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金彦 《生产力研究》2007,23(15):51-52
文章试从政府行为角度,通过对"城中村"改造中政府政策的总结、存在的矛盾与冲突等方面的分析后,提出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约束问题,并对政府行为边界的确定提出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政府失灵现象出现,人们开始关注政策工具的创新及"新政策工具"的运用.政策执行者也呼吁采用新政策工具,对新政策工具的关注、分析、引进可以看作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积极回应,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政策工具的转变和创新对我国提高政府管理的绩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单宝 《技术经济》2006,25(1):11-13
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采取必要的政府政策以促进循环经济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以经济过程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为主要指标,可以把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划分为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废弃物排放量减少和废弃物“零排放”三个阶段,由此采取相应的政府政策。从构建循环经济生态系统出发,可以把循环经济分解为可操作的生态企业、生态工业园和生态社会三个层次,由此采取相应的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4.
郭蕾 《经济问题探索》2007,(11):42-45,52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属性,公共物品生产的非竞争性与消费的非排他性,决定了政府是环境保护这一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在城市循环经济多元主体管理框架中,城市政府是城市循环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政府的行为决定并影响着其他城市管理主体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效果,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规制性政策、市场性政策和参与性政策构筑全方位的政策体系,从而推动城市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采取必要的政府政策以促进循环经济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以经济过程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为主要指标,可以把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循环经济起步阶段,废弃物排放量减少———循环经济发展阶段,废弃物“零排放”———循环经济成熟阶段,由此采取相应的政府政策。从构建循环经济生态系统出发,可以把循环经济分解为可操作的生态企业、生态工业园和生态社会三个层次,由此采取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是数字时代下连接国家与社会的公共空间,其创设的初衷是通过双向互动机制以增进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与支持。然而,地方领导留言板在实际运行中却出现回应性不足的问题。已有研究虽然注意到这一现象的存在,但侧重于从外部视角剖析其成因并在统计层面上进行相关性的解释,缺乏从制度与组织层面进行过程分析。文章通过对5914个留言进行文本分析以及借助深度访谈对政府与民众互动现状、互动路径进行考察,致力于剖析中国地方政府回应性不足的原因。研究发现,由于回应发动点与回应调节点的错位,"诉求"与"问责"呈现脱钩的状态,导致回应路径呈现"钟摆式"。在"钟摆式回应"路径中,上级政府作为回应调节点,通过"权力"调节回应性,自上而下传导压力从而控制"钟摆"的摆动幅度,导致回应性呈现波动。这种模式受到上级领导重视程度的影响,不利于问政平台的制度化运作以及提升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相似文献   

