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前我总是对顾客说联想的PC质低价廉,没想到现在联想竟然并购了IBM的PC业务。说实话,我对联想真没什么信心。”在联想并购IBM的PC全球业务后,原IBM中国公司PC业务的一位骨干员工如是说。她同时还透露,她的部分同事已经离开了公司。普通员工的想法并不一定与高层管理者的想法一致。当IBM决定把利润摊薄的。PC业务出售给急于国际化的联想之时,这些员工的命运也在一瞬间被改变。  相似文献   

2.
Google一下“联想并购IBM”,居然出现了35万个相关条目。而自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并购IBM PC业务之后,关于此项并购案的前景则引来了诸多猜测。  相似文献   

3.
联想于2005年成功并购IBM PC业务部,迈出了联想国际化坚实的一步。本文以战略绩效管理思想和并购理论为基础,以联想并购活动前后八年的各项经营指标为证据,对其并购IBM PC业务部进行案例再研究。借助战略绩效评价工具——平衡计分卡,构建并购战略绩效分级指标体系,分析了联想并购IBM PC业务部前后的各项指标,最后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评价了联想并购IBM PC业务部的并购绩效。研究表明,战略绩效分析优于单纯财务绩效分析,能够全面评价企业并购战略的实施效果;虽然个别指标有所下滑,但联想整体表现基本实现了当年其董事长杨元庆对五年后新联想所设定的预期目标,企业运营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2004年底,联想成功并购IBM全球PC业务之后,Lenovo品牌的全球推广未对PC业务造成过多不良影响,但也未能一跃成为国际市场上的强势品牌。  相似文献   

5.
黎婧敏 《新前程》2006,(1):30-31
2005年12月7日,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十一个年度报告发布,海尔以702亿元位居榜首,联想以470亿元位居第二。而12月8日,并购IBM个人PC业务的新联想安然度过一岁的生日。  相似文献   

6.
寨克 《企业文化》2005,(3):68-70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用 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IBM PC 全球业务。在此之前,联想公司的"更换 标识"和"成为2008年中国奥运会指定 赞助商"都仅仅是限于传播层面的"国 际化",而并购IBM PC全球业务才是 联想真正迈向国际化道路的开始,它也 是联想从一个区域性品牌向世界性品牌 过渡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是中国经济对外输出资本的必然结果 2004年12月8日,联想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BM PC业务。为什么是联想?为什么要收购IBM PC业务?完成收购之后的联想如何完成整合重任?一时  相似文献   

8.
联想集团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演绎的是一场精彩的“蛇吞象”活剧,留给国人的是一个很有嚼头的故事。联想人借并购之举,一脚跨进了世界500强,稳稳坐上了国际PC业第三把交椅,与戴尔、惠普形成新的竞争格局。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潮纷纷遭遇暗礁之时,联想展示了全球化大整合时代的中国智慧,17.5亿的强势美元将资本主义世界中最闪亮的名字收归帐下。一夜之间,联想的业务规模暴涨4倍,以8.6%的市场份额挤进世界PC三强,成为首个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民营企业。从跨国并购上来说,联想取得了IBM的金字招牌,是赢;但从全球业务布局来说,  相似文献   

10.
姜汝祥 《英才》2010,(12):47-48
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其中所经历或所得出的“知识体系”,远比目前很多企业的成功或失败重要得多,而柳传志正是对这个知识体系贡献了大智慧的那个人。  相似文献   

11.
杨旭然  孟杰 《英才》2016,(4):22-29
时间倒回2004年,12.5亿美元并购而来的IBM PC业务,从IBM手中的亏损开始,经过整合之后利润逐年快速增长,直到现在每年为联想贡献超过7亿美元。在这期间,联想集团股价从2.5港元左右上涨至最高13港元以上。如今摩托罗拉移动业务整合步入关键期,因整合带来的前三季度暂时亏损,却在此时形成舆论漩涡,不期而至。联想PC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首破40%、达到从未有过的  相似文献   

12.
刘兴阳 《人力资源》2006,(9X):24-33
近年来,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早已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展开,比如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TCL并购法国汤姆逊电子及阿尔卡特手机业务,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国美并购永乐,等等。并购不仅是企业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而且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又一推动力。但是,并购会给双方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目标企业的人员,他们对未来的预期感到极大的不确定,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并购企业如何稳定并留住目标企业的核心人才,尽快消除其心理压力,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已成为人力资源整合中的首要问题,更影响着并购的成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贺兰 《中国企业家》2007,(16):24-24
联想宣布收购IBM PC部门成功,但是检验一起并购的成败得失还需要有更长的经营时段8月2日,联想发布2007年第一季度财报。截至6月净利润6684万美元,相当去年同期的12.8倍,远高于此前路透社财经分析师3200万美元的平均预期。本季度销售额39.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9%。时值并购IBM PC业务两年,联想董事会主席杨元庆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宣告并购成功。  相似文献   

14.
马蕾 《东方企业家》2005,(1):108-109
17.5亿美元和18.9%的股份.不仅仅意味着联想的国际化和IBM的壮士断腕,世界PC业的格局于2004年12月8日这天重新洗牌,在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中有得有失的,也不再局限于买卖的双方。  相似文献   

15.
惠普加速“变脸”,不顾在大众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大肆放言“围剿”新联想,使得PC市场充满“变数”。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新联想,树大招风,其中就数危机感最大的惠普“阴”风刺骨。无疑,如果联想发威的话,拿下的第一个阵地将会是惠普的失地。因此,惠普全球阻击联想也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6.
李国刚 《企业文化》2012,(10):26-29
国际化团队的组织建设是联想并购整合面临的一个挑战 联想并购IBM的PC部门,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获得IBM的研发和市场营销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载体是管理者和员工。如何保持原IBM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让联想有充分的时间吸收、消化各种能力并培育自己的国际化人才,是联想并购整合面临的又一挑战。  相似文献   

17.
吴琪  白源 《中国企业家》2005,(1):95-100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五矿集团欲将加拿大最大的矿业公司诺兰达铝业收入囊中,上汽集团购买了韩国第四大汽车生产企业双龙汽车48.9%股权……中国企业的跨国收购在2004年出现强音。然而中国企业自身短板造成的失败案例给海外并购设置了障碍。罗兰贝格和波士顿的专家就超越短板以及成功并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们再度跨入一个并购和整合的时代。以全球管理咨询业为例,排名前十大的公司之间发生了三次并购;IT业里,甲骨文对仁科的”敌意收购”终于得逞:消费品行业,宝洁刚刚把吉列纳入囊中……尤其重要的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大规模地出现在世界并购舞台上,联想并购IBM PC部门、TCL与Thomson共建电视机业务、与阿尔卡特共建手机业务、上汽收购韩国双龙、  相似文献   

19.
联想并购IBM的PC部门,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获得IBM的研发和市场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载体是管理者和员工。如何保持原IBM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让联想有充分的时间吸收、消化各种能力并培育自己的国际化人才,是联想并购整合面临的又一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一个企业进行海外扩张主要目的一般是要做大做强,但是我认为“做长”才是第一位的,把长跑当成短跑来跑往往会很短命。联想集团在2004财年并购了IBM在全球的个人计算机业务。并购以前,联想的营业额是29亿美元,电脑业务的净利润为1.4亿美元。并购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