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龙树发扬大乘佛教精义,创立宗派,著书立说,开拓了大乘中观学说。龙树最主要的著作是《中论》,《中论》阐发了四个根本思想:缘起性空、八不中道、真俗不二、实相涅榘,从而构成了大乘中观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铁钢 《魅力中国》2011,(12):181-181
韩非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法治思想,形成了系统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一、韩非对前期法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的治国思想中就孕育着法家思想的萌芽,申不害、慎到、商鞅等人对法家思想的发展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韩非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继承、扬弃、综合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邓小平站在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批判了传统民本思想的阶级狭隘性和唯心主义成分,既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又立足于社会实践,形成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民本思想,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现实超越。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发展了黑格尔的矛盾转化思想,但未专门论述矛盾转化理论,相关思想是不系统的;列宁的矛盾转化思想对马恩矛盾转化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毛泽东继承了马恩、列宁关于矛盾转化的思想,对矛盾转化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第一次阐明了矛盾转化原理。  相似文献   

5.
张勇 《乡镇经济》2010,1(1):40-43
毛泽东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崭新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是毛泽东执政思想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6.
兰玲 《改革与战略》2010,26(4):14-17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发展李嘉图地租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在地租理论方面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李嘉图地租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马克思对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也批判了李嘉图地租理论中的许多错误之处,并阐述了李嘉图错误的原因,在批判的同时继承、发展了他的地租理论,使地租理论成为一个科学和完善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十七世纪欧洲近代形而上学思想的发展,欧洲史上经历了古希腊自然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两大时期。直到近代哲学认识论发生转向,经验论的发展最终演变成了否定科学知识普遍必然性的怀疑论。以唯理论的代表人物笛卡尔为例,现通过对笛卡尔"天赋观念"的缘起、笛卡尔"天赋观念"的四重内涵及本质、哲学家们对笛卡尔"天赋观念"的否定与批判、继承与超越,笛卡尔"天赋观念"的时代蜂窝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彰显笛卡尔的"天赋观念"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价值,这种思想也成为十七和十八世纪资产阶级争取政权革命运动反封建斗争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8.
对李大钊的研究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而对李大钊文化发展观的研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从三个方面概述了李大钊文化发展观的思想渊源,认为李大钊的文化发展观是在当时中西文化论争的背景下,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文化发展的思想,同时借鉴西方近代文化中一些思想家对于文化发展问题的思考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活佛,藏语称“惹布齐”或“朱古”,是藏区的宗教领袖。同时,信徒还把他视为神与佛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代表了神和佛的意志。 13世纪前,活佛为世袭,后方行“转世”制度活佛是有级别的。上至达赖、班禅,下到某一地区、某县、某乡、某寺庙的宗教首领均称活佛。开始,活佛的继承是最原始的宗法制,父子世袭。13世纪后活佛的继承才以“转世”(“呼毕勒罕”)为制度。而黄教祖师宗喀巴创格鲁派,禁止喇嘛娶妻,转世制度更加流行。后来便形成了以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的宗教首领转世相承的制度。清乾隆以后,凡在理藩院注册的活佛转世均须经由清廷主持的金瓶掣签,册封定论。凡活佛圆寂之后,按活佛本人意愿或圆寂之后始得启封的遗嘱,由寺院的上层集  相似文献   

10.
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思潮存在本质的区别。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中,曾力求借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构建现实市民社会的批判方案。随着唯物史观的确立,马克思开始形成以实践为基础的、具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的思想,从根本上超越了人本主义。文章在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基本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马克思从费尔巴哈那里继承的恰恰是历史观上的"半截子唯心主义",而非本体论上的"半截子唯物主义",进而从社会历史主体性质和市民社会批判方案两个方面说明唯物史观中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1.
青年马克思对宗教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缘自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渊源。其宗教批判的理论价值在于继承并超越费尔巴哈实现对宗教的彻底性、现实性批判,进而走向批判德国社会的崭新道路和新世界观的建立;其宗教批判的价值诉求在于追求人类解放,建立真正属人世界。青年马克思宗教批判的思想内涵和人学关怀对现代社会商品拜物教的认识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2.
刘铁林 《改革与开放》2012,(22):179+181
医院文化是一所医院在长期医疗管理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院特色的基本信息、行为规范相适应的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全体员工普遍认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其本身的文化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医院文化建设走的是一条继承、批判、创新的辩证统一的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坚守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把个人的存在看作是人类历史的前提和基础,在继承了前人的人本思想的同时,不断批判、吸收、创新,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使"以人为本"思想具有了现代意义。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近代哲学具有批判继承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亦然如此。通过对马克思以前的西方主体性思想进行历史考察,可使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之丰富含义。  相似文献   

15.
《吕》的德治思想具有独特的内涵,在综合吸收儒、道、墨、法思想的基础上,《吕》对先秦的德治主张进行了批判的吸收与积极的继承,成为上承先秦诸子、下启秦汉思潮的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吕》的德治思想具有独特的内涵,在综合吸收儒、道、墨、法思想的基础上,《吕》对先秦的德治主张进行了批判的吸收与积极的继承,成为上承先秦诸子、下启秦汉思潮的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在论述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要性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理;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入手建构运行机制;关键是做好企业主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抓好党支部的建设;形成一个覆盖非公有  相似文献   

18.
王颖 《魅力中国》2014,(16):229-229
生活教育理论是以陶行知为代表的一批进步教育家,批判地继承与发展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精华,改革封建传统教育的结晶。本文中略述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的一些主要的观点.简要论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改革的现实意史。  相似文献   

19.
姜超  马尧 《新西部(上)》2007,(12):177-178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包括廉政思想文化、廉政制度文化和廉政社会文化三大方面.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三大方面的主要内容.为了加强廉政建设,我们必须进行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20.
随着西方科学主义批判思想传入中国,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许多困惑及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形成了中国科学主义批判思潮。透过中国科学主义批判兴起的历史背景,可以概括出中国科学主义批判的主要思想特征:强调科学主义作为主流文化趋向的断定和突出科学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