7.
以政府经济政策为出发点,结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与政府经济政策的密切关系,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对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贡献。即从政府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经济治理理论和博弈策略理论角度,探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其理论的演绎,从而揭示现代经济社会中公共物品与政府干预、公共选择与民主决策、经济治理与多元主体和博弈策略与合作均衡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8.
秦荣生 《当代财经》2011,(11):112-118
政府审计机关具有开展经济政策执行效果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经济政策执行效果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政策的合法性、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和绩效性。由于目前推行经济政策执行效果审计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因此必须加快经济政策执行效果审计的理论研究,创新审计程序和方法,健全相关法规体系和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9—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验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实施的生产率效应;同时考察地方政府回应政策的积极性差异是否改变该产业政策的生产率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生产率;而在积极回应政策的地区,该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生产率促进作用更强。该生产率效应还呈现累积特征,但在不积极回应政策的地区,前期生产率累积特征不显著。产业政策的间接引导工具有效性检验结果显示,在积极回应政策的地区,地方政府显著加强研发补贴、信贷支持和税收激励这三种间接引导工具的实施力度;而在不积极回应政策的地区,三种工具实施力度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外商直接投资与地方政府激励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政府在利用外资竞争中,普遍存在使用激励政策进行代价高昂的价格战的经济现象。指标考核体系形成的锦标赛机制,导致各个地方政府不断提高对外商投资者的激励政策优惠程度,竞争所产生的“囚徒困境”下会出现负和博弈的结果。文章以博弈论为框架,建立密封价格拍卖模型对其中的博弈活动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这种经济现象的成因作出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构建,企业创新是其中一项重要环节所在,而想要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革,又离不开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具备创新能力,不仅是做好企业的关键,同样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所在.企业改革成果最根本的体现在市场竞争力方面,而市场竞争力获取的关键,则为创新能力.就如今我国诸多企业还是在创新方面存在的一些弊端问题来讲,对政府也提出了相应要求,需要借助于政府出台的创新政策,为企业创新起到促进作用,继而从整体上提高整个企业市场的竞争水平.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9,(7)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贫困人口多,贫困分布广,贫困程度深。基于此,国家大力推行"精准扶贫",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地方政府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存在巨大挑战。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精准扶贫"着力凸显的"精准"特征,对基层政府的能力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在对河南省项城市梨西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河南省项城市梨西村贫困现状,找出河南省项城市梨西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进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政府政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经济发展是以市场为依托,由于存在着外部性,导致市场价格体系的失灵。导致外部性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建立产权制度。政府管理和政策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可能选择。作者提出征税、承包、收费等政策手段,并设想成立“环境公司”。认为不仅有政策目标和政策原则,而且要有成本较低,切实可行的政策手段,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职业年金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分担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国际经验表明,职业年金的发展需要政府税惠政策支持,但国际流行的年金"EET"税制目前不适合中国。可根据我国税制特点和国情,试行"阶梯TEE"税惠政策:即政府在年金缴费进入个人账户时,按比例分档次给予不同的税惠待遇,第一档免税,第二档给予按一个月薪金单独纳税的优惠,超过部分不再优惠。实证分析表明"阶梯TEE"税惠政策成本较低,是不与现行税制产生重大冲突,又能推动职业年金发展的过渡性税惠政策。  相似文献   

15.
政府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经济主体之一的民营企业,研究其企业家行为与政府政策将有助于其实现转型。政府的政策趋向与资源再分配的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民营企业家行为选择和民营企业发展去向。本文确定了民营企业家行为方式的种类,并用博弈论分析了政府政策对民营企业家行为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民营企业家与政府建立恰当的政治关系的良好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博弈及其治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描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策博弈的凸现与加剧,认为这种政策博弈的制度性根源是市场取向的分权制以及以GDP为核心的政绩指标考核体系,制度性根源对政策博弈具有传导机制.这种政府博弈的积极影响促进了中央政府政策的更加合理、完善,而消极影响则是中央政府调控能力大打折扣、中央政府遭遇信任危机和扰乱市场秩序.治理途径则在于建立新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采取消除政策博弈的措施,即真正做到财权与事权的统一、建立居民的退出与呼吁机制、构建更加合理的政绩观与指标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利益关系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有着不同的利益,利益关系成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问题,两者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地方经济增长问题上。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许多新的利益集团和利益群体。地方政府为了显示政绩,与利益集团联盟,在经济上为GDP和利税进行竞争,在政治上为晋升而竞争。为了改变地方政府从辖区利益出发解释和执行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的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制度上创新,构建和谐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相似文献   

18.
林除宝 《经济》2006,(3):74-76
政府的采购行为决定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政府怎么采购,采购什么,代表政府的行为本质和政策导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政府转型与构建和谐社会--兼论社会政策改革的滞后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朝明 《财经科学》2006,(1):99-106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政府在市场中表现出更加严重的“错位”与“缺位”的痼疾,说明前一阶段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政府转型亟需誊上改革的议程,这是事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政府转型的取向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与之相应的是打破社会政策改革的滞后性,这应当成为“十一五”规划乃至更长时期政府改革的中心和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与自主创新能力匮乏并存;贫富分化与腐败严重并存;快速城市化与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短缺并存。而造成这种风险的根源与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紧密相关。现有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需要的创新驱动战略存在根本性冲突,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必须实现地方政府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