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从文固守静态生活,有其最根本的原因:沈从文对湘西文化、湘西历史的独特认识、强烈的故土情结以及坎坷人生的全方位展现,形成一种难以忘却的湘西记忆,并将此融汇在他的生命里,展现在他的生活中。同时,还有沈从文对道家文化的遵从,这一切最终将他自己推向湘西代言的位置,并成为湘西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伟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琳 《新西部(上)》2007,(6X):199-200
沈从文固守静态生活,有其最根本的原因:沈从文对湘西文化、湘西历史的独特认识、强烈的故土情结以及坎坷人生的全方位展现,形成一种难以忘却的湘西记忆,并将此融汇在他的生命里,展现在他的生活中。同时,还有沈从文对道家文化的遵从,这一切最终将他自己推向湘西代言的位置,并成为湘西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伟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乔敏 《魅力中国》2014,(25):98-98
《边城》是沈从文构筑的供奉人性的希腊神圣小庙,在这里,充满着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以及人性美,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湘西社会历史民俗画。本文主要从作品中茶峒小城里的日常生活民俗、宗教及巫术、岁时节日民俗、婚丧嫁娶这四个方面的民俗文化来探讨《边城》中所体现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4.
包莹 《魅力中国》2010,(17):216-216
沈从文小说表达了他将审美意识朝向山水自然和平凡人家的创作理念,这种关注民间的心理意向贯注了作家对底层民众生活的深切关爱与同情。“船”的意象已经融入沈从文的文化精神层面。成为他表现湘西生活的文化符码和艺术隐喻。  相似文献   

5.
牧歌是一个有悠久传统的文学品种,牧歌的写实,是在与复杂、败坏的城市生活对比中表现淳朴、自然的乡村生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用牧歌式的素材谱写了这一美好人生形式的“田园交响乐”,以它独特的节奏和音乐激励着一切善良的人们对美和爱的渴求。该文主要从诗的意境、诗的情绪、诗的韵律三方面探析了《边城》的牧歌风格,指出《边城》等作品的牧歌属性,为落后国家回应被动现代化,提供了经典的样式和意绪。  相似文献   

6.
牧歌是一个有悠久传统的文学品种,牧歌的写实,是在与复杂、败坏的城市生活对比中表现淳朴、自然的乡村生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用牧歌式的素材谱写了这一美好人生形式的“田园交响乐”,以它独特的节奏和音乐激励着一切善良的人们对美和爱的渴求。该文主要从诗的意境、诗的情绪、诗的韵律三方面探析了《边城》的牧歌风格,指出《边城》等作品的牧歌属性,为落后国家回应被动现代化,提供了经典的样式和意绪。  相似文献   

7.
硬币的悲哀     
冯洁 《浙江经济》2009,(8):62-62
这几日,和一位媒体工作的朋友,去往了心心念念的湘西凤凰古城。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已然变成一个商业小镇,南来北往的旅人,在这里汇集。对于边城,虽然有些失望,但都比不上一件事来得惊讶这里的商户几乎集体拒收硬币。  相似文献   

8.
醉·凤凰     
方童 《走向世界》2015,(2):64-69
几句诗歌写不出心中对凤凰古城美景的赞叹。古朴的吊脚楼,飞檐相勾,灰瓦淡墙,雕花窗台,清澈的沱江水从身旁缓缓流过,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中国山水画。对于北方人来说,这幅湘西美景既新鲜又让人流连,怎会如此悠然,亦怎能这般如梦如幻,若不是亲眼所见,还真是难以想象。很多人是在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第一次知道吊脚楼和沱江,也是在阅读了《湘西散记》后,对凤凰古城充满了向往。一部又一部作品,沈从文将他魂牵梦绕的故土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歌,也将这座静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  相似文献   

9.
早些年,读沈从文先生的名作《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时,便为湘西沅水流域土家苗家人淳朴、善良的性格所深深感动。这些年在旅游的热潮中我就更神往凤凰城了。  相似文献   

