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因此,我们必须以求是精神统领信仰教育全过程,以创新精神构建信仰教育的体系,以实践精神加强信仰教育的环境建设,重塑大学生的信仰。  相似文献   

2.
康恩黎 《魅力中国》2013,(20):400-400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高职学生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加强信仰教育,笔者蛄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分析高职学生“信仰”教育的现状入手,阐述了加强高职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信仰是人类发展的基石,该文从信仰的诠释开始,逐一阐述信仰危机、信仰教育,并着重论述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信仰教育中的重要性,指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高校信仰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依托,并就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校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容忽视。针对青年学生这个信仰主体,当前高校信仰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也存在着许多机遇。因此在加强高校信仰教育的过程中,明确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信仰简单归结为政治信仰,而是作为一个信仰体系。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需实质性地加强,而不是放弃或者后退。充分运用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多重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5.
信仰是人类发展的基石,该文从信仰的诠释开始,逐一阐述信仰危机、信仰教育,并着重论述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信仰教育中的重要性,指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高校信仰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依托,并就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顾文兵 《黑河学刊》2012,(1):149-150
信仰教育是是高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网络时代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网络在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教育发展的同时也给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张晶晶  王刚 《魅力中国》2011,(10):339-339
信仰本是人行为的原动力,但是在中国现代社会,信仰却被无情地忽视着,人们的行为似乎也没有发生什么异常。信仰的表现方式发生了带有中国特色的异化,这种新的信仰方式发挥着她特有的作用。世俗化与个性私密化地信仰与真正的信仰南辕北辙.不容置疑的是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出现,而信仰重建则被强烈的呼唤。  相似文献   

8.
信仰教育是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和"灵魂",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渠道,应该从方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多渠道的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9.
强化法律信仰教育:《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关键是强化对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教育,在教学观念上应以法律信仰教育作为教学的立足点;在教学内容上应以法律信仰教育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手段上应以“案例教学法”作为教学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法律信仰及其形成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洁莹 《发展》2009,(4):132-133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所在,而我国法治建设的问题往往是由法律信仰缺失所造成的,所以如何形成正确的法律信仰便成为现阶段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正确的法律信仰绝不是对法律制度的盲目相信,而是主体的价值追求与法律的价值理念相契合后油然而生的强烈认同感。要想产生这种契合,一方面法律本身要使自身的价值理念符合公众的主流价值需求,这主要表现在自由、公平、效率等方面;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培养人民大众的信仰情感和信仰意志。  相似文献   

11.
信仰是主体对某一事物规律的坚信或对理想信念内化的不懈追求。当代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广大劳动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确信,相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为之奋斗终生,相信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信仰与价值实践的统一体,必须从内化知识教育、外化行为培养、理想信念教育建构马克思主义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问题,当下多种思潮粉墨登场,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信仰史上最科学、 最崇高的信仰.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在部分大学生中也存在着信仰多元化、 功利化、 迷茫化、 淡漠化和迷信化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信仰教育工作.也有信仰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更有国际国内社会大背景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信教的主要原因是爱和归属需要的缺失和传统信仰的断裂带来的信仰真空的出现。高校教师信教问题虽不是普遍现象,但是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和态度: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放任自流。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尊重为先,引导为主。高校教育机构应该创造有利于高校教师成长的人文环境,增强高校教师的归属感;高校教师也应该不断加强自我教育和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但也出现个人崇拜比例明显增加,宗教信仰人数增多,有无信仰无所谓或不需要信仰的趋势。信仰教育回归现实关怀才能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高等院校信仰教育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而信仰危机的现实存在也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重要的课题与挑战.文章立足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通过对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发生基础、主要形态和现实影响的分析,明确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最大挑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回应.  相似文献   

16.
王晓伟  刘鹏飞 《魅力中国》2010,(32):190-190
在我国社会目前的信仰领域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正处于一种尴尬境地:作为主导信仰的同时却又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削弱,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大学生的信仰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而,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融合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是当代高校大学生教育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高师院校师范生的信仰状况不仅关系着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而且还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其信仰状况并加强信仰教育意义重大。文章提出高师院校在充分尊重师范生的宗教信仰的同时,应增加政治警觉性,防范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向高师院校师范生的思想渗透;并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师院校师范生信仰教育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中,有少数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一些问题甚至产生危机。根据其现实表现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的对策建议是: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重塑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仰。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作为当今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正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影响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民间信仰影响下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要加强信仰教育。繁荣校园文化,优化人文素质,引领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20.
赵薇 《理论观察》2015,(3):122-123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同时也是一种科学信仰.它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规律,为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鼓励着人类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文试图从马克主义信仰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要素、马克思主义信仰对教师的感染力三个维度探索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以解决当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