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从1999年开始试点,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行.2004年,国家对助学贷款政策和运行机制进行了重大了改革,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负担;按照风险分担原则,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对开办助学贷款业务的银行给予相应的风险补偿.通过将高校纳入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体系和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国家助学贷款的运行效果虽然有了一定改观,但是还款违约率仍然居高不下.因此,本文从现状和原因出发,结合国外的有关成功经验,多角度分析了风险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国家助学贷款为高校贫困生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我国在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过程中,由于有的学生偿还能力较低、偿还意愿较差,贷款制度设计欠缺,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等原因,发生学生助学贷款违约行为,贷款违约率较高,加大了政府、高校和银行管理成本,制约着助学贷款的持续良性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应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增强学生诚信意识、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完善贷款制度设计、健全高校资助制度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包月辉 《经济师》2012,7(2):49-50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府政策性目标与银行商业化经营矛盾日益凸显,分析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阐述以生源地贷款为主,突出借款人与监护人共同承担还款义务,配以政策性奖励机制,辅以国家助学贷款、消费贷款等,构建新的国家助学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4.
赵修渝  肖强 《经济师》2005,(11):108-109
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看,国家助学贷款是应对高校收费改革的一种典型的帕累托改进。然而学生还贷率低而造成的高风险让银行面临退出的困境,由此国家助学贷款出现较大的供给缺口。应用信息经济学分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造成当前学生还贷率低的经济学原因,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建立信号传递机制和信用激励约束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为突破国家助学贷款中的困境,文章对助学贷款进行机制设计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执行阻力重重,大学生信用意识淡漠,拖欠贷款问题突出,信用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因此,研究大学生信用问题,建立大学生信用法律制度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近 年来 ,由于高校扩招和收费改革使在校贫困生增多且相当一部分无足够经济能力完成学业 ,为了使贫困学生不因经济问题而失学从 2 0 0 0年 9月 1日起 ,中央贴息国家助学贷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面向全国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 ,并由国家财政对贷款 5 0 %的利息进行补贴。中央贴息国家助学贷款确实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机制市场化的进程 ,为贫困大学生求学之路解了燃眉之急 ,但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承办的国家助学贷款虽有明显的政策性 ,但本质上属于商业性贷款 ,是一种以信用方式提供的个人教育消费贷款。由于我国的信用体系还很不完善 ,使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其中主要是信用风险。为了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问题 ,政府、银行及学者都对此进行了许多研究。本文拟从信用违约期权的角度来对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信用风险管理进行一些探讨 ,以期对国家助学贷款这一利国利民制度的全面展开有所帮助。一、国内学者对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的研究信用风险指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说存在四种基本的风险管理技术 ,即 :规避风险、防范和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7.
银行担心贷款无法收回,因而贷款工作进展缓慢。为加快河南省助学贷 款的步伐,银行应大力开展农村信用社助学贷款业务,直接面向学生家长发放助学贷款,控制贷款风险;以助学贷款为契机,与高校合作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为将来建设全国性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做准备;各高校应配合银行做好助学贷款工作,教育学生树立诚信观念,认真履行还贷 义务。  相似文献   

8.
从助学贷款看信用和信用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目前高校实施助学贷款过程中反映出的两种相反现象 ,可以看出主要原因是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信用观念淡薄 ,缺乏基本的信用知识。为此 ,首先应该组织宣传、学习现代信用知识 ,从而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观念。同时 ,更重要的是要尽快建立规范的个人信用制度 ,从制度上来保障助学贷款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银行、高校、学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所采取的主要资助政策,但是近年来贷款学生的高违约率使国家助学贷款的施行陷入了困境.本文通过对银行、高校和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中行为的博弈分析,建立了博弈模型.高校必须主动与银行合作才能更好地防范自身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风险,提出了高校在防范国家助学贷款风险中的角色定位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资助大学生学业的重要业务,然而信用风险巨大已经成为了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重大问题。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评估体系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之前有关农村借贷的文献。基于“北大一花旗中国农村金融调查”数据,我们对数据结果进行初步描述。根据调查,大多数农村家庭可以在需要时获得信贷;他们会根据不同用途通过不同渠道进行借款。家族间的零利率贷款和向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是信贷的两个主要来源;超过一半的贷款是亲朋问的免息贷款。调查也显示出,很多家庭对于申请贷款没有信心。另外,“利率太高”和“申请程序繁琐”、“没有足额贷款保证”也成为贷款的障碍。研究还发现,从农村合作信用社获得贷款的决定性因素是“偿付能力”和“个人信誉”,而后者其实也可以被解释为“偿付能力”。除了这两个因素,能够提供担保人或抵押品,甚至有内部人(例如农村信用社职员)的帮助都可以对获得农村合作信用社贷款起到积极作用。最后一部分,我们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两个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现行传统农村信贷投放的规模和效益,而新的联保贷款和担保贷款模式既不需农户的实物抵押,也部分规避了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要完善农村担保贷款制度,应采取措施积极扩大贷款担保主体;发挥政府对贷款的引导和保障功能;拓展涉农企业对农村信贷的担保职能;完善农村信贷激励机制;大力拓展对"三农"的金融保险业务;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对农贷的奖励和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3.
Interest in public loans to fund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increasing in the last decad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general welfare properties of government-created credit markets for education in a three-period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 with physical and human capital. It shows that the mere existence of public credit markets is second-best in nature, and cannot decentralize the optimum. Achieving the first-best “Golden Rule” balanced growth path requires a government loan system that lends the amounts required for optimal investments in education and an optimally chosen pure pay-as-you-go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tudent loans and pensions thus appear as two inseparable elements of the policy that maximizes social welfare.  相似文献   