10.
邵璐璐 《走向世界》2011,(26):26-27
一个男子,长衫布鞋,踽踽独行。他漫步海边吹风,他坐在石阶上看云、看海,看教堂石墙上挂的薜萝……他喜欢“水”,包括湘西的水,还有青岛的海。他的性格似水,阴柔而刚强;他的文字似水,纯净而清新。他,就是沈从文。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小说中人物起名体现了湘西特有的本土文化,这既是其小说的魅力所在也是对外译介的障碍所在.本文在沈从文小说的对外译介全面启动的语境下考察了其小说人物起名艺术,并在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中对现有沈从文小说中的人名翻译做了评鉴,指出目前沈从文小说人名翻译仍处于一个有得有失的境况.  相似文献   

12.
虎紊红 《魅力中国》2009,(24):142-142
一个健听的儿童,从出生以后就处在一种有声世界里,他就有了一种学习语言的环境,到了三、四岁上幼儿园时,就已经掌握了很多日常口语,可以和成人进行比较完整和清晰的对话,到小学毕业时,不但掌握了大量的汉语词汇,还可以写出完整而流利的作文。相对于健听儿童来说,聋童从出生以后就处在一种无声世界里,有些家长甚至是在孩子两岁以后才发现孩子耳聋,  相似文献   

13.
游江的暗示     
游江  宋尾 《今日重庆》2004,(5):58-61
也许可以这样说,游仁总是个不在场者,在我对他有限的认识里,游江更象一个从容的观察者,永远隐匿在暗处打量着眼前的世界。从他的摄影作品,我能清晰地接收到从他各种触角传达而来的神情:复杂、暖昧、傲慢以及隐约的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沈从文的文学观点。认为沈从文并没有专门谈文学的学说,但从其创作的文学作品、随笔杂记、序跋书信中可以窥见其别具匠心的文学意识观念与文学审美趣味、倾向。可以把沈从文的文学观归结为三种:一种是独立的文学,一种是神性的文学,另一种是想象的文学。  相似文献   

15.
傅文俊 《今日重庆》2010,(6):102-109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如同巴特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会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与巴特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仪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当初在巴特农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至于片瓦不留。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维克多·雨果  相似文献   

16.
《丈夫》一沈从文笔下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入侵湘西大地造成农村经济破产,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的解体为背景,广大贫困农民,在生死线上挣扎,为了生存,年轻强悍的女人们,纷纷的进城,做起了“生意”,走上了介乎于卖淫与典妻之路。  相似文献   

17.
橄榄  侯贺良 《走向世界》2012,(16):80-85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满足,是梦想变成现实的那一刻。在肯尼亚的马赛马拉(Masai Mara),有非洲最负盛名的大草原,拥有世界上最为众多的野生动物和梦幻色彩。在这里,狮子、豹、大象、长颈鹿、斑马等野生动物生生不息,原始部落的马赛人与自然、动物世世代代和谐相处:在这里,可以体验到从天上飞的到地上爬的,从食草动物到食肉动物一条完整的生物链及自然界完美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一个在西安当厨师的甘肃打工仔,用一些报废车辆的零部件组装“敲打”出了一辆非常漂亮的红色敞篷轿车。害怕被车管所以非法后勤部装车辆为由查处没收,“梦幻汽车”便只能白天停在院里,晚上才开出去转上几圈。做梦都希望有一辆车的人,是个并不怎么赚钱的厨师。在三桥北梁村打听高牛郎和他打造的汽车,没费太多周折,我便很顺利地找到了“梦幻汽车”藏身的地方。村人知道我的来意后,便非常热心地捎话让车主从地里回来。我坐在车中着纷扬的泥雨涂在玻璃上的时候,反光镜里出现一位扛锄的中年人,他正用疑虑的眼光盯着乘坐车的我,我猜测这…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我们在作者的笔下不仅能看到绝美如画的湘西,更能感受到对生命的自然突显,对纯美的刻意追求,小说中最扣人心弦最具代表性的女主人公翠翠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诉说着一段纯美人性与凄美悲情的故事.本篇论文试图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分了三章,前两章从翠翠的纯美人性和凄美爱情两方面深入分析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学习沈从文那种精妙绝伦、回味无穷的语言,最后一章结合实际总结一下翠翠形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戈 《广西经济》2011,(2):68-69
正如建筑师麦克唐纳所言:在这样一个自然资源极为有限的世界里,所有器物都可以租赁,甚至回到它们生产者手里充分利用,循环往复:从摇篮到摇篮,而不是从摇篮到坟墓。从这一途径中衍生出来的某些方法是这个平坦的世界里解决经济增长的唯一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