主体和以乡村生态环境为补偿客体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该补偿机制在不同区域存在主客体和补偿方式选择的差异,这主要与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和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分析对合理规划农村建设用地,布局农村居住点,指导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湖北省自然环境特征,从市域和县域尺度,采用平均最邻近比率、平均分布密度和乡村聚落平均人数系统分析该省乡村聚落格局分布特征。[结果](1)湖北省乡村聚落整体呈集聚分布,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交通便利,水域条件优越,气候温和的地区集聚,总体上呈现"东密西疏"的特征。(2)中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在孝感市和黄冈市,孝感市云梦县、应城市、孝昌县,黄冈市团风县和浠水县的乡村聚落分布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各县。其中云梦县最高,为0. 447个/km~2。西部地区乡村聚落分布密度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其中老河口市分布密度最高,为0. 21个/km~2。(3)各省级直管地区乡村聚落分布密度差异较大,乡村聚落的规模各异。其中孝感市的分布密度最高为0. 328个/km~2,其次是天门市,平均分布密度为0. 289个/km~2,但聚落规模较小。神农架林区以发展林业为主,乡村聚落分布密度仅为0. 021个/km~2。[结论]基于湖北省自然地理特征,中东部地区乡村聚落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逐步向农业产业化迈进。针对乡村聚落规模比较小的地区,向中心村集聚,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加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土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湖北省成宁市为研究对象,采用1996-2006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的动态变化和区域差异变化,并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其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湖北省的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度的计算,对两个系统的耦合发展阶段进行深入分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方法]根据湖北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建立两个系统的评价体系,选取2010—2016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两个系统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耦合发展模式。[结果]湖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逐年增加,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发展水平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开始处于中度失调衰退,从2011年开始处于濒临协调发展阶段并开始稳定。[结论]湖北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增长势头明显,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在后续调整过程中要注重交通运输能力、文化事业发展、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化肥施用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是我国灌溉管理制度改革的产物,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建立改进了农村水利管理的方式,提高了灌溉管理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率。[方法]通过构建粮食主产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对湖北、湖南、黑龙江等3省61家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粮食主产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绩效水平总体较好,在所调查的61家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中,27.1%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绩效为优秀,28.8%绩效良好,13.6%绩效一般,30.5%绩效较差。[结论]总体上来看,湖南、湖北等2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绩效高于黑龙江。是否有产权、农户参与率、是否民主决策、培训次数、农户满意度、单位面积灌水量和水费收取率等指标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绩效影响最大。因此,政府适当放权,选取恰当的扶持方式,提升农户的认识,推广好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模式是提高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绩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湖北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湖北省农村劳动力现状及劳动力转移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青壮年居多、大多为初中文化程度和主要流向省外的特点。该文进而研究了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上并未对农业生产率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针对湖北省农村劳动力现状,从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加大资本投入及通过高科技提高自然资源使用率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保障湖北省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湖北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洪湖市南昌村作为典型村庄,采用历史资料收集、现场考察、问卷调查、农户访谈、水质采样分析等方式,对该村水环境、土壤环境及生产生活垃圾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污染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对进一步推动湖北省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构建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江西省为例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实证分析,认为存在病险水利工程多、灌区设施不配套、资金投入不足、水利设施重建轻管等问题,并指出构建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和管理长效机制的关键在于政府引导扶持,做好服务监督;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加强经营管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解决体制不顺3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探索土地因素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定居城镇意愿的影响,为农村转移劳动力摆脱土地束缚、顺利实现人口城镇化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方法]文章基于川鄂苏黑4省农村转移劳动力调研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了土地因素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定居城镇意愿的影响效应。[结果](1)土地利用自由度越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定居意愿选择会倾向于异地城镇,在乡镇、县城、地级市还是省会城市的选择上也倾向于往更高一级的城镇定居;(2)农地功能的感知程度越强,农村转移劳动力在乡镇、县城、地级市还是省会城市的选择上,会倾向于选择更高一级的城镇;(3)土地流转会推动劳动力定居于异地城镇,且在乡镇、县城、地级市与省会城市选择上更青睐更高一级的城镇;(4)受土地调整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会倾向于选择定居异地城镇,在乡镇、县城、地级市或省会城市中也倾向于选择更高一级城镇;(5)相对江苏省,四川、湖北及黑龙江农村转移劳动力更倾向于定居异地城镇和高级别城镇。[结论]农村土地是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定居城镇意愿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土地因素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定居城镇意愿的束缚,政府应着重关注放活土地经营权、强化农村土地流转服务、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等,同时政策的制定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解决农民增收有助于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法了解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而结合定量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从区域角度和时间角度对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特征及形成的原因。[结果]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整体上看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水平,其中江西省和湖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持平,高于河南省和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比重随时间的延长发展改变,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逐年下降,河南省和湖北省的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高于山西省和江西省,河南省和山西省的工资性收入比重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湖北省和江西省的工资性收入比重变化幅度不大。[结论]通过分析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的区域差异及形成原因,为发展和提高中部地区农民收入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