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众是电视消费的主体。所以,充分的了解受众的心理是制作出成功节目的必要基础。电视节目的播出就是满足受众的需求,所以了解受众的需求是策划节目的关键。从受众心理的"求真、求知"等各方面着手研究受众,充分的了解受众的心理,才能明白受众的需求,从而策划出受众真正喜欢的节目。  相似文献   

2.
谭俊洪 《魅力中国》2010,(8X):279-279
宋词的传播,既受到宽松政治环境的推动,也是活跃在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环境之下的对于宋词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传播速度、扩大传播受众、丰富传播方式的作用,使宋词传播呈现出动态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志文  贺雷 《理论观察》2014,(4):108-109
如何理解民生新闻呢?构成这个关键词的两个词语是"民生"和"新闻",顾名思义:民生新闻就是反映老百姓生活的新闻,或者说民生新闻就是反映人民生计的新闻。民生新闻最明显的特点是体现了"以受众为本"的民本思想,其关注的对象主要是老百姓,它让媒体"走下神坛",将镜头对准普通大众,把话筒递给平民,倾听百姓心声,由此塑造了鲜明的亲民风格。民生新闻的定位使得"一切传播活动均随广大受众意志而转移,完整表达受众意图及其生存状态和提高受众素质成为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由于传播界限模糊,受众渐趋主体化。伴随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新闻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并成多样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数字科技越来越发达,进入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已无法满足广大受众获取新闻的需求。在新媒体时代,人们不再满足于仅看文字信息,了解的新闻只是新闻记者笔下的报道。传媒受众希望及时了解新闻动态、能够主动参与新闻话题讨论与传播。这就要求媒体行业要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5.
电视受众接受心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传播离不开受众 ,我们不仅要注重电视传播过程 ,更要研究受众接受心理。在新的历史时期 ,受众对电视信息和文化的需求已不再是有啥看啥的单项选择 ,而是呈现多元化态势。受众不仅是电视传媒的接受者 ,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受众的接受心理不会固定在某个层面上 ,而是与时俱变。  相似文献   

6.
贾勇哲 《魅力中国》2011,(10):293-293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指按杂志的方式组织、编排内容,以传播深度新闻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社会功能来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电视节目类型。这类节目实际上属于资讯类新闻和评论类节目的结合体,让受众在了解新闻事件本身的同时。也从深层次的背景分析以及事件走势的解读中收获各方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要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了解中国,需要中国媒体的努力。只有采用符合受众接受习惯和心理的宣传手法,才能使宣传内容为受众所接受。对外宣传的受众是特殊的,不同国家的受众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对外宣传工作就是要适应别人的需要,需要充分了解对方,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新的传播手段把想让别人知道的东西转变成别人能够接受的形式来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8.
冉彬 《黑河学刊》2022,(1):36-40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种新兴媒体传播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增多,传统报纸媒体受到的冲击日益严重。在过去,很多纸媒纷纷应用互联网站构建电子报刊,但大多数只是平面媒体数字版,没有充分发挥网站与读者之间的实时互动,也无法通过个性化特征来吸引受众,导致纸媒传播在互联网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纸媒的网络编辑需要主动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确保新闻传播渠道实现移动化和数字化发展,形成实时互动的交互平台,促进传统新闻生产流程得到妥善优化,满足广大受众对资讯的个性化、交互性、及时性需求。  相似文献   

9.
导语是新闻作品中最重要、最精彩的部分。从传播事业的发展前景看,受众对新闻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要求新闻工作者的导语写作更富有个性,不断开掘导语写作的空间,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0.
连朝东 《魅力中国》2009,(20):75-75
国内收听率调查源于概率统计学科的日益成熟与广播事业的发展需求。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电台迫切需要了解广播听众的规模和特征、收听行为、态度和需求等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节目编排,有针对性地为目标受众设置合理的节目,提高收听率。但收听率不直接反映节目品质与受众态度,因为还有其他变量影响。关键是要加强收视分析,提高收视分析的专业性,并在实际运作中勇于创新。本文就此阐述了观点。  相似文献   

11.
董亚香  董琳 《理论观察》2005,(5):125-126
随着新闻媒体的迅速扩张以及互闻网的大行于世,新闻传播已进入多媒体时代,随之而来的媒体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结蒂还是对受众的争夺.因此,传统的主流媒全在新闻宣传工作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了解今天的受众想知道什么,了解今天的新闻采写还存在哪些问题,了解受众的口味,摒弃陈旧的新闻采写模式,为受众提供代表新闻未来发展趋势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使用与满足理论,指出受众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使用媒介。根据这个理论,高校图书馆应该了解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用户教育。  相似文献   

13.
何江 《魅力中国》2012,(35):12-12
微时代,即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在信息碎片化的“快餐时代”,浮躁的受众群体在单位时间内消化信息的量非常有限,而如何在庞大的信息海洋中,抓住受众群体,这就需要信息生产者提供冲击力大、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受众阅读兴趣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汉宇 《黑河学刊》2012,(12):183-184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媒形态和传播格局,也影响了受众的媒介选择行为,改变了受众对于媒介内容的寻找、体验和思考的方式,从而也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的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虽然受众生态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我们必须尽力构建一个平衡的受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陈淑丽 《黑河学刊》2013,(3):59-60,84
豫剧拥有地域广阔的受众和众多演出团体的传播者,却日渐陷入危机,如何与新媒体结合进行有效传播?豫剧应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在诸多层面上改变其存在形态和审美方式,包括它的表现方式,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即新媒体应为豫剧艺术融入科技与时尚元素,为其提供多平台传播满足受众多样化专业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践行劳动精神对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当前,高校劳动精神传播正值新媒体发展的重大机遇,有望开启新兴媒体传播局面,但是劳动精神在高校的传播存在内涵传播偏差、传播方式单一、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异化等困境。为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坚持内容本位,深化内涵研究;二是创建媒体矩阵,助推多元传播;三是依据受众需求,促进精准传播;四是弘扬劳动文化,提升劳动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贺勇 《理论观察》2010,(2):173-175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也称为受传者。新闻传播活动的直接目的是让广大受众接受新闻传播者传递的有关信息,进而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情绪、价值取向和行动决策等。任何新闻传播活动都以受众对新闻的接受为终点。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文化需要传播,而公众的需要是关注和推动科技文化传播的主要动力。面对不同的科技文化信息和传播对象,加强科技文化的传播,应引导公众正确理解科技文化、科技文化传播及其传播途径的内涵,理清科技文化信息生产者和受众的关系,找出影响科技文化传播途径及其效果的因素。文章对缙云科技文化传播现状、渠道及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调研与分析,致力于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丽水市对接公众科技文化需求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社交媒体健康信息传播的涵义,介绍了社会认知理论,分析了不同社交媒体的健康信息传播概况及传播趋向与特点,探讨了社会认知理论下受众对健康信息接受与反馈的行为特性。指出,受众在选择健康信息前受认知偏向的作用影响;受众花费较少心理能量去评价处理信息;这也是受众进行自我效能控制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20.
报纸新闻时评的复兴和"受众本位"理念的确立,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新闻传播业的两大显著特点。随着"受众本位"思想在我国的确立,以受众为中心研究我国报纸新闻时评的现状和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本文即以受众观念的嬗变过程为切入点,结合新时期我国大众传媒环境和受众需求特征,分析"受众本位"语境下我国报纸新闻时评的现状在和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