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企业会计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会计处理的规定中,换入资产计价和交易损益的确定都有些模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会计处理具体分析,特别是分析非等价交换时的会计处理,揭示出其不够完善的地方,得出会计处理方法的修改意见,并提出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会计处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时,换入资产有基于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两种计量模式。本文主要探讨换入资产基于换出资产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时,不等价交换的认定及交换损益的确认问题;并由此对企业会计准则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会计理论研究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只有准确把握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商业实质的判断标准、计价基础的正确选择与计量核算,才能做到适度应用公允价值,避免人为利润操纵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璐宇 《商场现代化》2010,(10):151-151
2006年国家财政部出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的一大亮点即为公允价值的重新引入。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再次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本文分析新准则中这种规定的优缺点,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这一概念,新准则实施以来,公允价值如何可靠取得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解决思路和建议,旨在为实际工作以及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探讨谨慎适度地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用公允价值,并对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并避免成为利润操纵工具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会计准则"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中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公允价值理论,对新会计准则下存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分析,并与旧会计准则下存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引入有利于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相似文献   

9.
杨慧 《商业会计》2013,(8):23-23
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简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公允价值这一概念被再一次使用,这表明我国会计准则在逐渐向国际会计准则靠近。但是,我国资本市场欠发达,对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不够成熟,会计人员水平也不高,使得公允价值计量不具有足够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降低了。正因为如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实际运用公允价值时出现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会计界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的切入点是非货币资产交换理论,针对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比方说对于商业实质的判断,确保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等。要达到的目标是使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实务能够合适地处理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的关系,增强其可操作性,减少其负面影响,并且不断改进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相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论公允价值会计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使得公允价值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公允价值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过程,对公允价值计量和公允价值会计做出了区分,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指某一项目是按这种计量属性来计量,但并不要求其必须在表内正式确认,可以只在表外披露,而公允价值会计则是指某些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计量,并在会计中进行确认,成为财务报表表内项目。最后,通过回顾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应该仍然以历史成本作为基本的计量属性,补充提供公允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会计中级职称考试教材和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对于涉及增值税范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的例题中补价与实际涉及的货币资金不一致的情况,对涉及增值税范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进行了探讨,认为应当将补价界定为实际所涉及的货币资金,在双方公允价值都能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含增值税)为基础计算比例,以此确定该项交换是否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的会计准则第七号中的规定,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确认,计量、披露的规定与之前的准则有些不同.本文主要对在什么情况下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核算、商业实质的判断及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判断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公允价值被正式引入到会计计量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经过了几十年的坎坷发展,到如今公允价值计量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采用。结合公允价值的概述,探讨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缺点,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重新确立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而公允价值的判断及其内涵的确定就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汪伯文 《商业研究》2001,(10):28-30
公允价值概念在国内外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正日渐增多。由于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各有优劣,应当根据物价、汇率稳定程度,市场体系健全程度,会计规范体制完善程度和会计人员素质高低,会计信息用户的需求等因素进行选择。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应当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新的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已经被大多数企业所接受,并能在会计实务中加以运用.从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可以看出,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估值技术运用不理想、信息披露不充分等.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公允价值准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蔡文硕 《商》2012,(23):78-78
公允价值计量是指信息透明的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条件下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坚持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谨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资本保全,适应虚拟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合理反映资产价值。但是公允价值计量也有其弊端。在近几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我国由于没有较多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及金融衍生工具,所以受到的冲击没有美国大。本文从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还不完善并存在许多问题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解决措施,目的在于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改善公允价值导致变动损益的虚拟性,减少利润操纵的行为的发生,使公允价值计量充分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计量方法的演进,公允价值计量,由于其能够提供现行和未来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资源的影响而受到青睐.但是,公允价值如何获取以及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仍是会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公允价值相关概念产生和发展入手,重点剖析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及其产生信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了不同条件下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0.
公允价值定义的演变、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的扩展体现了公允价值会计的过渡性;新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了实质性的公允价值会计时代;我国的公允价值会计仍然处于过渡状态,将逐步实现从局部的公允价值会计向全面的公允价值会计过渡。为此,应建立公允价值会计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