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长期以来由于草原牧区采用传统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不仅影响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和周边地区的环境安全,也导致了牧区经济难以持续发展。为了实现牧区经济社会和草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进行发展思路和生产方式的战略性调整,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国务院日前决定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从2011年开始,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论草原生态建设投资持续有效性面临的问题与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抓住“草原生态建设投资的持续有效性”这一事关持续有效地进行草原生态建设、发展现代集约可持续畜牧业、建立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关键性科学命题,系统分析和探讨北方草原生态建设投资面临的问题:草原生态经济投资不足、生态投资结构不佳、投资效益不高、牧民增收效果不明显、投资机制不完善、草原生态“边建设边破坏”、“三牧”政策尚需深入研究与贯彻;揭示其问题与困惑的实质,在于草原生态建设投资与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应有的互动,在于牧区工业化、城市化、草原畜牧业与草原生态建设的相互对立。进而提出:加强草原生态建设投资的优化管理,旨在摆脱困惑,实现草原牧区“生态改善、牧区繁荣、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多维目标的共荣,以推进草原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国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落实对农牧民的生产性补贴和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政策,加大对牧区教育发展和牧民转移就业培训的支持力度。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牧区持续增收。一、内蒙古草原基本情况内蒙古草原总面积13.2亿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0.2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中重度以上退化草:  相似文献   

5.
目前,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显现出诸多不利因素,其中最明显的特点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多样性受到破坏,游牧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在消失………与主流观点有所差异的一个非主流的观点认为,牧区的发展要走合作之路,以协调和整合组成现代牧区社会的生态保护、草原产权、社区契约等基本制度要素,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构建和创新牧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地区曾经是世界上最完整的草地生态系统。独特的游牧生产方式保证了草原的更新繁育,维持了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演化与宝贵基因资源的相对稳定,为家畜适度繁育提供了资源保障。但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辽阔草原面积逐年减少,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草地生产力急剧衰退,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调。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促进牧民增收,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加快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紧迫。由于自然环境评价的不确定性,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牧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评价,简要描述了当前草原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并针对其结果提出了改善四子王旗牧区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财政》2014,(4):23-24
四川牧区是全国第五大牧区,拥有天然草原2.45亿亩,分布在长江、黄河上游和源头,构成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自2011年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来,四川牧区实施草原禁牧补助7000万亩、草畜平衡奖励1.42亿亩、牧草良种补贴860万亩、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45.2万户,政策惠及阿坝、甘孜、凉山三州48个县、1160个乡镇、7825个村,牧户100余万户、400多万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深入有效实施,取得了"草原增绿、牧业增  相似文献   

8.
《中国财政》2014,(4):16-17
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标志着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的率先建立。2012年,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河北等5个省区的牧区半牧区县。这是推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的投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牧民受益最多的一项政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三年来,各项政策任务进展顺利,实施成效显著,得  相似文献   

9.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国务院自2011年起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对草原牧区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当地人民生计的影响做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不仅能够改善农牧民的生活条件,而且,也有助于农牧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不同家庭类型的农牧民由于其存在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生计策略、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对其作用和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有利于草原地区草场的恢复和保护,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但是单凭这一种单一的政策,很难达到全面保护草场的目的,因此,还要通过一些辅助措施,来改善局部地区的草原恶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图片新闻     
《农村财政与财务》2011,(6):F0003-F0003
5月5日,财政部、农业部在北京召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动员布置会,对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进行动员和部署。  相似文献   

