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师》2013,(21)
随着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都成为支付服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我国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的支付服务进行了异同点分析,阐述了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应该如何进行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2.
李映霞 《会计师》2013,(11):68-69
随着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都成为支付服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我国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的支付服务进行了异同点分析,阐述了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应该如何进行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3.
随着非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业务合作领域的扩大,加强对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支付机构业务合作的反洗钱监管刻不容缓。本文在阐述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支付机构业务合作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业务合作过程中的反洗钱问题,提出了加强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支付机构业务合作反洗钱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非金融机构对支业务的介入,客观上带动了我国支付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之前从未遇到过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如何继续加强对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的监管也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对非金融支付机构在入场准入运营过程以及市场退出中主要存在的监管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提出可能的改进建议,以便进一步推进我国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开始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支付服务。自2010年9月1日《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已有269家非金融机构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开展相关支付业务。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非金融机构在资本规模、内部组织架构、资金管理水平、风险控制和合规意识、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它们的支付服务创新意识较强且业务转型较为灵活,新型支付产品或服务层出不穷,同时业务风险也逐渐积聚。正因如此,针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监管措施和监管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和更新。从信用评级的视角,分析采用信用评级手段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设计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力求对现有的监管措施加以丰富和扩充。  相似文献   

6.
2010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今年9月1日开始施行。该办法明确了非金融机构从事支付业务的许可证申请、经营范围以及相关罚则等内容。此举标志着非金融支付机构的行业地位正式被央行认可,并将其纳入央行的监管范围。这标志着在“灰色地带”徘徊了十年的第三方支付业务,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7.
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我国第三方支付业务正式纳入人民银行监管体系,对其监管将趋于日常化和规范化.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发展现状,探讨2年多监管实践中发现的支付机构自身和业务发展问题,结合目前监管实际提出政策建议,以更好履行监管职责,促进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发放,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获准从事支付业务,成为支付机构。面对日益庞大的支付机构市场,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支付机构监管之路显得非常必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支付机构的监管现状,分析了当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支付机构监管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银行卡收单市场上,支付机构的力量日渐强大,与商业银行、中国银联俨然构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目前,获得人民银行支付业务许可证的250家非金融机构中,有54家获准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易观智库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1季度我国非金融支付行业各类支付业务的总体交易规模达3.39万亿元,其中POS收单的交易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当前我国新兴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针对新兴支付业务发展趋势和特点,对加强国内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2010年《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出台以来,越来越多的支付机构取得了支付业务许可证,具备了从事支付业务的资格。支付机构进入支付服务市场,增加了服务主体和支付渠道,打破了银行专营支付服务的局面,成为现代支付体系中活跃的、颇具发展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支付机构和银行在支付服务方面既相互竞争,又合作共生,既有相似处,又有不同点。本文根据现有制度规定,立足支付机构市场定位,对支付机构和传统银行的支付服务进行比较,并对两者间竞争与合作的方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发展迅猛。为规范监督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6月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同年9月开始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对央行而言,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是一项全新的监管工作,面临如何监管、如何防范备付金支付风险等一系列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金融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办法实施细则发布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正式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支付机构从事支付业务的最基本规则、申请人资质条件等进行细化。该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4.
自《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以来,非金融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的银行卡收单业务迅速从一线城市向二线、三线城市呈几何级乘数发展,甚至延伸到乡镇等基层地区.与此同时,部分支付机构收单业务的违规行为也日趋严重,违规形式朝多样性、隐蔽性、高科技化发展.如对支付机构的违规行为不加以遏制,则无法引导银行卡收单市场向健康、有序和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向发展,银行卡收单市场整体水平将走向下行通道,更无法应对支付行业国际化的严峻形势.本文结合目前支付机构银行收单业务的违规乱象,分析其中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马黎 《中国金融家》2011,(2):103-104
淘宝、京东商城、凡客诚品、当当、卓越越来越多的购物网站让中国电子商务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而支付宝、财付通、易宝、快钱等平台交易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关于他们的"资质"问题,讨论声不绝于耳。尤其是对人民银行何时发放第一批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各方十分关注,都期待符合"资质"的非金融机构进入支付服务体系时能"持...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子商务不断成长,非金融支付机构迅速发展,业务规模不断扩张,几乎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非金融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业务的便捷性、高效性和隐匿性也受到不法分子逐渐关注,与之有关的洗钱犯罪在规模和数量上也随之上升,洗钱手法层出不穷,给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对此,应通过研究我国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及监管现状,从反洗钱监管视角对第三方支付业务洗钱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分析,防范非金融支付机构洗钱风险.  相似文献   

17.
杨青 《中国金融》2012,(16):75-76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的不断结合,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异军突起,在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拓宽消费领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标志着非金融机构支付市场监管体系正式建立。然而,非金融机构支付市场涉及面广、内容纷繁复杂,如何有效监管成为了摆在人民银行面前的难题。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的监管目标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是在传统银行支付业务之外产生的一项新兴支付业务,从其发展及监管机制形成的过程看,监管是市场各方共同呼吁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自《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以来,非金融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的银行卡收单业务迅速向一线以下城市发展,延伸到市、县甚至乡镇基层地区。与此同时,部分支付机构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中国人民银行已经颁发了两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为中国预付卡企业确立了门槛和标杆。非金融机构只有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且获准开办预付卡发行和受理业务,才能从事多用途商业预付卡的相关业务。这也标志着预付卡行业进入了有法可依的严管时代。  相似文献   

20.
5月18日,央行向支付宝、快钱等27家从事第三方支付的机构下发了“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成为支付行业的标志性事件。近年来,以非金融机构作为第三方,提供线上(互联网)和线下(电话、手机)货币支付及资金清算的新型支付清算方式发展迅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