14.
健全中国个人信用机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借鉴国家成功经验,结合中国个人信用的现实情况,构筑符合中国特色的个人信用机制,须尽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管理的法律制度,培育信用管理人才,宣传信用文化,培育专业的信用评估机构,积极探寻完善中国国情的个人信用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机制的建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借贷关系日益复杂,银行对企业的放贷面临新的挑战。企业为了获得贷款想方设法隐瞒自己信息,银行为了避免损失,极力加强监管力度。由于商业银行(放款者)与企业(贷款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所以它直接影响银行的贷款风险决策。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之际.针对信贷风险大案频发,巨额不良资产难以消除的现状.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出发,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对银行授信审批全过程展开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国内商业银行在授信审批过程中存在信息制导的恶性发挥,从信息源到信息传递再到信息处理都存在虚假、错误信息,并产生叠加、加剧叠加和错误放大,出现了“集体失信”,引发信贷风险产生。从银行实务操作可行性出发,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为在当今经济发展世界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如何控制和防止信贷风险提出了新的信贷理论和实际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17.
积极的小微企业信贷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群体的绝大部分,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突出.小微企业贷款难,既有企业自身和商业银行方面的原因,更有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小银行存在歧视、资本占用系数的规定缺乏支持小微企业贷款的充分安排、贷款指标没有充分向小微企业倾斜等信贷政策方面的原因.因此,应牢固树立“小微企业贷款≠高风险贷款”的理念,将主营小微企业贷款的小银行当作发展小微企业的战略重点,降低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权重和资本匹配系数,信贷指标分配向小微企业贷款倾斜,实施积极宽松的小微企业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18.
With this work, I aim to enrich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the Czech Republic with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bank lending. Using a panel of quarterly time series for Czech commercial banks for the period 1996–2001, I study the overall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changes on the growth rate of loa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ply of loan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redit market's supply side allows us to make inferences on the operativeness of the credit channel (the bank lending channel and the broad credit channel) of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 find that changes in monetary policy alter the growth rate of loans, with considerably stronger magnitude in the period 1999–2001 than in the period 1996–1998. From the analysis intended to cap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ply of loans, I conclude that the lending channel was operative in the period 1996–1998: I find cross‐sect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lending reactions to monetary policy shocks due to the degree of capitalization and to liquidity. For the subsequent period 1999–2001, the results also show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due to bank size and its bank's proportion of classified loans. In the context of steadily decreasing interest rates, this can bolster the supposition of financial frictions between borrowers and lenders and hence, that of an operative broad credit channel.  相似文献   

19.
张改清 《经济经纬》2008,(2):129-131
农村民间金融的交易渠道主要依靠村落人际关系网络,相互之间的信任成为其交易的基础;基于血缘、地缘和业缘的关系型民间信用借贷具有"自我履行"的功能,使农村民间金融能够从农村独特的社会环境中内生出来;随着农村人际关系的稳定性和同质性下降,特殊性信任基础弱化,金融交易的风险和成本增加,农村民间金融呈现出内生的层阶递进性;中国农村由"道义金融"向"契约金融"转变,尚需经历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uses bivariate probit analysis to model the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dition of being credit-unconstrained and holding loans as well as to ascertain determinants of a household being credit-unconstrained and likely holding consumer and real-estate loans. It documents that family size, education, permanent and transitory incomes, among others, affect Spanish households’ desire and capacity to hold loans. Furthermore, these factors were found to affect demands for real-estate and consumer loans differently. In general, the above and other results from this research provide insights that would interest credit consumers, credit suppliers, and policy makers in Sp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