11.
在新牧区建设草原牧区放牧方式的选择上应吸收和借鉴乌兰夫所提倡的定居游牧思想:实行定居游牧是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提高牧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好办法;科学地指出在草原牧区实行定牧不利于草场保护与畜牧业发展,提倡在草原牧区推行游牧;提出在草原牧区实行定居游牧与组织牧民互助合作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发展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尊重牧民群众意愿,推行定居游牧要通过宣传教育与实际示范稳步地实现等。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起,我国提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安排资金134亿元用于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及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等。截至目前,内蒙古、新疆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笔者在调研中看到,在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机制的鼓励下,内蒙古许多牧民借助牧业联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生态移民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草原生态环境一直受到破坏,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草原牧区生态移民的实施是乌拉特中旗草原保护和制度建设上的途径之一,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合理的草原流转制度机制,选择环境容量大的生态移民点,采用教育方式转移牧民,寻找多种补偿途径,建立长期稳定的草原生态经济补偿机制和建立科学的生态移民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游牧变为定居;其次是不合理的围栏;再次是开垦草原或引入农业生产模式.制度模式多元化、有效的产权制度、吸收草原产权的内在制度基本制度--游牧规则、合理的放牧制度、重建合作经济制度、牧区人口转移是在不同次进行改革和创新、进行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草原牧区的文化层次上的创新应汲取游牧文明的合理内核--生态文明,这是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城镇化与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工业化是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减少牧区牧业人口,减轻草原压力,是对草原生态系统投入的需要,能提高牧区居民受教育水平、进行人力资本积累。在进行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由于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要谨慎的选择牧区进行工业化、城镇化,确保牧民的主人翁地位,不能将牧民边缘化,建立有利于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自解放以来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牲畜头数及主要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草原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几十年来牧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及牲畜头数的不断增加,使草原牧区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已远跟不上人类日益追求物质生活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要求。超载过牧也就成了禁而难止的最大难题,突出表现在"草畜平衡"执行上的困难重重、多数牧区连年超载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在增加而且危害趋势加重。由于草原生态环境的衰退,天然草地生产力明显下降,畜草矛盾更加突出。牧民养畜成本逐年增高,牧民增收难度加重。如果不减少现有牧区人口,实现减畜达到恢复草原生态平衡就等于纸上谈兵。因此,解决牲畜超载的根本在于合理有效地减少现有牧区人口,建立一整套适合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人、草、畜和谐共处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游牧生态经济是草原游牧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根据地理环境、季节变化和草原承载力等一系列自然条件而做出的适应自然生态环境演化规律的合理选择。而草原生态旅游是一种时尚的生态休闲方式。内蒙古草原居于全国五大牧区之首,神奇辽阔的草原生态风光与热情好客的蒙古民族风情,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具有典型东亚草原自然风光生态旅游的垄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房东升 《金融研究》2008,(1):I0048-I0053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对新时期草原生态保护和提高农牧民收入协调发展赋予了更加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草原是我国生态系统的主体,草原、森林、耕地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面积来看,草原占国土面积的2/5,超过耕地与森林面积之和,是耕地面积的3.2倍、森林面积的2.5倍。在维护生态安全中,草原发挥着地球“皮肤”的作用,承担着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固氮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政策,保证按时完成各项工作目标,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组织调研组,先后深入大庆、齐齐哈尔、绥化等三个市的牧区、半牧区,对补奖机制前期准备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针对各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草原补奖机制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各地草原补奖机制中草原清查、确权、承包和牧户统计等前期重点工作进展普遍慢于省里要求,工作细致程度不够,部分县草原面积大幅减少且缺乏解决办法,有草无畜、有畜无草等矛盾突出.截至目前,还没有县制作出符合草原实际的草原分布图.  相似文献   

20.
目前提升软实力已经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软实力和硬实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硬实力是基础,是根本,软实力对硬实力有提升作用。目前,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作为硬实力资源之一,依然脆弱,退化比重还很高,部分草原生态服务功能还不能有效发挥,这势必会影响以此为基础的区域软实力的发展。因此,本文从草原生态环境硬实力和内蒙古软实力的关系出发,分析了草原生态环境对内蒙古软实力的支撑作用和软实力对草原生态保护的促进作用,探讨了草原生态恢复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草原恢复的有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草原生态保护的综合措施,以加快草原生态恢复进程,为区域软实力提升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