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国际金融比较突出的焦点在于美元汇率走势的反转,美元利率持续提升,美联储循序渐进加息使得美元投资信心强化,进而促成美国经济基础增长的稳固。主要经济和货币体的政策与价格竞争更为激烈和复杂,美元反转强化了美国综合战略的引导,欧元和日元则继续处于被动调整状态。同  相似文献   

2.
2007年第一季度,美元在短线反弹后再次步入贬值通道,欧元走势强劲,日元在升息带动下出现反弹;美国长短期收益率曲线持续倒挂;国际金价震荡上扬;国际油价先跌后涨。展望第二季度,预计美元将延续疲势,国际金价有望在波动中继续上涨,国际油价反弹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2001年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美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和转折反复,并对今后国际金融市场格局的变化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美国经济逐步陷入全面衰退;欧元区经济不景气;日本经济再度陷入衰退。  相似文献   

4.
2005年年初以来,美国等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全球能源价格不断攀升。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忧,美国、欧元区以及英国等主要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纷纷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但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升息环境并没有给国际金融市场的融资活动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银行家》2011,(1)
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2010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震荡中逐步回升,原油、黄金、食品等价格均创下新高。石油市场基本维持了传统的产销格局,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地位提升显著;黄金随着投资和避险需求的增加,以及通货膨胀预期的推动一路攀升;粮食主要  相似文献   

6.
2019年.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全球金融市场仍然整体维持涨幅.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出现一定背离.究其原因.主要是全球流动性依然宽裕.展望2020年,全球货币政策大概率仍将保持宽松.从而金融市场仍有上涨空间.但资产泡沫也在不断累积.不排除部分领域出现较大调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年末岁首,辞旧迎新。如何恰当评价1996年国际金融形势并对1997年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这是本刊新年开篇的“重头”文章。为此,我们特邀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部分专家、学者就1996年以来的国际外汇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黄金市场的市场运行态势,...  相似文献   

8.
2005年,是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变革的重要一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资本市场重要转折的关键一年。我国资本市场在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机构投资者发展和证券市场法制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9.
陈忠民 《新金融》2006,(2):11-12
2005年由于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债券价格一路上扬,市场利率大幅下降。2006年,央行将可能减少货币供应增长,债券市场资金供远大于求的局面将会缓解和改变,市场利率会总体上升,升幅将达50bp以上,短期债升幅将大于中长期债券。债券投资者应根据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节奏和力度,把握时机适时建仓,并在利率回落时出仓。  相似文献   

10.
益言 《中国金融》2006,(3):60-61
全球经济增长较快,就业形势有所改善,但通胀压力明显增大 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势头虽明显不如2004年,但总体上仍增长较快.国际油价上涨似乎并未对世界经济形势造成严重冲击;2005年前三个季度.美国经济按季度环比年率计算分别增长了3.8%、3.3%和4.1%,第二季度的增长明显好于预期,第四季度的增长率估计在3.5%~4.0%之间,但就业形势不稳定和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使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1.
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与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战略调整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针对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国际金融格局变化,提出全球新型金融危机的概念,阐明新型金融危机独有的特征,指出全球新型金融危机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本文的分析显示,在全球新型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战略应该向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方向调整,尽管目前时机尚未成熟,但近年来相关方面的发展已经为人民币将来走向国际化奠定了有利的基础。文章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路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从繁复向简单回归: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经历了下调到反弹的过程。场内市场交易量的放大、买卖价差的收窄,以及OTC市场的未偿付合约名义价值等指标都表明了这一走势。同时,金融衍生品市场也将呈现结构性分化:一是基础性衍生品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衍生品发展的主流;二是结构简单、标准化程度高的单一卖方CDS将受欢迎;三是亚太地区金融衍生品市场表现出巨大的潜力。最后,中央交易机制的建立和合约标准化的加强都将成为金融衍生品监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正在成为威胁金融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形势下维护自我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评价国际金融学界观点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金融安全的概念.并根据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金融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巍  周高宾 《海南金融》2007,(12):36-40
随着汇率波动的加剧,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凸现.古典与新古典主义因所处于固定汇率体制中的金本位时期,所以并未给以汇率以足够的重视;凯恩斯主义在其需求分析的框架中研究汇率,因此其汇率分析也必然带有凯恩斯主义固有的缺陷--缺乏较坚实的微观基础;新国际贸易理论在产业内贸易框架中分析汇率变量.缺乏宏观高度.本文基于浮动汇率前提,试在宏观经济层面寻找国际贸易中汇率变量的微观基础,并给出程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自身结构调整、经济周期波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的迭加。中国经济要走出困境,应立足于自身问题,将重点放在"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上。  相似文献   

16.
Monetary policy and financial markets are intrinsically linked. Central banks conduct monetary policy by influencing financial market prices. Financial market prices reflect the expectations of market participants about future economic and monetary developments. Monetary policy works primarily through expectations. Transparency and credibility render monetary policy more effective. However, they are no substitutes for action. If a credible central bank uses words with the explicit aim of substituting them for action, it will risk losing credibility. To avoid what has been described as “the dog chasing its tail” problem, central banks must exercise caution in basing their monetary policy decisions on financial market information. The information about expected future developments reflected in market prices must be continuously cross-checked against economic and monetary indicators in what amounts to a “checks and balances” approach to monetary policy.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汇市场制度设计与改革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一年来,外汇市场改革步伐加快,成效显著。充分体现了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市场规模有所扩大、交易效率明显提高,运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扩大外汇市场主体和品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监管和自律,防范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世界黄金期货市场、工具与法规政策环境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比较了世界主要黄金期货市场、投资工具与各国黄金市场法规政策环境,分析了不同的市场条件、法规政策环境对本国黄金期货市场发展产生的影响,探讨了成为国际性黄金期货市场应具备的基本要素:现货市场发展程度、市场规模、现货商影响力对黄金衍生工具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外汇管制政策和进出口政策对确定本国黄金期货市场是国际性市场还是区域性市场起到关键性作用;黄金市场流通、增值税、监管政策对确定本国各类黄金市场交易的活跃度产生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研究中汇率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和外国经济构成的世界经济中,汇率变动的相对价格效应通过引起需求在国内外的转换而对中国经济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从货币金融角度讲,汇率应当成为国际金融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变量。本文从国际金融学教学体系入手,以中国国情为基础,以经济增长为导向,探讨了汇率与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之间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关系,并对所涉基本模型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当时都实行固定或钉住汇率制度。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前,东亚各经济体大多实行钉住美元的相对固定汇率制,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本币严重高估,经常项目巨额逆差,宏观经济严重失衡。在汇率贬值的预期下,国际投机资本对东亚经济体货币发动攻击,大量资本流出,受攻击的经济体外汇储备耗尽,最终导致实际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崩溃,金融危机爆发,蔓延成危及东亚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机。东亚金融危机的事实表明,金融危机、资本流动和汇率制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