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银行信贷结构失衡及其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银行信贷结构失衡的具体表现是:贷款供给制主体与贷款需求主体不对称;贷款重点投向与经济发展的重点需求有偏差;信贷产品单一供给与企业对金融产品多样化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贷款期限结构与存款期限结构严重不匹配;贷款利率固定化与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矛盾;信贷的区域性结构矛盾突出.信贷结构失衡的调节对策是:运用宏观政策和经济方式引导信贷结构调整;调整货币信贷政策,加强央行宏观调控;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信贷资金合理调度;加快金融工具创新步伐,满足多样化信贷需求;加强政府对信贷结构的协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入手,对定西市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耦合度来看,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处于拮抗阶段,二者发展不匹配程度较为明显,信贷产品和服务单一,难以满足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从协调度来看,两系统的协调程度整体上不断提高,说明金融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支持度越来越大,整体协调较好,但二者也没有达到良性协调及以上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协调二者的发展。最后提出了加快健全金融组织体系、不断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提升信贷效率、加快金融科技应用能力、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迁,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在区域、产业上出现集中化趋势,商业银行信贷产品创新力度不够、信贷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还或多或少存在。本文通过对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特征和问题进行阐释,提出商业银行必须紧跟国家经济政策进行系统性改革,充分协调客户关系,进一步实现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路径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西南金融》2012,(1):54-56
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是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本文通过对广安市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匹配状况的比对分析,客观评价广安市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并从促进区域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一致入手,探索优化信贷结构、促进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从根本上说,是协调处理好金融和经济关系的问题,也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方向、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从间接融资的角度看,信贷资源配置还存在明显的"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大型企业特别是央企受到特别的眷顾,成为各家银行竞相追逐的支持对象,贷款利率也往往下浮,而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却很难获得贷款。这在去年信贷紧缩的情况下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金融信贷投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运行是经济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本文通过对七台河市经济发展中资金来源结构及经济发展协调性的调查,重点分析了未来提高七台河金融信贷与经济发展适应性水平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如何发挥金融的核心职能作用,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乃至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从信贷资源配置的视角,对江西省新余市经济结构与信贷结构进行了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8.
经济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在分析经济结构调整内涵基础上,整理分析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关系,选取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金融结构以及所有制结构作为分析指标,构建VAR分析模型,得出结论: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与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以及金融结构调整呈正方向变化,与所有制结构呈反向变化;从短期来看,在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以及金融结构的冲击下,经济增长呈现波动式变化,所有制结构的不平衡对经济增长呈负反应。  相似文献   

9.
经济结构、金融结构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证了我国在现有的金融结构条件下,只能采用信贷渠道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并认为金融领域改革的步伐滞后于整个社会经济改革的步伐,导致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不协调,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以货币渠道为主的传导机制才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金融资源来源于经济增长,其合理配置又维持和促进经济增长。对潍坊市“十五”期间金融资源配置情况个案分析显示,金融在信用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同时,经济金融化水平低、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失衡、信贷资源配置期限结构失衡、信贷资源配置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剪刀差、工农剪刀差、金融供给单一化与需求差异化错位、异地信贷资源竞争挤出效应和稳定性等深层次结构矛盾凸显,“十一五”期间应通过进一步协调强化不同资金功能定位、突出资源配置产业选择、构建完善区域金融体系、建设金融生态环境、疏导民间投资,促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1.
金融资源来源于经济增长,其合理配置又维持和促进经济增长.对潍坊市"十五"期间金融资源配置情况个案分析显示,金融在信用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同时,经济金融化水平低、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失衡、信贷资源配置期限结构失衡、信贷资源配置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剪刀差、工农剪刀差、金融供给单一化与需求差异化错位、异地信贷资源竞争挤出效应和稳定性等深屡次结构矛盾凸显,"十一五"期间应通过进一步协调强化不同资金功能定位、突出资源配置产业选择、构建完善区域金融体系、建设金融生态环境、疏导民间投资,促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配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金荣 《西安金融》2004,(12):41-42
本文根据信贷资产配置与产业经济的一般理论,在分析陕西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特点及趋势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相适应,提出在宏观调控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提高信贷资产配置效率,引导、促进陕西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区域经济和金融互动双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初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的关系,本质上就是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时期经济结构优化的任务可分为三个方面,而所有制是基础。优化金融结构的最主要任务,是优化金融业的所有制结构,金融机构结构等。  相似文献   

14.
信贷资金是金融资源的核心要素,而信贷投放则是发挥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的核心手段.信贷投放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根本上则关系到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为了正确分析这几年甘肃银行业调整信贷结构情况,客观地判断信贷投向的合理性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出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措施.本文选择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甘肃省信贷规模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和招商银行兰州分行(甘肃省目前经营机制灵活,商业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代表性银行,对甘肃银行业2001年以来信贷资金投向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一、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一)金融信贷供给萎缩。突出表现为金融机构存差逐年扩大,信贷投入连年萎缩,大量富裕资金找不到出路。(二)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金融发展不协调。第一产业占比较低,第二产业占比较高,第三产业不发达。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信贷市场得到空前发展,信贷增速大于经济增速,信贷弹性波动较大,信贷密度增长较快,信贷深度显著增强。通过二元变迁路径分析,二元信贷与二元经济高度相关。金融共生、金融能量守恒成为信贷市场的内在规律,信贷市场存在着严重的逆向选择,集权与分权结构不对等。只有将城市资金尽可能多引入农村,消除城乡发展鸿沟,增强群体福利,并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市场,实施信贷管理差异化战略、重视行业研究,以特色优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结构,才能化解二元信贷结构。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的金融发展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特征,金融发展对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有显著负影响.近年来,陕西省的信贷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大企业,而分布在县域农村地区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相对较少.金融发展中的城乡、区域结构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即以二元金融为特征的金融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二元性相互影响、相互强化.因此,陕西省应注重农村金融的发展,使城市和农村可以共同发展,经济发展以较快的速度趋同.  相似文献   

18.
在间接融资主导格局下,如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调整信贷投向达到与经济结构高度耦合,是实现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双赢的关键所在.张家界市属于欠发达地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十分明显,信贷投向不尽合理,经济结构难以优化,远离帕累托边界.如何实现二者的帕累托改进仍然是摆在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人行张家界中支组织课题组运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数据库进行分析,辅以现场调研,得出了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广东大力实行工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产业结构,积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逐步优化所有制结构,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业经济结构.经济决定金融,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未来发展的取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今年前四个月全国信贷快速增长,但是县域银行贷款增长依然缓慢,金融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应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