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击华为”这并非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官司,华为在国际市场咄咄逼人的气势,使倍感威胁的思科终于举起武器。 华为与思科的直接交锋,从1999年就开始了。那时,长期专注于电信设备制造的华为第一次在中国推出了自己的数据产品:接入服务器。一年之内,市场攻击性极强的华为就抢到了中国新增接入服务器市场的70%。随后,华为开始延伸到路由器、以太网等主流数据产品。2002年,华为在中国路由器、交换机市场的占有率直逼思科,成为它最大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2.
林涛 《中国企业家》2005,(16):64-66
合资近2年,这家华为旗下最重头的合资公司是如何运营,又将走向何处?华为3Com第一次被关注是2003年11月成立时,那场著名的“思科诉华为”官司就在当年10月1日以双方签署和解协议而告一段落。而在官司过程中给华为很大支持的美国3Com公司则与华为合资建立了这家公司。到今天,这家合资公司已经运营了近两年时间。然而,当它再次被关注时,却是因为一条从海外传来的消息:3Com公司对外宣布该合资公司在2004年亏损1450万美元。面对亏损消息和由此带来的猜测,华为3Com却始终保持沉默。这与母公司华为对外界一贯保持的低调风格相契合。  相似文献   

3.
经过一年半的缠斗,早在你看到这组封面报道两三个月前,思科诉华为侵权这桩近年来知名的跨国官司就已经尘埃落地了。 为什么现在还要去追踪、还原这起诉讼的始末? 《中国企业家》认为,以思科诉华为案为切入点、为横断面,是观察华为——现在这家国际化触角最为广阔、深入的中国企业——正在经历的巨大蜕变的最好视角。对于一个正在高速运转的物体来说,一点微小的外力都有可能被急剧放大从而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内在结构。2002年末,正是华为“发展中国家市场遍地开花,欧美市场初战告捷”、即将迎来在国际市场大步跨越的时刻,思科之诉就是那“微小的外力”,它是击中华为这样一家中国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还是促使华为的国际化水准成功升级。  相似文献   

4.
张林明 《经营者》2005,(6):62-65
奇瑞进军海外受通用阻击,这是摆在尹同耀面前的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得当,奇瑞极有可能利用在国际上的官司打出名声,就像华为大战思科一样。尹同耀能否再续“华为传奇”,带奇瑞走出困境,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5.
2004年,华为彻底破解了思科的知识产权围困,这使它被当作中国企业突围国际化壁垒的英雄。 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在国际化道路上因知识产权、反倾销、技术壁垒等屡屡碰壁的2004年,任正非领导的华为迎来了国际市场全面收获的好日子。如今,海外市场收入已占华为总收入的30%,预计在2004年,华为海外市场的销售将继续保持100%的增长,预计达到20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共和律师事务所胡晓华就华为股权纠纷案进行了分析。她并不看好刘平一定能打赢这场官司,但也并不觉得华为能轻易摆平这件事,在她看来,华为一案确实把中国企业很多不规范的员工持股问题暴露出来了。  相似文献   

7.
好书推荐     
《要学就学真华为从〈华为基本法〉到华为基本做法》本书由“华为基本法”撰写组组长彭剑锋教授作序,“华为基本法”建设发起人谭长春博士深度剖析华为30年的管理精髓,客观还原了“真华为”作为国际知名企业的成功要素,对企业决策者、管理者有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经过一年半的缠斗,早在你看到这组封面报道两三个月前,思科诉华为侵权这桩近年来知名的跨国官司就已经尘埃落地了。  相似文献   

9.
霍去病17岁成为英雄,19岁成为将军,22岁已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任正非要毫不含糊地去发现成就无数个霍去病!这关乎华为的传承,关乎华为的未来,关乎一个极大的颠覆式创新的成败。李克强总理元月4日视察华为,对华为一系列新产品和组织制度上的创新赞赏有加。新闻报道没有提及的是,华为已启动了新的百年征程:尊道贵德重术,建设一个根深蒂固长生久视的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10.
思科起诉华为,从表层看,是华为对思科的市场冲击太大而致使思科动用法律手段打压华为。 但是,更深层的问题是: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预防企业危机的危机管理措施,不重视知识产权问题,已给跨入WTO门槛的中国企业带来“震撼性”的冲击。这样的教训,在过去已发生,今天仍在发生,希望明天不再发生。 华为与思科的这场官司,世界关注,更应引起国内企业的高度关注。不论谁败诉,损失肯定巨大——那是一个市场的丢失!因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稿件,希望能对国内企业敲响警钟,让企业家猛醒。在今天,中国经济已与世界联成一体,如果仍保守着小农经济的心态,在今后的经营中,谁能保证华为思科案不再重演?当我们今天高喊“落后就会挨打”的时候,已不仅仅是指武器装备的落后。切记,不能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就是一种落后,同样也会遭致挨打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吴楠 《价值工程》2021,40(33):155-157
全球化发展的宏观环境,是华为进一步培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依据.本文运用PEST模型,基于全球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华为全球化竞争的特点,从国际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等全球化视角,分析华为全球市场竞争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间,华为再次引起中国业界的关注,诸多企业把华为作为学习的标杆,有的提出要成为某某领域的华为。引发这一现象的背景是,在金融危机中,华为不仅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而且其国际化步伐一直迈得坚实有力。上年华为国际收入已占其销售收入的75%,  相似文献   

