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本土化趋势下,"中国红"作为中华民族的国魂色、最具中国特色,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标志设计中被广泛运用。本文探讨了"中国红"的色彩特征、精神文化内涵、在标志设计中的意义以及在标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中国红"在彰显民族特色、传承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应把握时代特征和现代审美心理,突破传统框架,提升设计层次,增加标志设计的文化附加值。  相似文献   

2.
告别德鲁克     
学德鲁克的理念容易,学德鲁克的为人很难。我们终于要生活在一个没有德鲁克的时代了。周六出差回来,在同事的博客上首先看到了德鲁克去世的消息,第一个感觉竟是“这是个谣言多好”。老人在加州的家里安然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一如他一贯平静的风格。1998年《IT经理世界》刚刚成立的时候,正好德鲁克的自传《旁观者》也在国内第一次出版发行。那时我们很多关于媒体运作和新闻报道的知识,都来自于书中关于他记者生涯的内容,以至于一段时间内我们的选题会经常开成《旁观者》的讨论会。书中那种谦虚聆听,忠实记录的态度深刻影响了这本杂志最初的记者和编辑,并慢慢传承下来,在今天说这是对《IT经理世界》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3.
书脊是一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人形象地称为"书籍之眼"。当今的书籍设计强调设计的整体性,书脊与书的关系本身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书脊作为书的一部分,会影响到"书"这一有机整体的各方面。书脊不仅是连接封面封底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整合了封面、封底、内页。从这一角度讲,书脊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本书的效果。书籍设计家吕敬人先生提到过:"书脊——书在表示空间中的主角",可见书脊的重要性。书脊的空间虽然很小,但是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与设计。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传达信息的重要工具,其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现代字体设计一直在努力挖掘其文化底蕴,亦在通过其图像性的外观来表达更多的人文情感和审美意趣,而不是单纯的设计其表象。探索汉字意境的营造,寻找现代设计与汉字内在意境的结合点,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风格,是现代字体设计一直所追寻的。  相似文献   

5.
设计必须依靠文化的滋养,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青铜器的传统形式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感,因此,深入了解认识青铜器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美学意义,深入研究青铜器造型艺术在现代容器设计中的应用,为现代容器造型的设计和发展寻求新的理论依据,从而更好的推动现代容器设计的发展。文章从几何形体构建形体、象生手法构形以及形体的虚实空间三个主要方面研究了青铜器造型艺术在现代容器设计中应用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在传承文化理念的今天,研究青铜器造型艺术在现代容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能使我们设计创作出展现中华民族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而独树一帜的现代容器造型设计,从而更好的推动现代容器造型设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书籍的装帧设计是我国古代文化内涵和现代审美观的融合与传承.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它利于书籍的保存和使用;作为一种艺术工具,它与书籍的其他部分构成良好的互动,以传达书籍内容;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则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狄尔和肯尼迪在《企业文化一现代企业精神支柱》书中说,每个企业都面对自身的现实环境,环境往往决定着企业的性质、经营方向、经营特色和市场行为。那么,我们在走"资源能耗少,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新型工业化的转型时期,作为基层车间,应当怎样面对自身的环境,以怎样的企业文化氛围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凝聚智慧"呢?一、"赛马机制"激活员工潜能,叫响"企业兴旺,员工富裕"1.实行"岗薪制"过程中,员工欢迎"赛马"。传统的级别工资制度,让一部分职工习惯了,怎么干,  相似文献   

8.
《现代班组》2012,(2):56
在我国古代,"信"字是人不是物。"信"不是信件信函的意思,而是指送信的人。这里的送信人既包括递交函件和传递消息的人,也包括外交使臣。《史记》:"说楚王发信臣。"《世说新语·雅量》:"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古乐府诗句:"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资治通鉴》:"宜急追信改书。"《越绝书》:"越绝粮,使素忠为信,告祟于吴。"等等。上文中的"信"都是使者,即送信人的意思。文中的"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  相似文献   

9.
唐代服饰传承中国传统服装色彩搭配特点——配色在协调色与对比色组合中追求和谐,对现代服饰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通过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服饰文化,借鉴古代设计中审美元素,来为我们设计提供新鲜养分。  相似文献   

10.
景学成 《工业会计》2007,(6):I0006-I0008
对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很多人持“狼来了”的态度。但我认为,还是要转变观念。多年前我就在《走向现代金融制度——兼论中国金融业“入世”》一书中指出,中外资银行间是竞争不是斗争,是对手不是对立。这种竞合关系将集中体现在资本市场的运作如QDII、QFII、基金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  相似文献   

