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特别是城郊农村的土地大量被征用,由此产生了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的总量已超过4000万,并仍在以每年约200万人的速度递增。被征地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维持家庭可持续生计的主要来源。要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根本的出路在于就业。截止到2004年9月底,石家庄市裕华区32289名失地农民中,劳动年龄段内(男16—60岁,女16—50岁)的有27460人,其中目前暂无业和处于失业状态的有9309人,失业率高达34%。  相似文献   

2.
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00年我国实际占用耕地4000万亩以上,按人均0.8亩计算,有失地农民5000多万,2002-2003年,更是征地的高峰年,据统计,这两年共征地2亿多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约1/8,失地或部分失地农民估计已超过2亿人,按照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和基础建设步伐,征地还在稳步进行,失地农民还在不断增加。按照我国土地法,“城市市区的土地属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城郊的土地属农区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农村土地承包法也明确了农民对承包地享有长期稳定的使用权、收益权,明确了土地流转收…  相似文献   

3.
魏青达 《特区经济》2008,(2):164-165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据估计,目前我国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可能高达4000~5000万人。"十一五"期间,预计每年新增被征地农民300万。与城市下岗职工相比,失地农民没有最低生活保障,没有稳定的就业渠道,缺乏政策和财政支持,显得更为弱势。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十分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近年来,失地农民上访案件呈急剧增加趋势。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种地无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亟待且必须解决好的一大社会问题。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已成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吕文广 《发展》2006,(7):18-20
一、现行土地征用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分析 据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召开的“新农村建设”新闻发布会上透鳝的消息显示,我国年均100多万农民失去耕地。据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通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目前,我国每年农村正常占用的土地达到了400多万亩,其中,农民耕地所占的比例约达200多万亩,这些被征用的土地大部分是依法使用的耕地,不包括违法占用的耕地。如果考虑到违规占用耕地,目前失地或部分失地农民的数量可能会更多。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流转现象趋向普遍,农民土地不断被征做他用。以土地作为其主要生产资料的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也意味着失去了重要的生活保障,而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措施的缺失导致失地农民权益流失,生活受到影响。本文以江苏省、陕西省为调研对象,在当地针对征地农民展开调研,通过对调查结果初步分析,了解当地失地农民补偿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提出了有效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论     
农民住房建设存在巨大浪费现在农村兴建住宅小楼房已蔚然成风。据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分析资料估计,今后20年,全国每年约有1200多万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地区,按照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用地153平方米计算,每年将新增闲置农村宅基地276万亩。  相似文献   

7.
王丽萍 《魅力中国》2011,(20):128-128
据估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有数百万农民因为农地被征收而因此成为失地农民。他们的土地被依法征收后,家庭人均耕种面积少于0.3亩。截至目前,全国失地农民总数大约为5000万人,其中完全失去土地、没有工作的农民至少在1000万人以上,占失地农民的20%。显然,失地农民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如何保护这一群体的基本权益,现如今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先是通过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不足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针对如何保障失地农民权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时期。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一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由于失去赖以生存和保障的土地,失地农民面临着诸多风险,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养老保障,这已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志军 《开放潮》2005,(8):62-63
长期以来在我国,农民以土地作为自己的基本生活保障。土地保障在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对农村的稳定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出现了大量失地农民。目前,由于农村整体的社会保障水平不高,而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和一般农民相比更缺乏生存的保障,加上我国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使得失地农民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弱势群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000万失地农民,如何确保这些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蔡铨 《湖南经济》2003,(11):17-18
近几年来,随着我省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农民人均耕地面积日益缩小,有的农户甚至完全失去了耕地。在土地减少或完全被征用后,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情况怎样?他们的生活有哪些困难?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农民的心态如何?为此,湖南省农调队对浏阳市、赫山区、冷水滩区、湘潭县、衡南县等县市2000年以来失地农户(人均耕地面积在0.3亩以下及完全丧失耕地的农户)共100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失地农户的境遇不容乐观,许多人文化素质不高、资金缺乏、没有技能,失去耕地则意味着“下岗失业”,他们的生活和生存面临严峻挑战,部分农民因此而返…  相似文献   

11.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大量占用农村土地,使全镇15000多户近5万农民失去土地2万4千多亩。镇政府采取措施,使失地农民就业有渠道,生活有保障。管活拆迁补偿款,确保失地农民年年有经济收入。一是把土地出让金存入企业,由企业每年以1千至5千元不等的租用金支付。二是把出让金存放区国土储备中心,由国土储备中心每年以利息形式支付给农民,  相似文献   

12.
陆贺赟 《浙江经济》2005,(22):44-45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农民人均耕地面积日益缩小,有的农民甚至完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如何在征地过程中既保证政府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又兼顾失地农民的合法利益,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提出近期提高补偿并建立失地农民保障体系、中期实现失地农民与市民保障体系的完全接轨、远期逐步实现产权边际变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失地农民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特殊贡献群体,在经济振兴、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他们顾全大局,失去土地,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但也引发了失地农民失去最基本的长期生活保障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失地农民生活中有哪些困难,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失地农民的心态和真实想法,切实做好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日前,我们对太和县旧县镇16户失地农民家庭进行了重点调查。现就有关调查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潘锋  毛锦凰 《发展》2006,(6):22-24
在中国这样一个典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条件下,由于城乡之间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渠道等尚处于分割状态,农民土地一旦被征用,就必然导致一大批农民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失去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这部分失地农民,既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城镇居民,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村民,而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如何对这部分失地农民进行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因此,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及今后政府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他们的权益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失地农民的权益如果得不到及时的保障,将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巨大障碍。以青海省平安县临空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为例,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以期望能够对全国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较多地区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现在农村兴建住宅小楼房已蔚然成风。据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分析资料估计,今后20年,全国每年约有1200多万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地区,按照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用地153平方米计算,每年将新增闲置农村宅基地276万亩。  相似文献   

17.
黄芳娜 《特区经济》2010,(12):175-176
土地是农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和生存基础,拥有土地是农民与社会其他人群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农村家庭的核心秉性。由于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由于各地经济加速发展,需要征占农民的土地,一部分农民因此失去了土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以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阐述了地租的产生及其最终的归属和分配问题,可以为保障我国失地农民权益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地农民的现状。失地农民是指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因非农建设需要征用农民集体土地从而失去土地使用权的那部分农民。中国正在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大步迈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离不开农业的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也必须以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为前提。在这个过程中,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要素被重新优化配置,利益格局被重新调整,部分农业用地、居住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大量农民离开土地变为城市居民,形成农地非农化、农民市民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民失地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城乡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征地的趋势成为必然,而世世代代以土地为生存依据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所有的保障。目前,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主要采用的是一次性的货币补偿方式,而一次性给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农民失地问题能否解决好,必将影响到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乡村的进程。正是基于农民失地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本论文围绕这一热点问题展开研究,试图为解决我国农民失地问题提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项目建设中政府征用了大量的土地,由于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失去了惟一的保障途径——土地,导致大量失地农民转化为城市贫民。而且随着城市化建设力度的加大,土地征用仍然不可避免,失地农民队伍将越来越大,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及经济学界亟待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针对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