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银监会、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农村市场主体,对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本文仅从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着手,分析当前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银监会、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农村市场主体,对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本文仅从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着手,分析当前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明是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多的地区,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步入了迅速发展的新阶段。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组织化、产业化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金融部门拓展农村信贷市场提供了新的空间,引起了各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及金融支持情况开展调查,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三明是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多的地区,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步入了迅速发展的新阶段。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组织化、产业化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金融部门拓展农村信贷市场提供了新的空间,引起了各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及金融支持情况开展调查,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银监会和农业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积极构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动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本文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如何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进行了论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银监会和农业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积极构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动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本文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如何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进行了论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织载体,近年来在湖北省远安县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远安县鸣凤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就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提出建议。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远安县鸣凤镇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培育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落实扶持措施,加强引导服务,促进其健康发展。截至2013年9月,全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农民成  相似文献   

8.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健全和完善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村生产,建设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分布实施,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为了积极推进这项新生事物,各级相关部门都在相继出台扶持政策。然而在发展中,资金问题一直是和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瓶颈。该文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衽的战略以及市场的分析,对于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探索了三种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在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发展,将其作为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同心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的意见》,坚持协调配合、合力协作、整体推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农村市场主体,对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作为撬动农村经济的杠杆,实现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良性互动,对农村经济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一、梨树县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梨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于1999年开始孕育成立,到2011年末,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328家,入社成员4.6万户,带动农民7.3万人。  相似文献   

1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市场化改革的产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世界农业大国的普遍做法和成功经验,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任务,是做好农户金融服务的重要平台和桥梁。2007年7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正式实施,使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农民分散经营、一家一户家庭作坊式的经营已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张家口市宣化县元子河村形成了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组建了"元子河模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宣化县元子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涌现出一批组织规范、带动力强、运作效益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2011年一季度,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合作社236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398个,增长20.2%。其中,从事种植业...  相似文献   

14.
和连军 《云南金融》2012,(7X):182-1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农村相继涌现出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一支重要力量。喀喇沁旗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逐步产生,并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15.
创新信贷管理模式 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农村相继涌现出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一支重要力量。喀喇沁旗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逐步产生,并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16.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基础上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自2009年开始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列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对象。为了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更加有效地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我办先后于去年3月中下旬和11月初对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7.
试析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鸣风 《浙江金融》2007,(3):19-19,13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济发展形式,在全国各地农村蓬勃兴起,地位日益突出。今年10月3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更是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兴起,既繁荣了农村经济阵地,也为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市场份额、培育新的客户群和利润增长点提供了重要渠道和有效载体。但通过调研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相关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需加强引导扶持和加快发展,金融服务需及时跟进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简称"合作法")开始施行后,全国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长足发展。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是目前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本文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缺乏金融扶持的原因作了几点分析,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基础,是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的重要对象。近三年来,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按照完善基础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增强发展后劲、扩大合作效益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9—2011年,黑龙江省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