11.
书籍是知识的宝库,读书乃摄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故,历代的文人学者大都以书为伴,以学为乐。爱国诗人陆游云:"读书有味忘身老";民族英雄郑成功亦云:"至乐无如读书。"明人王心斋曾写过一首《乐学歌》,歌曰:"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从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前人有关读书之乐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读书确有味之无穷的三"乐"。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国,书籍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不同时期的需要,书籍设计的理念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了"书籍形态设计"的概念,主张书籍设计应该达到"内、外"之间、"形、神"之间的和谐、统一。书籍有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一种平面化的视觉载体,并且被定向思维局限在狭小的二维空间中,封面设计成为书籍设计代名词。不过随着设计观念和印刷技术的变革,书籍设计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立体性和多维性特  相似文献   

13.
石油精神石化传统形成于"我为祖国献石油""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生动实践中,见证了党带领人民创造丰功伟绩的辉煌历程,折射着"中国精神"的时代风貌,也是激励人们爱国奉献、接续奋斗的精神财富和动力源泉.河南油田坚持健全完善常态化宣传贯彻机制,聚焦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主线,加强宣传教育的内容建设体系化、精神宣讲特色化、...  相似文献   

14.
一本好的书籍往往是可以读上多遍的,读者会根据不同阶段的实践经历和心智体验,生发出很多新的理解和感悟。最近,笔者在重读《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时,就忽然联想起了这样两件事:  相似文献   

15.
我们国家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历经了五千多年的发展,积累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传统的建筑文化影响下,对于现代化建筑方面的设计也有了比较大的推动作用。在现如今的建筑设计当中,设计人员应当将传统的建筑文化完美的融入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本文对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探索,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管理概念和理论满天飞的今天,理查德·费曼的话是让管理者保持清醒的一剂良药,提醒人们要增强辨析能力,成为自己的思想领袖。如今的商业界充斥着由自封头衔的思想领袖和所谓的管理大师撰写的商业管理书籍,这些书热切地向我们宣布成功的秘诀,为我们指出迈向伟大企业的道路。拙著《光环效应》的主旨就是披露这些畅销书的错误思想,驳斥这些缺乏根据的论点,从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拉斯的《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的提高,纷繁多样的节日在给人们带来欢乐氛围的同时也淡漠了某些元素。在礼尚往来之间,我们感受着传统节日带来的情怀,也越来越注重对节日礼品包装的要求,不仅注重包装的实用功能,更注重它的文化和审美价值。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礼品包装常常以独具特色的传统元素作为设计的要点,但也随着现代人的审美变化而改变。在很多时候我们提倡传统文化的复苏与运用,但这并不是让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照搬、照拿,而是要根据当今时代的脉搏,在承袭传统艺术的同时,也要将多元素融合,形成新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18.
"设计"一词是由拉丁语"designare"派生而来的,而设计的思想早在远古人类的旧石器时代开始就萌发了,经历从包豪斯开始的设计思想变革。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设计,都经历了一条坎坷不平的发展道路,新的生产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视角,传统的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工业化大生产相结合逐渐形成一门融社会、经济、政治、科学、艺术等众多因素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构成现代设计的全新面貌。由于地域与民族文化的不同,设计的风格也比较迥异。有的民族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设计,有的则在大潮流下失去自我,保持自我的方式是继承与发扬传统特色,不是拿来主义,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这些传统文化并不会随着时间的增长、朝代的更替和技术的进步而消逝的。笔者通过比较现代的审美和传统的手工工艺做一套能让人眼前一亮并为之震撼的设计。这个毕业设计是以北京的中轴线作为创意,设计并完成名为《北京的线》的书籍设计,以当时的建筑艺术风格与现在速写元素相结合,制作出来的一套既复古又特色的设计。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北京是一座历经金、元、明、清四朝的古城,至今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中轴线即子午线,好比北京的"脊梁",坐落在中轴线上的建筑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北京中轴线不仅是这座城市布局空间的线索,也是城市历史的一条线索,北京城的城墙、坛庙、集市、街道,都以严谨的对称表明了中轴线的重要性[1]。整个作品都是从北京中轴线的角度出发,通过书籍来呈现具有特色的创意书籍设计。本次毕设用了以手绘图画为主、文字介绍为辅的方式来做。希望通过此次设计及推广,可以把手绘这种渐渐被人淡忘的能力,重新带回当今我们生活中。希望人们能够通过了解北京元明清建造的中轴线,并通过线上的建筑,进一步感受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传统文化与魅力。  相似文献   

20.
<正>《大败局》告诉我们:从别人的失败中汲取养分,不断超越自我,比纯粹仰慕、模仿成功者更能持久《大败局》是一本剖析企业败局背后的真相以警醒后来人的书,被誉为关于中国企业失败的MBA式教案,曾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图书"之一。作者在跋中说到:"这不是一本阐述原理和发现真理的书,它仅仅是记载了一些著名的灾难,希望后来的人们能够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