13.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经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败多胜少、逐渐有胜”来形容华为的国际化之路,而他所采用的手段则可以用“农村包围城市”来概括。1996年,华为为和记电信提供了以窄带交换机为核心的商业网产品,从中获得了一些和国际企业合作的经验,这可以视为一次迈向海外市场的练兵。此后华为的眼光盯在了发展中国家:1997年,华为在俄罗斯成立合资公司,4年后,在俄罗斯的销售额超过了1亿美元。2000年,华为大举进入亚洲市场,先后在印度、印尼、泰国、孟加拉、柬埔寨、尼泊尔、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打开市场,成为亚洲最主要的GSM/CDMA…  相似文献   

14.
秦姗 《中国企业家》2014,(14):70-73,9
荣耀虽然淡化了华为色彩,但完全自立门户仍需要时间互联网娱乐精神“玩坏”了很多词。在罗永浩开始做锤子手机之后,情怀这个词就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含义。但即便如此,荣耀6的发布还是被很多到现场的人赞叹“有情怀”。从微信邀请函的新颖设计,到发布会现场的各个环节,一以贯之了这个新手机品牌要传达的精神“勇敢做自己”。发布会上,荣耀新掌门人刘江峰,作  相似文献   

15.
法国数学家洛朗•拉福格加入华为后首度亮相:“我叫洛朗·拉福格,是一名数学家,我在2002年获得了菲尔兹国际数学奖,此前我一直在学术界工作,对这个领域(工业界)知之甚少,直到三个月前加入华为,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探索新世界之旅……华为准备在拓扑斯理论领域进行投入,从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来看,拓扑斯理论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坦诚地讲,我一开始并没有想到会在华为实现这一切……在华为,我发现一种战略的思考,这种战略思考在学术界都很难达到同样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在国际市场上经历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演绎了从一个销售产品到推销方案和服务,从拼价格到树品牌,从非主流到跻身世界主流设备提供商的一个嬗变过程。驶向海洋的华为,在前行中仍然有很多未知的更多,更险、更大的“世界级”险流和风浪的考验。从华为“出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有形的东西是很容易学到的。真正难的是看不见的部分,为什么大部分的中国公司在无技术含量的消费品上也难有作为,原因即在于此。华为总裁任正非说,“华为面对的跨国公司不仅是竞争者,更是老师与榜样。他们的营销方法、职业修养、商业道德,都给了我们启发。我们是在竞争中学会了竞争的规则,在竞争中学会了如何赢得竞争。”华为在企业国际化的做法和经验给任正非的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解。  相似文献   

17.
读书     
《长三角》2011,(7):86-87
《任正非这个人》 作者:周君藏 中信出版社2011-4 华为是一家十分独特的企业,其分散的股权结构、出众的国际市场业绩以及对自身形象和战略的严密保护,使得华为成为一条罩上了神秘面纱的“中国龙”。这条拥有十万之众的“中国龙”的精神核心——任正非,激起了无数人的想象。  相似文献   

18.
<正>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第16条第(3)款用“禁止”性规定扩大商标权利范围,提出商标反淡化国际保护制度的重要原则,被各国所重视。借鉴国外驰名商标反淡化成功经验,在驰名商标反淡化法律制度保护下,针对驰名商标淡化行为特征,在市场商标运营操作中提出一套中国企业强基固本的驰名商标反淡化的措施,是中国企业创名牌,保名牌的战略之举。  相似文献   

19.
张建国 《国企》2020,(10):84-85
我1990年加入华为,在华为的工号是“025号”,2000年时是以华为首任主管人力资源副总裁的身份离幵华为的。我去华为时,华为只有二十多人,到我离开时,华为已经有2万多人了。我既是华为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者、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这段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家》2007,(23):72-73
实事求是,在商言商,目光远大,国际影响力深远,胸怀宽广。——黄卫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2007年,未上市的华为不得不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国际化连战连捷,而在国内,华为却承受着日益加重的社会舆论压力。沃达丰,华为作为新晋供应商获得这家全球最大电信公司"2007全球杰出表现大奖";意大利电信,这家在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